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平
今天,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們閱讀神話故事,理解并學習神話思維呢?這是一個很新穎很有現(xiàn)實意義的教育話題,同時也是一個值得去實踐探索的人生啟蒙方面的話題。
科技成為新的神話,以令人驚嘆的速度改變著世界的當今時代,那些產(chǎn)生于遠古時代的神話故事似乎早已失去了吸引力,甚至被信奉科技至上的人們斥為愚昧和無知。那么,我們今天還需要閱讀神話嗎?如果需要,神話閱讀的價值到底體現(xiàn)在哪里?很多神話研究者,如神話學大師坎貝爾、神話思維的研究者卡西爾等,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探討了神話的現(xiàn)實意義,肯定了神話中包蘊的無窮的精神力量。中國著名作家遲子建認為,她的創(chuàng)作離不開神話傳說的滋養(yǎng)。那么,面對語文教材中為數(shù)不多的神話文本,我們該如何引領孩子們從神話故事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呢?
在“教師即課程”已成共識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從為數(shù)不多的教材神話文本出發(fā),為學生精心建構神話主題的課程。“全課程”教育改革實驗三年級有一冊讀本是“中國神話”,將產(chǎn)生于中國這片古老大地上的遠古神話分為“創(chuàng)世”“諸神”“起源”“英雄”等幾個單元進行了編排,以引導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并初步理解中國的神話故事,在神話故事中感受我們祖先神奇而偉大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以及他們理解和解釋世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神話思維啟蒙。
兒童閱讀神話,首先要追問的是:神話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進而,我們要和兒童一起探討:怎樣理解我們中國神話中的創(chuàng)世思維和諸神形象?這些神話與我們有什么關系?這些問題要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思考、體驗和討論。下面以“諸神”系列故事的學習為例,探討怎樣的中國神話教學才是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
一、最是“神奇”永流傳
對于兒童而言,神話的魅力首先體現(xiàn)為神話故事在各個方面表現(xiàn)出的神奇?!爸T神”單元編排了《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后羿射日》三個神話故事。兒童讀過這三個故事,會對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產(chǎn)生興趣,首先一定是他們在故事中的神奇表現(xiàn)。每個神的形象和本領是神奇的,他們身上發(fā)生的事情也都是神奇的。學生不會去懷疑夸父的逐日行為有沒有理性——兒童的思維與神話思維是相通的——他們贊嘆夸父抖塵成山、壘石成峰、飲干河渭、棄杖化林的神奇。女娃的魂魄化為精衛(wèi),填海不止,這也是神奇的。后羿用萬斤力拉開弓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無一虛發(fā),連射九個太陽,嚇得最后一個太陽瑟瑟發(fā)抖,這是多么神奇的場面。在課堂上,我們要陪著兒童一起欣賞這些神話形象的神奇,去朗讀,去想象,去描述,去憧憬。朗讀可以感受神話文本語言的節(jié)奏和張力,尤其是文言文故事文本;想象是神話的特質,也是激發(fā)和發(fā)展兒童想象力的絕佳載體;描述是一個再創(chuàng)造的、語言運用和內化的過程;而憧憬是對神話的精神回應,是對神話思維和精神的積極呼應。
這神奇就是神本身。我們成人解讀神話,喜歡從神話人物的行為去發(fā)現(xiàn)他們的壯舉都是在與自然斗爭。這是用現(xiàn)代的理性思維來分析神話,來解構神話的具象思維和情感性思維。人類的先祖創(chuàng)造神話時,可能心中對自然本身充滿了崇拜和敬畏,神就是誕于自然,就是自然本身。正如卡西爾在《神話思維》中所說的:全部的自然力量,對神話而言,只不過是精靈或神的意志的表達而已。這個原理構成神話逐漸地照亮整個世界的光源。所以,神話中的神奇是神本身,也就是自然本身的神奇。我們和兒童一起閱讀神話故事,要鼓勵兒童去想象,去憧憬,用兒童思維去評價,為神奇而驚嘆。只有這樣,故事中的情景才會具有一種自然的神韻,你才能讀到相關內容時,仿佛一抬頭,眼前就出現(xiàn)了身軀龐大的夸父,他輕輕抖落鞋里的土,這土就堆成了我們望不到頂?shù)母吒叩纳健?/p>
