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廣堂
【摘 要】打造高效課堂是當今課改的一項重要內容,每一名教育教學工作者,在教學中都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都在認真研究初中數(shù)學的各種規(guī)律,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如何才能使課堂高效呢?以下是筆者個人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 高效 課堂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288-02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在近幾年的學習觀摩實踐中,數(shù)學課堂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互動、合作交流,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心與學生溝通,用愛去和學生交流,真正的心對心的走近學生的心靈,才能打造高效課堂。筆者認為,高效課堂教學方法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
1、課堂容量大。在一節(jié)課中,能夠輕松完成規(guī)定的課節(jié)任務,甚至得以擴展,有“意外”的收獲。
2、課堂效果好。高效率不能片面追求高容量而忽視學生的掌握和學生的落實,不能以蜻蜓點水式的方式快速切換。犧牲學生掌握與落實的容量是無效容量。相反,轉化為學生的知識、能力與方法的容量才是真正的課堂容量,才是有效的課堂容量,一節(jié)課上完后,應使90%的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90%以上的內容,才稱得上課堂效果好,而不注重課堂效果的課堂不是高效課堂。
3、學生學得輕松。一節(jié)數(shù)學課,雖然內容多、容量大,但學生思考、交流,做題都很順暢,學生興趣濃,學的開心、高興,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通過一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沒有感到困乏、勞累,只感到學了很多知識,掌握了很多方法,明白了很多道理,破解很多“難題”,成長了很多,壯大了很多,這就是學得輕松。高效課堂必須要求學生學得輕松。
4、教師教得輕松。一節(jié)課順暢、簡潔,教師完全融入課堂教學中,只是通過指示、指導、啟發(fā)和較少的講解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這就是教得輕松。輕松的課堂,時間在教師的掌控中,但過得很快;輕松的課堂,教師感到心情愉悅,感到上課就是一種享受,就是自身價值的實現(xiàn),就是很快有碩果回報的有趣的勞動。高效課堂必須要求教師教得輕松。
5、效益高。高效課堂既要追求效率,也要追求效益。學生通過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不僅學到知識、方法、技巧等顯性知識,還要使自己的自學能力,交流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數(shù)學能力得以提高。另外,通過數(shù)學課,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的要求。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素質水平提高了,也會反過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傊?,高效率不僅要求“教書”的效率高,還要要求“育人”的效率高。
通過我多年的從教,我認為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打造高效課堂:
一、課改最根本的是教師觀念的改變
農村教師思想相對滯后,雖然這幾年進行了許多新課程培訓,學習了一些新理念,當時心潮澎湃,群情激昂,過后在實踐中遇到挫折,就抱怨:“這學生太差勁了,什么都不會!”“每天工作太忙了,我沒空?!蔽倚形宜兀n堂教學又回到了老路。在思想上沒有受到刺激、得到震撼,沒有自主要求發(fā)展的內驅力,教學行為怎么可能得到轉變?要想使教師從“教得苦”、學生從“學得累”中解放出來,教師必須從主觀上轉變觀念,認真學習先進的理念,結合實際學習以致用。
使理念在邊學邊用中不斷改進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打造適用的高效課堂。
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給他們自研自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經(jīng)歷、去實踐、去發(fā)揮。由于數(shù)學的特殊性、抽象性和復雜性,很多教師認為:“我講學生都不會呢,不講就更不會了。”農村人常說的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我們老師為什么不能在課堂上放手呢?不放手就會棘手,不放心就會不省心。學習是由內向外自我生成的過程,而不是由外向內灌輸?shù)倪^程。老師再費勁地教,學生不想學又有什么用?對學生放手就是解放學生,就是愛學生,就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主體意識受到刺激覺醒,學習內驅力得到釋放,就會形成巨大的學習效率,從而實現(xiàn)高效課堂。
二、備課要以人為本,注重實效
教案不是名師編寫的就是好的,課件也不是特等獎的就是適合我們的。因為這些“教案”“課件”的編寫大都是以本為本,以教科書為本而編寫的,不是以人為本。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基礎知識水平等都存在著差異。例如我們從網(wǎng)上下載的課件都是從頭到尾一個知識點都不落的展示出來,這對我們的學生適合嗎?一方面我們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好,另一方面我們的課堂模式是先學后教,學生通過自學已經(jīng)掌握了大部分內容,特別是簡單的知識學生一看就懂了,這樣的內容只需要鞏固、檢測一下就可以了,不需要我們再花時間去講解、展示課件了。因此,網(wǎng)上再好的課件我們也必須進行修改才能為我們所用,而且數(shù)學課的課件一般不需要很多的幻燈片,只要能為我們突破難點就可以了。因為我們還有教學案,我們還必須騰出時間讓學生鞏固、練習。所以,幻燈片的制作要精簡、實用,特別要與教學案結合起來。我們也不要一味地追求深度、廣度,這樣一部分學生跟不上來,勢必會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好比營養(yǎng)成分最高、最好的食品,學生卻不能消化又有何用呢?
