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寶 楊洪升 王仲 張海軍 譚雪晶
摘 要:通過分析傳統(tǒng)植物學實驗教學模式和存在的問題,提出構建一個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師生交流新平臺。借助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多種信息傳遞方式,使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改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起到達到良好教學效果。
關鍵詞:植物學實驗;微信平臺;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1-0169-02
Teaching Reform of Botany Experiment based on Wechat Platform
Wang Changbao1 et al.
(1 School of life sciences,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sis on traditional botany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and existing problems,a new platform based on WeChat was proposed.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ided by variety ways such as words,picture,voice and video to motivate different students' interest,and help them understand teaching goals,adjust study skills,improve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Key words:Botany experiment;Wechat platform;Teaching model
在植物學課程體系中,實驗教學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實驗,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還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1]。影響植物學實驗教學效果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的準備和參與、考核體系及實驗條件等方面。其中,學生的知識準備和參與性是主觀因素,決定了實驗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成敗。如何利用當前的新媒體引導學生課前預習和激發(fā)興趣是植物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切入點。微信具有智能回復,信息量大,隨時隨地提供信息等優(yōu)勢。建立植物學實驗微信平臺,不僅改進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上的不足,讓每位同學及時預習與復習,提高他們學習實驗的興趣,而且可以使教師上課時間更緊湊,內(nèi)容更豐富,教學工作更多樣化,簡潔化和信息化[2]。
1 傳統(tǒng)實驗教學模式及弊端
1.1 教學模式普遍僵化 當前多數(shù)實驗課堂上仍沿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學生做、教師看”的“三部曲”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怎么做,學生就模仿怎么做,使植物學實驗成了學生和教師的機械重復,也降低對問題的發(fā)現(xiàn)和思考能力。
1.2 教學手段過于陳舊 陳舊的教學手段已經(jīng)不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了,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新穎的教學方式顯得尤為重要。同時,信息傳遞渠道的單一,不僅使課堂上教師講課的內(nèi)容乏味、枯燥,也會扼殺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主動性。
1.3 實驗原理講解過于繁瑣復雜 實驗原理是設計實驗的基礎,只有明確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實驗的關鍵、操作的要點,進而進行實驗的設計、改造和創(chuàng)新。但實驗課堂上繁瑣的講解,使學生對實驗失去了興趣。另外教學對象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復雜的講解僅對學習程度高的同學適用,長期下去,學習程度低的同學會產(chǎn)生厭學的情緒。
2 微信實驗平臺的優(yōu)勢
2.1 體現(xiàn)微觀知識的可視性 植物學實驗教學特別是形態(tài)解剖觀察,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借助顯微鏡來認識植物的顯微結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由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不透徹,不少學生對植物各種組織、細胞的顯微結構存在“暈鏡”現(xiàn)象,嚴重制約了學習的情緒。微信公眾平臺除了提供最基礎的植物學實驗知識,同時也會上傳教師拍攝的相關顯微圖片和視頻資料。這些圖片經(jīng)過老師對顯微結構的標注說明,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植物的微觀世界是客觀存的看得見的結構,也是可以識別的,從而消除了學生對顯微結構的暈鏡和心理畏懼感。
2.2 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發(fā)展學生學習的個性化、自主化非常重要。利用當代大學生喜歡翻閱手機的習慣,建立植物學實驗微信平臺,上傳每次實驗涉及的內(nèi)容,供學生預習和復習,同時還能根據(jù)瀏覽人數(shù)了解學生參與的情況。而且由于植物學實驗具有真實、生動、形象、直觀等特點,所以在進行植物學知識的教學的過程中,借助實驗的特點,更容易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微信公眾平臺的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在于它為大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并營造個性化學習的環(huán)境,使信息獲取渠道從單一形式走向多樣化,從封閉課堂走向開放平臺。
2.3 教學內(nèi)容的簡約性及可控性 實驗前讓學生預習理論課中的有關章節(jié),預習實驗微信平臺中本次實驗的內(nèi)容,熟悉實驗原理,方法和步驟,做到目的明確,原理清楚,做法明白[3]。由于學生提前預習了相關內(nèi)容,教師可以適當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留有更充足的操作時間。教師也可根據(jù)學生微信留言、預習報告的完成質(zhì)量及回答情況,對實驗預習環(huán)節(jié)給予評分,從而掌控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成績評價。這種教學模式可有效減少課前不預習、課堂不參與的狀態(tài),促進學生融入到學習中[4]。
2.4 充分發(fā)揮教師內(nèi)在的潛力 植物學實驗微信公眾平臺具有交互性和開放性等獨特優(yōu)勢,受到了教師們青睞。一方面可以充分發(fā)揮教師教學的內(nèi)在潛力,將植物學實驗相關知識最大限度的傳授給學生;另一方面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對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習特點,學習能力作出簡要分析,使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指導者和幫助者[5]。當然,隨著微時代的到來,教師們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除了要全面分析大學生群體在面對微時代的影響和變化,還要不斷探索自身的潛力,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學習更多的網(wǎng)絡知識、途徑和方法,來增強植物學實驗教學的影響力和效力,使教師成為知識的傳承者、教學方法的探索者和學生思想的引領者。
3 結語
微信公眾平臺在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改善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激發(fā)和促進作用。同時,微信提供的免費聊天環(huán)境、實時留言和消息推送等功能使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也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答疑,是適合開展互動式學習的有效平臺。對于微信實驗平臺的高效利用關鍵在于老師的創(chuàng)新設計和正確引導。
參考文獻
[1]晏春耕.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0):126-128.
[2]王順利,孫景冬.強化實驗教學改革,提高實驗教學質(zhì)量[J].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10(4):32-35.
[3]師學珍,王靜.《植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3):92-93.
[4]王長寶,劉德財,王仲,等.植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高師理科學刊,2015,(3):102-103.
[5]鄭曉蕙,陸鳳艷,唐思賢,等.建構高校生命科學實驗課程發(fā)展性學習評價體系[J].高等理科教育,2007(6):93-9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