劉婕婕
【摘 ? ?要】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對物理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使學生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物理并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有效的課堂導入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方式,也是課堂教學的關鍵一環(huán),本文深入探討了初中物理教學中課堂導入所遵循的原則,并提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課堂導入策略。最后提出了初中物理課堂導入過程中應注意的方面。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導入 ?原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36
初中物理理論深度較小,主要是學習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公式。但是初中物理學習對于初中生來說卻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學生以前沒有系統(tǒng)地學過物理知識,對物理概念也了解較少。另一方面,物理概念和理論比較抽象、復雜,不易理解。學生在接觸物理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究欲,這樣學生才不會對物理產生畏懼和消極情緒。才能為以后的高中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初中物理以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物理觀念和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教師應立足《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基本教學理念,創(chuàng)設質量高、效率高、有活力、有魅力的課堂。在課堂實施的過程中,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步也是最能體現(xiàn)教師水平的一部分。有的課堂導入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鞏固舊知識,預習新知識,為之后的課堂組織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有的課堂導入不僅浪費時間而且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削弱學生的學習熱情??梢?,課堂導入對于初中物理至關重要,課堂導入起著過度的作用。首先,是學生從課下到課上的過度。課堂剛開始,學生的注意力還沒有完全轉移到課堂上,課堂導入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可以迅速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其次,是所學知識到未知知識的過度。由于初中物理難度大,所以教師如果直接講解未知知識,學生不易接受,甚至會產生抗拒感。課堂導入就是一個緩沖帶,教師可以利用課堂導入從學生的已知舊知識引出新知識。課堂導入的重要作用決定了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課堂特點,選擇合情合理的課堂導入方式。下面將我們結合實踐經驗,具體談談初中物理課堂導入的原則和策略。
一、初中物理課堂導入的原則
(一)針對性的原則
初中物理由于學習內容范圍廣,各種物理理論差異大,所以在課堂導入時,教師不應一概而論而是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做到有針對性,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導入需要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教學內容的特點、具體的教學目標、可提供的教學設施。教學過程中的課堂導入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教師的任務就是找到最合適的課堂導入方式。教學過程是一個整體,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跟其他教學過程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促進課堂教學整體的發(fā)展。
(二)生活化原則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從生活中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是初中物理教學的基本理念。教師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也因遵循這一理念。所謂生活化就是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知識來源于生活并最終服務于生活。課堂導入遵循生活化原則,一方面可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認同感。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內容。課本上的抽象理論都是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的提煉生活,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過程,怎樣從復雜到簡單,直至最后抽象為具體。
(三)啟發(fā)性原則
課堂導入的重要目標是引出課堂將要學習的知識,所以課堂導入的內容必須具有啟發(fā)性??梢杂膳f知識引發(fā)新知識,從簡單知識引出復雜知識,從一般現(xiàn)象引出抽象理論。課堂導入雖然時間較短,但也應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這樣不僅課堂導入的目標完成了,關鍵是幫助學生提高了思維能力。
二、初中物理課堂導入的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入直觀的教學內容
現(xiàn)代化教學離不開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可以使抽象的內容直觀化、形象化、生動化。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PPT、視頻各種應用軟件等方式豐富課堂形式。如:初中物理在學習《力是什么》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計算機播放一段運動會的視頻展現(xiàn)力的美。還可以播放蘋果落地、磁鐵吸引、游泳劃水的圖片或視頻。這些視頻可以讓學生感性認識到什么是力,教師通過展示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表現(xiàn),引發(fā)學生的探究和思考,從而引入對“力的相關概念”的學習。通過課堂導入的過程,教師不用講解學生就可以明白“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二)設置問題導入課程
教師可以采用提出問題的方法,從簡單的問題入手,層層深入,導入課堂內容。在學習《聲現(xiàn)象》一課時,教師可以直接提問“大家對聲音很熟悉,你們知道聲音是怎么產生的呢?聲音依靠哪些形式傳播?”學生就會根據(jù)教師的問題積極思考,從自己發(fā)聲開始,思考聲音的產生條件。進而深入學習聲波的形式和傳播途徑。
(三)設置具體情境,還原現(xiàn)實生活
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演示生活中的具體情境,讓學生從生活經驗中發(fā)現(xiàn)物理知識,對物理概念有個直觀形象的認識。如:在教授《重力》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乒乓球垂直落下、斜向拋出、從課桌上滾出,讓學生觀察運動路線。通過具體的演示,向同學提問“這幾種運動有什么共同點”從而引出重力的定義及作用。
(四)復習已學知識,引出新知識
初中物理知識并不是分裂的,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我們每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必定與其他知識相互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發(fā)現(xiàn)這些聯(lián)系,并充分利用這些聯(lián)系,最終形成知識框架。在利用所學知識導入時,教師可以以提問的方式復習上節(jié)課的內容,可以是上節(jié)課的難點,也可以是重點。這樣的課堂導入既可以幫助學生查缺補漏也可以建立起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又可以引出未知知識。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理解的規(guī)律。
三、初中物理課堂導入應注意的方面
教師在設計初中物理課堂的導入過程中,還應注意幾個方面。首先,課堂導入不應過難。提出的問題應該是學生能解決的。課堂導入的內容應貼近生活、貼近現(xiàn)實。否則課堂導入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其次,課堂導入要注意時間安排。因為課堂導入畢竟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內容一定要簡短。時間應該安排在5分鐘以內。
總之,初中物理的課程特點決定了教師必須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方式,讓學生在接觸物理的初始階段喜歡上物理課,具備基本的物理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