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平
摘 要:本文通過將小組工作方法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相結(jié)合,使小組工作方法運用于實踐,以改善學生的管理工作,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關鍵詞:小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
一、小組工作方法介入學生管理的意義
小組工作是社會工作中的一種專業(yè)方法,它以小組的形式,運用專業(yè)的知識和理論、通過互動形式幫助成員挖掘自身潛能。它主要是利用成員之間相互建立溝通、合作的關系,促進組員得到改變,引領小組朝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
目前,社會工作理念和方法已經(jīng)被廣泛運用到大學生的管理工作中。小組工作作為社會工作的方法之一,介入到學生管理中,在學習、生活、情感等方面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使他們克服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問題。
二、小組工作方法介入到學生管理中的必要性
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進小組工作的理論基礎、工作方式、特征等方面來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引進小組工作方法是可行的。
第一,當代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群體,當前大學校園以“90后”為主。他們有獨特的意識形態(tài),思考問題天馬行空,理想主義色彩濃厚,在處理問題中,容易受到利己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誘惑。他們樂于接受新生事物,不愿意受傳統(tǒng)思想和各種規(guī)章制度約束,喜歡張揚個性,敢于創(chuàng)新。在這種形式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須充分考慮到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行為規(guī)律、人格特征,以及他們的現(xiàn)實需要。而以心理分析、學習理論、系統(tǒng)理論、需要理論等為基礎的小組工作方法,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色,能夠滿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第二,大學生以班級、寢室、群團組織為基本活動方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以這些為基本單位。小組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主要是以群體參與為主要表現(xiàn)形式。通過開展相應的主題活動,激發(fā)參與者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改變小組成員的思想和行為,最終實現(xiàn)小組的共同目標。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進小組工作方法,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讓學生真正從活動中去感悟。
第三,從小組工作具體實施方式、過程、取得的效果等方面看,將小組工作方法介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小組工作在開展過程中,是將具有共同愿望、利益、興趣、愛好和目標的同學組織起來,確定他們在校園學習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基本需要和面臨的問題,滿足他們的需求并解決問題。大學生成長階段,在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發(fā)展。而這些問題的形成,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有密切的關系,存在復雜的社會原因。要解決這些社會問題,就必須借助社會學的方法。小組工作方法就是針對這些問題的專業(yè)方法。
三、小組工作方法在學生管理中的具體實施
1.實施對象
大二本科生,15~20人。
2.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小組活動,讓小組成員學會思考、擴展和轉(zhuǎn)變他們對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為和情感,學會處理自我情緒和人際交往的技巧,有正確的自我認知,最終幫助成員挖掘自身的潛能,提升自己的水平。
3.具體活動(見下頁表)
4.進程分析
在人際交往中,往往會因為別人的表達不清或者自身認識不清出現(xiàn)各種問題,影響人際關系。小組成員要通過大家的分享和引導,注意理解與把握人際交往的理論,加深對自我的認識,改善自身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缺點,學習人際溝通的藝術技巧,以提升認識,學會與人溝通,改善人際關系,表達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第一次:團體的形成。小組初步形成,對于小組存在的意義、目標比較模糊,小組成員之間相對陌生。雖然小組成員都是同一專業(yè)的學生,但是在小組成立之前,他們之間的交往很少,甚至互不認識。因此,第一次小組活動以較為輕松的形式開展。首先,小組成員相互認識。打破以往傳統(tǒng)的自我介紹形式,向小組成員介紹小組成立的目的、意義,以及本次小組的計劃,強調(diào)小組紀律。通過輕松有趣的方式做自我介紹,緩解成員初到小組的尷尬。
第二次:超越自卑、認識自我。小組成員之間已經(jīng)消除了初次見面的陌生,漸漸熟悉。本次小組活動希望小組成員通過對他人的認識來認識自己;通過與他人交流,根據(jù)他人對自我的評價來認識自己;通過和他人的比較來認識自己;通過自己的活動表現(xiàn)和成果來認識自己。本次活動首先以主題活動形式展開——“戴高帽”。小組成員每人用紙糊一個帽子戴在頭上,讓其他同學寫出自己的優(yōu)點貼在帽子上,輪到哪個同學,小組的其他成員就把這個同學的優(yōu)點寫成字條貼在他的帽子上。這樣可以讓小組成員通過他人的評價進行自我肯定,獲得自信。
第三次:人際交往情緒調(diào)節(jié)。本次小組活動旨在協(xié)助小組成員合理認識自身情緒,能夠通過小組活動掌握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的技巧,在日常人際交往中能夠合理處理、宣泄不良情緒,并且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主題活動“我讀你畫”展開本次活動,由一位組員用語言描述紙上的多個幾何圖案的形狀與位置,其他組員則用筆畫出圖案,期間不得提問。畫好后,比比誰畫得最接近原圖。再由另一位組員來讀另一張圖,不同的是其他組員可以詢問讀圖者問題。畫好后,再與原圖比較。最后,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分享:在一次畫圖中,為什么有的人畫得比較好?兩次畫圖的結(jié)果為什么會不一樣?表達與傾聽為什么會出現(xiàn)偏差?
