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鴻鷹
【摘要】通過進行初中語文課程的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學習相關的語文知識,更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文學修養(yǎng),而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對于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美好品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初中語文 德育教育 滲透
語文是初中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通過進行初中語文課程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習相關的語文專業(yè)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成績;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欣賞和學習古今中外的佳篇名作,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學生受到一定的文學熏陶,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和整體素質。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挖掘和剖析語文教學的其他功能,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培養(yǎng)和引導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便成為初中語文課程面臨的重要課題。
語文作為初中教育的基礎課程,其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擔負著兩個重要的教學任務,一是對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講授和傳播,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二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和點撥,使學生能夠深入進行語文教學篇目的探究和剖析,使學生領會初中語文文學篇目中的人生智慧和深沉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發(fā)學生對于自身的思索和審視,使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糾正,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和高尚的品德、德行,進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而在現階段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課程的任課教師將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對于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和分析上,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的認識還不是太全面,理解還不是太深入,對于初中語文課程所擔負的德育教育責任沒有給予充分的認識和重視,使得初中語文課程的德育功能沒有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那么面對這種教學現狀,教師應該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更好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提升初中語文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幾點看法,希望對廣大語文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首先,德育教育不僅是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同時也是該門課程所擔負的重要責任和重要使命,因此,初中語文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首先從自身出發(fā),發(fā)現和認識自身在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方面存在的誤區(qū)和不足之處,扭轉自身的教學理念,為初中語文教學德育滲透的順利有效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初中語文課程的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于語文篇目的分析和語文知識的講解上,認為只要學生學習了教材上規(guī)定的學習篇目,掌握了相關的語文知識,便是完成了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實現了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這就導致很多初中語文課程的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對于語文課程的認識存在著很大的缺陷性和局限性,任課教師們過分注重對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而忽視了初中語文課程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對于學生良好品德的養(yǎng)成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所具有的巨大影響作用,也就是忽視了初中語文課程本身所具有的對于學生的德育作用。
這種固有的教學理念投射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也就使得教師將教學注意力和教學重點單一的放置在了知識性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而沒有給予德育教育以適當的應有的位置和空間。這種陳舊的教學理念在很大的程度上埋沒并且扼殺了初中語文課程所具有的強大的德育功能,不利于學生真正深入的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同時,也無法使語文課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品德。針對以上初中語文教學現狀,初中語文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及時扭轉自身的教學理念,充分認識到初中語文課程所具有的德育教育功能以及其自身所擔負的德育使命,將語文德育教育納入初中語文課程教學范疇,為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功能的展開和發(fā)揮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其次,在進行初中語文德育滲透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和語文篇目進行重新的研讀和更為深入的剖析,挖掘其潛在的德育因素,發(fā)揮語文教學文本的德育功能,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初中語文課程中所編排的教學篇目是諸多學者在精心整理和思考之后做出的選擇,因此這些教學篇目不僅具有強烈的形式和內容方面的美感,耐人尋味,同時,更飽含著古今中外眾多優(yōu)秀人物對于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們真摯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本身就具有重要的德育價值和德育意義。
因此,初中語文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在進行教學之前,將語文教材中的教學文本進行深入的研讀和分析,切實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含義,將其中包含的與德育教育相關的因素挖掘出來,在進行語文文本教學時,將這些德育因素和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一一的對應和分析,使學生在學習教學文本知識的同時,清晰地認識到其中所包含的德育教育成分,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和德育滲透,進而提升初中語文德育教育的教學效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在德育教育中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能夠闡發(fā)自己的看法和學習感受,抒發(fā)自身對于文本內容的認識和理解,說出自己在進行文本學習時關于德育方面的感知和收獲,使學生在文本內容的激勵和感染之下,以文本中的人物形象為榜樣,以其為標準,審視自己、反省自己,嚴格要求自己,切實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
最后,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時教師應該充分挖掘和運用各種與初中語文課程相關的教學資源,擴充語文德育教育的內涵。例如在講解相關的語文篇目時,教師可以開發(fā)和利用當地的現有教學資源,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或者實踐活動,使學生走出課堂教學的限制,走到真實的語文教學環(huán)境中去,親身體驗和感受語文文本中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等。在這種現實的環(huán)境中,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把握文章含義,體會作者注入其中的強烈情感和道德情操,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從而激發(fā)學生見賢思齊的學習心理,提升初中語文課程的德育教育滲透質量和滲透水平。
初中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人文學科,其本身所擔負的德育責任和德育使命是不容忽視的,因此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初中語文課程的德育功能,在進行課程教學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德育滲透,健全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