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
由于小學是處于學習的最初階段,是培養(yǎng)孩子對文化知識學習興趣的最重要的時期,同時也是小學生打下知識基礎(chǔ)、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和能力的時期,因此,努力促進小學生在文化知識上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科學的合作學習方法,能夠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也有助于提升學校的教學質(zhì)量。
一、當下小學科學合作學習面臨的困境
(一)分工合作混亂
目前在小學階段開展的合作學習,一般都是采取分組進行,雖然大多數(shù)實行的分組是按照將同一能力水平的學生分在不同的組,努力使各組在學習、知識掌握程度上接近,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分組的合作學習大多停留在表面工作,形式化大于實際;第二,在課堂座位的安排上,老師也是盡可能地將前排座位安排給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而忽略學習較差的學生;第三,在學習的關(guān)注和輔導上,也往往以優(yōu)秀學生為主,沒有做到全體兼顧;第四,雖然存在分組合作學習,但是在具體的學生任務上,存在著區(qū)別對待。
(二)合作學習輕浮
合作學習輕浮主要表現(xiàn)在老師對合作學習的計劃性不強,沒有真正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一是時間安排不充分,由于知識的學習都具有連貫性,所以在進行合作學習的分組討論時,所討論的任務知識點也是連貫進行的,但是在實際的討論過程中,老師安排的討論時間過短,很多學生還沒有完全思考清楚問題,老師就停止了小組討論;二是缺乏小組集體的智慧,由于討論的時間較短,一個小組里學習思考能力較強的學生對討論的任務知識點可能已有所理解,但其他的小組成員還沒有,而老師會點各組的代表來回答問題,久而久之,會的學生會更加積極思考,而不會的學生也會形成討論思考也沒有用處的想法。若這種輕浮的討論方式長期持續(xù)下去,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復雜的心理,對其學習習慣會造成一定影響。
(三)主體地位失落
在合作學習的分組中,實行的是把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分在不同的組,這對于促進合作學習和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有較大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分組討論和合作學習過程中,仍然出現(xiàn)優(yōu)秀學生更優(yōu)秀,較差學生也更差的惡性循環(huán)。造成這種后果的主要原因,還在于對合作學習的分工出現(xiàn)問題,沒有真正地體現(xiàn)合作的精神。優(yōu)秀學生在思考問題上遠優(yōu)于學習較差的學生,而老師點名回答問題時,要么是優(yōu)秀學生來作答,較差學生則會認為其他學生已想出答案,不用自己去費力想了;要么是較差學生回答,學生答不上來,也會造成較差學生的失落感,長此以往就會出現(xiàn)較差學生反正答不上來干脆不思考的想法,而老師也會漸漸不叫較差學生來回答問題。
(四)學習評價缺失
在進行合作學習分組討論時,老師在給各小組較短時間的討論后,便會點名回答問題,往往會出現(xiàn)點到名的學生回答的答案一般是其個人對問題的理解,而不是小組集體討論的結(jié)果。然而,老師對回答問題學生的評價卻是肯定的,且強調(diào)學生個體的答案正確性。這樣的方式實際上與合作學習背道而馳,合作學習講求的是小組共同學習,是一種合作的精神,而在進行形式上的分組討論后,合作學習便丟掉了,回答問題又變成了“個人主義”。所以,老師對問題答案作評價時,要強調(diào)小組共同討論且認可的答案,不能鼓勵個體的想法代表小組。
二、有效開展小學科學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分工明確,落實小組成員的責任
在合作學習的分組過程中,一方面要堅持把不同學習能力水平的學生分在不同的小組中,另一方面要調(diào)動小組各成員的積極性,發(fā)揮每個學生的優(yōu)勢。調(diào)動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就要賦予每個小組成員不同的職責,如設置組長、副組長、記錄員、整理員、匯報員等,將每一次的討論、學習任務都實行明細化,分攤到每個人身上,同時,每隔一段時間,就將小組各成員的職責進行調(diào)換,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不同的職責分工中,這樣就能使小組中的每個人都有高度的責任感。
(二)提高個體參與的效率
要利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促進學習,進行相互協(xié)助,提高教學質(zhì)量,就需要提高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的參與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能靠死記硬背,需要在對知識認真思考后靈活掌握,所以,合作學習更注重的是學生之間的討論,使每個人在討論的過程中理解知識,同時,討論的過程也是每個學生聽取和吸取其他學生意見的過程,無形之中就能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三)存同求異,發(fā)展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
進行合作學習時,應該強調(diào)學生之間的合作性,同時,尊重每個學生對同一事物的不同看法,這就要求在進行分組討論時,老師給出的問題不能是數(shù)學式的,應該是發(fā)散性的。由于不同的學生在家庭背景、對待問題的思考方式等各異,所以不能要求學生的答案是一樣的,只要學生給出問題的答案不跑題,老師就盡可能要肯定每個學生的答案,肯定他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同時也要積極分析和講解不同答案之間的聯(lián)系。
(四)師生共學,掌握小組合作的技能
合作學習不是一個老師或一個班級的事情,所以,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謀求老師、學生之間的互動,如在不同老師之間或者同一年級的不同班級進行交叉討論等。要使老師和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合作學習不是教育方式的攤派,而是提高學生能力的重要方式。另外,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老師要起主要的引導作用,注重學生對合作學習的技能掌握,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習慣。
三、結(jié)語
小學科學教學方式的逐漸轉(zhuǎn)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與反思,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有教師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并將其有效化解,才能真正把握科學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使學生在自主中求合作,在探究中求共贏,在主動中求互動,真正達到科學合作學習的目的。
【作者單位:宜興市廣匯實驗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