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疆博樂市西南部天山盆地中的賽里木湖,古稱“凈?!?,它以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和自然存在方式,以“山脊梁上”蕩漾水天一色的美,展示出無與倫比的清與藍。它另類炫目的靜美,以及遠離塵囂的冰清玉潔,令人迷醉。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是世界上離海洋最遠的區(qū)域。而賽里木湖卻保持著海的本質和風格,流動著海的血液和氣息,既是養(yǎng)育花草、馬鹿、雪雞、金雕、啄木鳥等名木珍禽的寶地,也是天鵝、斑頭雁、白眉鴨等水禽棲息的樂園。外觀類似于藍寶石的賽里木湖,形成于7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時期,地質學稱為“地塹湖”。
不論是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還是散落凡間的愛情絕唱,其所具有的傳奇色彩正是為滿足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擬人化的情節(jié)、豐富的想象,讓生動的故事內容為奇山秀水蒙上神秘的色彩,吸引人們的好奇和探秘。
我始終深信,賽里木湖是海的女兒,不是貪玩走失于深山,也不是為情私奔至草原,更不是由于惡魔作祟而時常有湖怪出沒,而是她心懷博愛,情愿遠離母親,遠離海的呵護,一路跋涉來到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的北天山山脈中,與心愛的雪山相守安居,成為獨美一處的高山湖泊。
五月,天山深處的冰雪開始融化,山野花是不是也悄悄開了?去賽里木湖吧,看看它和夏季有什么不同呢!
就這么一句話,行程就定了。搭乘了假日的陽光,煦風帶路,心情隨行,輕裝向西,駛向300 公里以外的賽里木湖,奔赴夢縈魂牽的冰清與藍。
一
一路都是村鎮(zhèn)、樹木,不知不覺,過五臺、四臺,峰頂?shù)姆e雪多了,溫度明顯低了,因為離賽里木湖近了,更近了。
作為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冷水湖,賽里木湖面海拔約2073米,東西長30公里,南北寬25公里,周長約90公里,水域面積約455~460平方公里,呈橢圓形,最大水深92米,蓄水總量達210億立方米。
賽里木湖有著諸多稱謂:因是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最后眷顧的地方,所以被稱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淚”;當?shù)厝朔Q呼賽里木湖為“ 三臺海子”,因清代在湖的東岸設有鄂勒著依圖博木軍臺(即三臺)而得名;賽里木湖古稱“西方凈?!保袢?,本地居民稱之為“海西”;蒙古語稱“賽里木淖爾”,意為“山脊梁上的湖”;突厥語中“賽里木”意為“ 平安”之意;而賽里木湖是哈薩克語,是“祝愿”的意思;因傳說賽里木湖是由一對為愛殉情的年輕戀人的淚水匯集而成的,也被稱為“天池”和“乳海”。
賽里木湖有一段凄美的傳說。很久以前,賽里木湖只有井口那么大,周圍是雜草荒灘,牧民們把這股泉水看的比生命還重。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有一年這里干旱異常,地里糧食眼看顆粒無收,人們每天不等天亮就起來祈神求雨。一天早上,牧羊女賽里和弟弟塞木到井邊挑水,姐弟倆正商量如何拯救大家時,突然從井水里映出兩只白天鵝。
天鵝用十分悲涼的聲音對他們說:“你們快回去吧,你們的誠意感動了真主,在兩天之內會有取不盡,用不完的泉水了?!钡牵瑸榱吮硎緦φ嬷鞯恼嫘?,明早要給真主送來一對金童玉女,說完兩只天鵝就不見了。姐弟倆回到家中,將事情告訴父親塞巴克,父親聽了不知所措。
晚上,姐弟倆經過一番激烈地思想斗爭后,暗暗下定決心,為了救牧民們情愿犧牲自己。天亮后,他們來到井旁,對著井底說:“真主,我們愿為鄉(xiāng)親們過上好日子而獻出我們的一切。”話音剛落,這一眼泉水一下變成了一片蔚藍色的湖水,父親找不到他的孩子,在湖邊哭瞎了雙眼。這時在湖中央升起了兩個小島,大伙都說是姐弟倆塞里和塞木變的。從那以后,牧民為了紀念他們,就把這個湖叫做“賽里木湖”了。