第四次:團體合作訓練。本次活動的目的在于讓組員在團隊中提高團結(jié)協(xié)作能力,意識到自己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每個小組成員都是小組的一分子。在班級中也是班集體的一分子,通過小組活動,讓小組成員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同時增強小組成員在集體中的歸屬感。本次活動以“抽椅子”為活動形式。四把椅子有間隙地圍成正方形,一人坐一把椅子,身子后倒,確保頭部可以枕在后面一個人的大腿上,之后把椅子抽掉。男生與女生各做一組?;顒舆^程中,每個小組不是一次成功。在起初,有些小組成員并不發(fā)言,在實驗多次之后,幾乎每個成員都會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為自己的小組出謀劃策。在全體成員的最終努力下,都能夠成功完成任務。
第五次:分享與反饋。經(jīng)過四次小組活動的開展,以及針對性的活動,讓同學們能夠樹立正確的自我認識,學會合理處理情緒,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能夠真正認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并融入集體。最后一次活動,總結(jié)前面四次活動,并由每位組員分享。小組成員分享自己在整個活動中的收獲和感受。從初到小組的不適應,甚至有些排斥,到之后能夠逐漸融入、適應并且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在組員分享結(jié)束之后,工作者根據(jù)前幾次活動的觀察和記錄,以及自己在整個活動中的感受進行了分享。對于活動中組員的表現(xiàn)給予肯定,希望小組成員在小組解散之后,能夠繼續(xù)保持在小組中形成的習慣,更好地完善自己。
四、小組評估
活動結(jié)束之后,對整個活動效果進行了評估。本次評估以定性評估為主,通過組員在活動結(jié)束后寫出的文字來進行:“通過參加活動,使我感受頗多。雖然我們大家來自不同的班級,組成了一個小集體,但是卻有驚人的協(xié)作能力。也許在這期間我們也曾想過放棄,但是最終還是堅持到了最后。在整個活動中我們玩得很開心,同時也有很多的感悟。大家都有缺點,有優(yōu)勢,但只要我們互相理解,互補優(yōu)勢,很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薄皩τ谶@個活動,先從形式上說它就與眾不同。它不是按照我們傳統(tǒng)的組織活動的形式展開的,而是先讓大家圍坐一圈開始做游戲。剛開始大家都比較拘謹,不敢上臺,不敢展示自己,但是后來我懂得了,別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舞臺,我們就應該好好展現(xiàn)自己,因為這樣的機會并不多,希望以后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和大家在一起交流?!睆慕M員感受能夠看出,小組活動的開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小組成員有了一定的成長。這也反映了小組工作方法介入到學生管理中有一定的效果。
現(xiàn)在大學生在校園中無論是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是與學生自身的特點有關,另一方面是受大環(huán)境的影響,在某種層面這已經(jīng)是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他們有獨特的言論,但是爭強好勝;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不想表達,對于很多事情表現(xiàn)出的是不屑一顧。將社會工作小組工作方法運用到學生管理中,將專業(yè)方法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jié)合,對于學生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曾永輝.鐘向陽.林嬡.小組工作在大學生情緒管理中的應用與實施[J]. 社會工作,2010(4).
[2] 王濤. 社會工作方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劉崇俊.隋樹霞.論小組工作在大學生輔導中的專業(yè)優(yōu)勢[J].學科新視野,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