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摘 要:本文試對新聞采訪中的音頻信息采集及利用音頻設備采訪的技巧進行探究,盡管攝像設備已經普及且功能完善,在一些特定的場合與時間,音頻采訪及其稿件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新聞;采訪音頻;音頻后期;新聞廣播
新聞采訪中的視頻、圖像、文字、音頻都是重要的信息載體,本文著重對于新聞采訪中的音頻信息采集及利用音頻設備進行采訪的技巧予以淺議。本文立足于高校新聞學實驗課程,從實踐教學和應用技巧兩方面對新聞音頻采訪的相關技巧加以探究。
新聞音頻采訪始于錄音設備的誕生——1877年由著名發(fā)明家愛迪生研制成功,并于不久之后的20世紀初即被用于新聞記者的采訪過程中。
音頻在新聞采訪中的應用極大的豐富了新聞采訪的內容作內涵,一方面他有利于記者在采訪后對于采訪內容的重新整理,另一方面也將平面的采訪內容立體化,盡管視頻內容被引入新聞采訪后,更加的立體生動,音頻的獨特作用也使之始終具有相當的生命力。
20世紀90年代之前,新聞采訪音頻的主要載體還只是廣播系統(tǒng),廣播系統(tǒng)的蓬勃發(fā)展為新聞采訪音頻搭建了一個廣闊而炫麗的舞臺,使之成為新聞廣播的主角,音頻的現場感和立體感非常強,能夠帶給聽眾較為豐富的收聽感受。
20世紀末以來,互聯網的迅猛發(fā)展對傳統(tǒng)媒體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可廣播和音頻卻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而今的移動互聯終端更是改變了人們的獲取信息方式,音頻在解放人們的雙眼和雙手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所以,古老的音頻在新時代下的新媒體上,依舊煥發(fā)新的活力。
綜上所述,現在的時代,我們在新聞采訪教學階段決不能忽視音頻采訪這一形勢,甚至要對音頻采訪的技巧深入的加以探討。
一、音頻采訪設備的應用
現在的音頻采集設備已經數字化,形式多種多樣,從大家比較熟悉的錄音機到錄機筆,現在我們的智能手機也成為了攜帶方便、功能強大的錄音采訪設備。
實驗教學中常用的設備為錄音筆,其容量大,待機時間長,工作穩(wěn)定,便于攜帶。而在突發(fā)新聞事件采訪中,如果我們手邊沒有錄音筆,其實完全可以利用我們的智能手機裝配相應的軟件來代替錄音筆。智能手機+錄音軟件的好處有隨身性、操作方便、便于上傳到網絡以彌補其容量上的不足,可以隨機編輯等。目前常用的音頻采集APP包括語音備忘錄、錄音專家、Audio record等。
二、音頻采訪中音頻質量的控制
1)由于音頻采訪并不屬于專業(yè)的音頻錄制,受設備容量、錄音環(huán)境等多種因素的限制,采訪音頻的質量不宜過低,也不宜過高。
實際操作中,我們常使用立體聲44.1千赫8位音頻進行采樣,這樣的音頻大小和質量比較適中。確定了采樣質量,噪聲就是對于音頻質量影響最大的因素了。
通常來講,新聞采訪音頻的噪聲并沒有嚴格的控制 ,因為環(huán)境的噪聲可以增強聽眾現場感的體驗,但有些過于囂雜的噪聲容易影響采訪音頻的清晰度和辨識度,這樣就需要限制其形成了。
2)噪音的控制需要從環(huán)境入手,在戶外風大的情況下,要利用好防風罩,減小風噪對音頻的影響,防風罩是從外置話筒引入的概念,就是我們通常在話筒上所見的海綿套,能夠吸收疾流的空氣對話筒的直接作用,從而減小風噪。
錄音筆和移動終端的話筒沒有防風罩時,我們可以用類似的海綿、織物等形成等效的防風降噪裝置。
3)室內空曠易產生回音,而人多的環(huán)境又易混音,都會影響音頻的辨識度,指向性話筒的應用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指向性話筒對于來自傳導方向的音頻放大,周圍的音頻抑制,從而使環(huán)境音頻層次分明,不會影響主音的清晰度。
三、采訪音頻的后期處理
音頻處理的軟件目前非常多,我院教學采用Goldwave軟件,所以此處以Goldwave為例,對于采訪音頻的后期處理,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編輯,如同采訪的文字稿件一樣,采訪音頻在播出前也需要一系列的整理過程,Goldwave支持多于多聲道的分離、插入、裁剪、刪除等操作,可以將音頻文件進行預期的修剪與排序處理。
另一方面就是對采訪音頻的去噪與潤音,即利用Goldwave的濾波功能對雜波進行降擾處理,對于不夠清晰和飽滿的聲音,也可以進行音效處理,使之潤色。
四、結語
本人才學疏淺,在新聞采訪與音頻處理兩方面都只略知一二,文章中或有不到之處,旨仍在拋磚而引玉,希望專業(yè)人士多多指教,以完善新聞采訪教學中的音頻應用。
參考文獻:
[1] 詹宏.視音頻編輯處理技術教程[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8:56-66.
[2] 蔡委.媒體融合與敲合新聞.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