三、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及有效的課堂教學情境
“主體參與”應當是學生的一種積極自覺的自然行為,“強迫命令”是不能奏效的,應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創(chuàng)設生機盎然的問題情境,使學生不知不覺投入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各種活動中去。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有一種安全感,既不擔心“張揚冒尖”,又不害怕“失敗丟丑”,思維的真實狀態(tài)便于教師及時采取對策,從學生智慧的閃光點中采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精華,從誤入歧途中總結經(jīng)驗教訓,做到教學相長、師生雙贏。數(shù)學課堂應該是群言堂,學生的主體參與不應是少數(shù)“高材生”的“才藝表演”,教師必須發(fā)動學生群體展開對課題的研討。對優(yōu)秀學生固然要讓他們吃飽吃好,使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但對所謂的“后進生”也絕不能放棄,而要量體裁衣,提出適合他們口味的問題,讓他們在解決之后感覺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
所謂課堂教學情境是教師借助教學內容的背景材料和知識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數(shù)學教學環(huán)境。第一,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一定要從課程具體內容出發(f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創(chuàng)設提高課堂有效教學的好的情境。第二,情境要適度生活化,加強數(shù)學與相關學科內容的聯(lián)系。第三,新課的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趣味性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第四,在習題課的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開放性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創(chuàng)設疑惑陷阱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傊瑒?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為提高課堂有效教學服務,而不是為了在公開課作秀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四、應因勢利導,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
中學生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好奇心強,有強烈的“趨新”心理,有些學生對圖形觀察不到位,語言概括不全面。因此,教學中教師要予以適當?shù)狞c撥,同時初中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好奇心重,表現(xiàn)欲強,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這一生理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發(fā)表見解,發(fā)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一些好時機,恰當運用青少年對時尚追求、“追新”等特點,大力宣傳和弘揚勇敢拼搏精神、為國爭光精神,幫助他們擯棄狹隘自閉的思想。通過抓住這些青少年的特點,因勢利導,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更樂于學習,也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學們在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都是前人總結出來的間接經(jīng)驗,我們必須把間接經(jīng)驗變成屬于自己的直接經(jīng)驗才有用,而直接經(jīng)驗是無法取代的,如何把間接經(jīng)驗轉化為直接經(jīng)驗,就要經(jīng)歷一個“學習——思考——實踐”循環(huán)反復的過程,思考的過程是將他人的知識吸收內化的過程,是“反芻”的過程。對學生來說,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做題,通過做題來檢測知識與能力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做題后,將已會的知識和能力儲存起來,不會的或還沒有完全掌握的知識再通過教材重新學習和思考。那么,思考后就要實踐,為什么有的同學“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呢?其主要原因是懶得做題,缺乏實踐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習是“知不知”的問題,實踐是“做不做”的問題。
五、注意運用電教手段教學及動手實踐教學
一堂課只有40分鐘,有些課涉及到概念、定理、注意事項多,它的產(chǎn)生和形成過程相當復雜和抽象。若憑老師邊講邊寫,一堂課很難按時完成任務,學生學起來非常吃力,結果事倍功半。充分運用電教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許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瑣的敘述講清楚,屏幕上的圖像和顏色文字一幕了然。如講“垂直于弦的直徑”時,由于這節(jié)課的難度較大,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了一組強化理解“垂徑定理”的判斷正誤題、選擇題、填空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對于要由一個運動的圖形得出規(guī)律和結論并證明這樣的題目,我們可以利用相關的數(shù)學教學軟件制作的課件來找到解題的突破口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函數(shù)的教學;例如要理解“圓柱看成是一個矩形旋轉得到的”和“圓錐看成是由一個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的”,也可以利用“z+z”制作一個運動著的課件,通過課件的演示,可以形象地直觀地將圓柱、圓錐的形成過程展示出來。
另外,我們可以利用網(wǎng)絡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多元化,如搜索勾股定理的證明方法、梯形中位線定理證明等。
再則,我們還要注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如講菱形時,我就讓同學們自制菱形紙片,讓同學通過實物找到菱形的邊、角、對角線都具有哪些性質?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可以自己得出結論,從中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總之,在學習了高效課堂教學的相關知識和近些年教學實踐的總結后,筆者深深的感到教師教學的方式要大大的改進,教師不但要有效地起到自己的主導作用,還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既要有明確的目標,因材施教,又要有靈活的方法,收效顯著的教學措施,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互助、合作交流,注重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用心與學生溝通,用愛去和學生交流,贏得學生的信任和熱愛,只有真正關注了學生,關注了學生在什么情況下學得更好,真正的心對心的走近學生的心靈,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郭宏旻,成繼紅.論新課程背景下的數(shù)學有效教學[J].教育與職業(yè),2006,33
[2]王杰.中學生數(shù)學問題提出策略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04,6
[3]宋俊奎.在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中學數(shù)學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