如今,故事中的兩只天鵝仍然幸福地生活在賽里木湖畔。她們相親相愛,繁殖后代……2014年春,老婆產下四枚蛋,經夫妻輪換孵化,四只小天鵝破殼而出。幾天后,小家伙形影不離,跟隨母親,下湖學起了游泳。媽媽在家負責帶孩子。爸爸外出找吃的。瞧,老公外出歸來,上演了一出動人的愛情故事……
二
不在山澗急流,也不在峽谷湍奔,它不是被峰峽挾持的美,也不是被花草嬌慣的美,不必過蜿蜒、走險灘、在曲徑處探幽,也不必接受駭浪和拍岸的洶涌。塞里木湖依然如16 年前我見時的模樣,迎面而來的是它靜靜張開的臂膀,以質樸和簡單在群山圍抱向世人敞開胸懷, 舒展遼闊和坦然, 敞開與生俱來的清雅之美和爽朗的藍。
嚴冬季節(jié)時,這里是一片厚實的冰雪,猶如一望無垠的絲綿,將湖面和草原、山巒共同覆蓋。
我不想稱它為寶石、翡翠或鏡子,更不想被傳說左右,因為凄美的故事,總會刻上那些離愁別恨。
視線掙脫了羈絆,它的心扉和我的目光一樣敞亮。怎么看,它都是一卷絲綢,在風中緩緩鋪展,絲絲冰涼、湛藍、柔軟。清新、干凈的湖面找不到絲毫的浮雜,不為塵染,不為物污。
風吹著來自四周山巒的積雪, 如懸掛一副黑白水墨; 來自湖面未曾消融的冰塊,層層疊疊、密密又實實,似大片云朵落在湖畔和水面。它是積雪臨近五月的優(yōu)雅轉身,水光與山色相互映襯的神韻,如夢,又如仙境,心生無限贊美,卻倍感詞窮。由于氣候的原因,部分冰面未完全融化,由冰雪到水的華麗蛻變尚在進行,宛若夢醒時分的天使降落凡塵。任何修辭都會破壞它渾然天成的波瀾不驚。將四周的蒼涼盡收眼底,將塵埃和浪跡的腳步深藏于心,它只是獨自抱緊身體,怎樣舒緩內心的寒,悠思涌動。
太陽當空,湖面隨風微微波動,它的淡泊、內斂,讓人身不由己地安靜下來。湖面上亮光閃閃,或是神賜的天空色,鑲嵌了點點星子;或是太陽入迷了,似想入非非中的藍色精靈,目光在身披的鱗片上觸電。
由湖面向地勢較低的地方平視過去,會發(fā)現(xiàn)渺渺茫茫,形成水天相連的一色,尤為壯觀是,積云如白蓮在水天連接處,分不清是水面飛濺的浪花,還是天邊浮游的白云,或是草原深處的羊群來湖邊暢飲。
湖邊的空地上,小草開始生長,有大片不知名的小黃花開了,像一盞盞精巧的燈,微小的火焰為點燃湖畔怒放身體的全部。我不能視而不見,更不會路經泛濫的盛開而忽視了它帶來的春色。
湖面因朝向有融化和半融化狀態(tài),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它的色澤是不同的。東北方向,有一處堆積成山的冰雪,是風吹和浪推形成的,游人或站或坐于冰山,身后是陽光映照的湖水,遠處有雪山,極為純美;西北面的高峰,迎面是日出的方向,山頂?shù)姆e雪全部融化,裸露著鐵青、健美的筋骨。
我更深愛,它白碧組合的唯美。
三
從山腳到山腰沿坡度鋪設了臺階,鐵門大開著,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應是為游人建的觀湖臺吧?
沿階而上,風繼續(xù)吹,雖然烈日當空,但常言說得好:高處不勝寒。
石塊壘成的敖包,兩旁懸掛著不同顏色的彩條迎風招展。在蒙古族心目中,敖包象征山神,此處朝陽,又成俯視之姿,正是他們選定的圣地。站定向四周瞭望,終于明白登高望遠的深意。在高處,湖面的靈氣和高貴更是一覽無余。雖說無限風光在險峰,可這山腰,已實現(xiàn)觀看湖光和山色全貌的愿望。站在這里,看得更遠、更全、更真切。目光高過東山和南山的峰頂,它們身后的群峰,是同樣的皚皚白雪。目光由遠及近,又由近至遠,一遍遍細細撫過那山、那雪、這湖、這水。它們各自養(yǎng)神而泊,視線不受任何限制,置身雪更白、水更藍的畫卷之巔,飽覽遼闊的方圓和大自然的妙手之奇。
正是天鵝繁殖的季節(jié),遠看并不能確定到底是天鵝還是冰,當然要走近看看。踩著松軟的水草到湖邊,成群的天鵝在湖面冰層融化的間隙戲游。羽毛和浮冰一樣,藍色的湖面上,遠遠近近浮游大片的白,分不清是天鵝還是冰塊,只見藍天的藍,白云的白,又見湖水的藍和天鵝、浮冰的白。目光游移在藍白相間的世界里,藍色那么純,白色也是那么純,不能不貪戀這純粹的兩色。
眼前有兩只優(yōu)雅的天鵝,它們的嘴伸進湖里找食,只有背部的羽毛在外,過一會,它們浮出水面,站在陸地上展翅欲飛,才看清天鵝黑色的腿腳和嘴,與羽毛的白、與湖水的藍分明又協(xié)調。
5 個小時的時光,90 公里的周長,忘記了飲食,只記得美景的秀色可餐。松針斂起鋒芒,積雪在背陰處快聚慢散,牧人馴服了烈馬,馱著五月的陽光,走過積雪隱退的山坡,走過一條條風雨踩踏的小道上。
湛藍的湖水與群山相依相許,彼此點亮心燈取暖,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