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靜 沈文靜
【摘要】社區(qū)滿足居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的優(yōu)勢在于可及性、便利性和針對性,社區(qū)作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共同體,與人民生活緊密相關,公共文化服務也只有下沉到社區(qū)才具有可及性,所以社區(qū)必須承接起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職能,其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路徑選擇是成立專門的社區(qū)文化機構、跨部門合作供給和引入社會組織參與。
【關鍵詞】社區(qū);公共文化服務;合作;路徑選擇
一、引言
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是民族的血脈,是國家軟實力的體現,對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有著基礎性影響。文化的輻射范圍延及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風土人情、行為規(guī)范、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要給他下一個精準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相比文化,公共文化的范圍有所縮小,一般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旨在傳播先進文化、普及文化知識,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公共文化服務是公共文化的實現形式,是公共服務的領域之一,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題中之意。具體而言,公共文化服務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為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而進行的非競爭性、非排他性的公共文化資源的配置活動,具體而言指的是提供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的活動1。它具有公益性、公平性、普及性、便利性、均等性等特征。
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是現代政府的基本職能,是服務型政府建設的必然要求。而目前正我國處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化階段,尤其強調加強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建設,要求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心下移、服務下移、資源下移。而社區(qū)作為人民群眾的生活共同體,是反映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基本單元,對推進群眾文化大發(fā)展,促進文化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至關重要。
二、社區(qū)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優(yōu)勢與作用
社區(qū)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目的是滿足社區(qū)居民的基本公共文化需求,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就目前而言,社區(qū)居民基本的公共文化需求主要表現為:讀書看報、看電視、聽廣播音樂、上網、跳廣場舞、打球、下棋打牌等文化娛樂活動。
三、社區(qū)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路徑選擇
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只有下沉到社區(qū)才能使其具有可及性,才能提高服務的效能,才能最終實現并保障好人民的基本文化權益。我國目前正在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央出臺的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務政策體系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提供了制度支持。社區(qū)作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基層陣地,必須轉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由政府一元主導的供給模式。具體的提供方式如下:
(一)成立專門的社區(qū)文化機構
目前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分散在各個部門,沒有一個專門的職能部門來負責統(tǒng)一協(xié)調區(qū)域內的文化事務,往往出現職能交叉、重疊甚至缺位的現實困境。比如一個區(qū)域內廣播電視可能由廣電出版局提供;涉及教育的由教育局提供;涉及老年人相關的公共文化服務可能由老齡工作委員會參與提供;相關經費撥付和財政支持則由財政局負責提供。
(二)跨部門合作提供
跨部門合作是部門間相互協(xié)調的一種活動方式,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機構通過一起工作實現僅靠單個部門不能或不能有效達到的目標。公共文化服務跨部門合作提供,有利于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改善公共文化供給質量,滿足民眾基本公共文化需求。社區(qū)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可以將區(qū)內相關文化職能部門調動起來,實現跨部門合作供給。
(三)引入社會組織參與
社會組織是指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為滿足社會需要或部分社會成員需要而設立的社會群體,包括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社會組織主要從事公益性質的活動,具有公益和準公益性質。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實踐,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是指根據政府預先設定的實體條件和程序條件,鼓勵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進入公共文化服務的相關領域、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
四、總結
由于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具有區(qū)域和群體性差異,加之每個社區(qū)的資源不同,所以經驗是不能復制的,各個社區(qū)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充分了解社區(qū)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之后,采取適合的方式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其次,公共文化權益是每一個公眾切實享有的福利。再者,社區(qū)的文化中心為社區(qū)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場所,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時要采取各種措施將社區(qū)內的民眾納入服務范圍內。
注釋
1柳斌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草案)》的說明[EB/OL].中國人大網.2016-4-27 http://www.npc.gov.cn/npc/dbdhhy/12_3/2016-04/27/content_1988541.htm.
參考文獻
[1]胡稅根,李倩.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發(fā)展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2):43-53.
[2]馬孝勇.西安城市社區(qū)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機制創(chuàng)新研究[D].長安大學,2015:10.
[3]李國強.我國擬立法保障公共文化服務[N].光明日報.http://news.gmw.cn/2016-04/26/content_19852603.htm.
[4]吳理財.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和區(qū)域、群體性差異研究——基于20省80縣(區(qū))的問卷調查[J].社會科學家,2014:8-12.
作者簡介
鄭靜(1991-),女,漢族,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沈文靜(1992-),女,漢族,西南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