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勝 施培軍
摘要:構建多層次的程序適用體系將是刑事訴訟發(fā)展的必然,目前我國數(shù)個基層法院正在嘗試執(zhí)行刑事速裁程序,而刑事速裁程序的實行也勢必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我們案多人少的司法難題。然而本文希望通過從現(xiàn)階段相關試點法院在實行速判程序過程暴露出的優(yōu)缺利弊來分析在試行期即將屆滿之際,探究全國范圍內擴大性適用該程序與否。
關鍵詞:刑事速裁程序 案多人少 擴大性適用
一、背景
《關于授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部分地區(qū)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決定》開創(chuàng)了司法領域立法先河,同時也標志著我國在構建多層次的刑訴適用程序,實現(xiàn)案件簡繁分流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據(jù)我國最高人民法院的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國212個試點基層人民法院適用速裁程序審結刑事案件310856件,32188人。占試點法院同期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案件的33.13%,占同期全部刑事案件的15.48%,法院十日內審結的占92.77%,當庭宣判率達95.94%,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上訴率為0,被告人上訴率僅為2.13%。試點工作可謂成績斐然,然而我國以往改革的一大弊病是過度關注成績卻不考慮成本收益問題,目前速裁程序試點似乎也有此隱患。
二、目前我國速裁程序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庭審中不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由于其獨特的速裁程序,導致的后果便是出現(xiàn)諸如南京等試點地區(qū)的情形。去年,南京市兩級法院全面推行刑事案件速裁試點,在受理的1373件案件中,審結1350件,平均庭審時間3至5分鐘,平均審理天數(shù)6天,被告人服判率100%。簡化案件審判程序,實現(xiàn)案件簡繁分流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也是推行刑事速裁程序的意義所在。但是為效率,過分簡化庭審過程,將其控制在3至5分鐘之內,是否有急功近利之嫌。當然也有學者提出速裁程序的簡化主要體現(xiàn)在庭審階段即取消了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的目的是查清事實、證據(jù),查明被告人對事實證據(jù)、適用法律的意見,而被告人自愿認罪,對法律適用包括量刑建議沒有異議,法庭調查和辯論程序就沒有設立的必要。然而筆者認為即便如此這樣的程序進行太快,誠然刑事速裁程序的最大特征在于其高效性,但是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們無法要求一個法官根據(jù)現(xiàn)有的證據(jù)形成一個心證(即使是再高明的法官),那么這勢必導致在庭審之前法官有未審先定,以及書面審的嫌疑。最終結果是庭審環(huán)節(jié)的作用被架空,成為一個彰顯公正的過場儀式。因此筆者認為刑事速裁程序的簡化不應該以大幅犧牲庭審程序為代價,應當將其安排在一定合理的時間內,以保證其發(fā)揮查清事實證據(jù),查明法律適用的作用。要不然就直接取消庭審程序,實行書面審,實現(xiàn)速裁程序的進一步簡化,同時為進一步確保書面審的公正性,應當進行三重審查。分別是對被告人是否自愿同意適用速裁程序,是否屬于可以適用速裁程序的案件范圍和適用條件(即合法性審查),本案的定罪問題和量刑問題是否正確進行審查。對于不符合審查結果的案件應當退回簡易程序。
三、擴大刑事速栽程序適用的優(yōu)勢
刑事速裁程序可以說是特殊的簡易程序,兩者在價值追求上的同一性不言而喻。而雙層次的簡易程序設計從理論來講更加利于緩解司法壓力,實現(xiàn)案件簡繁分流。尤其是這樣在程序設計在理論上將可能改變目前我國簡易程序的適用率相對較低的現(xiàn)狀。相比較英國刑訴簡易程序差不多95%適用率,美國辯訴交易制度接近90%適用率,不難看出我國的簡易程序并未發(fā)揮其被期望的作用。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簡易程序法定審結期限制約簡易程序的適用。案多人少是我國長期以來面對的一個司法難題,為此我國出臺了一系列制度試圖解決該問題。然而無論是刑事簡易程序,普通程序簡單審以及之后的輕刑快辦都并沒有較大程度上緩解該問題,更加不要提從根本上解決該問題。究其根本在于簡易程序審限較之普通程序有大幅縮短,但是在審限縮短的同時穿插在簡易程序之中的行政審批卻沒有得到簡化。再加上案件多人少的現(xiàn)實問題,法官的辦案壓力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法官更傾向于使用普通程序,期望獲得更多辦案時間。
而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在建立起刑事速裁程序后可以得到妥善的解決。因為刑事速裁程序能在最大限度上解決我國目前案多人少的司法難題,通過案件的簡繁分流,解決大部分出現(xiàn)的案件,使得法官能夠在充足的時間內適用簡單程序與普通程序解決剩下的案件。
四、結語
在刑事速裁程序試行期兩年屆滿之際,是否在全國范圍大規(guī)模推行刑事速裁程序是我們一個繞不開的問題。筆者認為目前我國有著實行刑事速裁程序的強烈要求,大量刑事訴訟案件的堆積,司法人員的嚴重不足,都迫切要求我們實行一個強而有效的程序來解決這個司法難題。但是我們無法忽視的是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顯示在目前階段大規(guī)模實行刑事速裁程序是不合時宜的。首先我們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10分鐘以內乃至5分鐘以內的庭審過程的價值在于何處,如果庭審的作用趨于形式,筆者認為不如直接取消刑事速裁程序的庭審過程,轉而可以學習德國的處罰令制度。其次筆者認為目前的刑事速裁程序的適用對象,適用范圍過于狹隘,無論是從法律的公平性角度出發(fā),還是從刑事速裁程序發(fā)揮其最大作用出發(fā)都應當擴大其適用對象,適用范圍。最后,刑事速裁程序本身具有的高效性特性反過來便要求加強對于被告人的保護,所以建立健全發(fā)達的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綜上,筆者認為不應當在現(xiàn)階段在全國范圍內擴大適用刑事速裁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