引導兒童閱讀神話,神奇永遠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神話人物形象的品質。這三個故事中的主人公都具有勇敢、不放棄的精神。夸父逐日,獻出了生命,還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棄杖化為鄧林;女娃死后化為精衛(wèi)鳥,填海不止;后羿面對的是天帝的兒子,毫不畏懼,射下九日,被罰到人間也不后悔。對神話人物品質的感悟,一定要讓兒童自己去發(fā)現(xiàn),自己去評價心目中的神,這樣才會使這些品質不與神話人物的神性剝離。例如,閱讀《夸父逐日》,在對夸父的評價與故事的結尾評價結合時,很多孩子都不喜歡故事中夸父累死的結尾,理由一為夸父是神,二就是他們真心崇敬夸父的品質。
二、諸神不同皆自然
神話的誕生離不開具象思維、情感性思維、生命一體化的交感思維以及象征性思維,通常神話形象既反映了人類先祖對自然的樸素解釋,也不知不覺地在象征具體的自然現(xiàn)象和人類活動。神與自然一起誕生,神就在自然之中;人也與自然一起誕生,人也在自然當中;自然、神、人,從神話思維來看,它們是一個整體,是彼此的一部分。自然萬物各司其職,對應之,諸神形象也就各有不同。
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衛(wèi)、射日的后羿等等,他們有共同之處,也有鮮明的不同。兒童閱讀神話,區(qū)分不同的神話人物,通常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本領,做了不同的神奇之事。那么除此之外,還需要引導兒童怎樣去比較不同神的形象嗎?顯然,這三個神話故事中,夸父與后羿有更多的相似之處,而精衛(wèi)與他們的區(qū)別比較明顯。夸父、后羿都有了不起的本領,相比之下,精衛(wèi)要柔弱得多。這是為什么呢?沒有標準答案,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得出自己的結論。但是,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一些兒童容易忽視但對他們的成長有價值的東西。
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這些故事的起因分別是什么呢?一對比就會發(fā)現(xiàn),夸父、后羿都是為了族人或天下蒼生而無私奉獻,精衛(wèi)卻是因為大海將自己淹死了要為自己報仇。那么,我們該如何認識神話人物的這種不同呢?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像人類社會一樣有譜系,他們的身份、所作所為對應了人類社會的各種關系和紛爭,所以很好解釋各個神話人物的性格和行為。中國神話沒有譜系,大多數(shù)是一個個獨立的人物和故事,而且在不斷的改造過程中被賦予了某些特定的觀念,但是同樣與人類生活具有一定的對應關系。那么,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到底要傳達我們先祖怎樣的認識和觀念呢?無論是為了族人或天下蒼生而付出,還是為自己復仇,都是源自最自然的情感,都是對生命的肯定和珍惜。大海奪去了女娃的生命,她的魂魄化為精衛(wèi),銜石子、樹枝誓要填平大海,這并非我們現(xiàn)代人所認為的一己之仇恨,而是對生命的渴求和肯定——哪怕是無比弱小的生命。這是一種樸素而神圣的生命觀。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傳達的核心觀念并非“不放棄的精神”,而是任何生命皆是自然之子,皆是自己之神的樸素認識。這是課堂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思辨和發(fā)現(xiàn)的。這種思辨和發(fā)現(xiàn)的意義在于理解神話故事中對生命的肯定和敬畏,感受神話中傳達的悲憫情懷。
三、每人心中皆有神
在科技主導著世界的發(fā)展變革、理性思維被無限推崇的現(xiàn)代社會,為什么還要閱讀這些被人們認為幼稚的神話呢?今天的兒童又該怎樣閱讀神話?
作家遲子建有一次到香港某大學演講,說到自己童年聽的神話故事給了她文學和世界觀的啟蒙。一個女學生激動地質疑她:“在科學的時代,這些糊弄人的神話有什么意義?”當遲子建說到失去神話也就失去了與另一個世界溝通的能力時,那位女學生不再激動,而是用溫和的語氣追問:“你怎么讓我們相信神話呢?”遲子建認為,能給生靈以關愛,給大自然以生機,給人以善良的神話,你親近了它,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萬古長青的。查爾斯·蓋雷在《我們今天為什么要讀神話》中說:“學習古代神話有助于創(chuàng)作,能為欣賞詩歌和其他藝術門類奠定基礎,還能為研究一個種族的精神發(fā)展史提供線索?!币菇裉斓膬和橙∩裨挼臓I養(yǎng),也需要引導他們去體驗神話“萬古長青”的魅力,這種體驗也需要通過“藝術”的方式。藝術的方式有多種,我們在進行“創(chuàng)世”單元教學時,除了分享故事,還讓學生用筆畫一畫自己“創(chuàng)造的世界”,動手制作火神面具等。這種原始而淳樸的藝術體驗,使學生逐漸體會到了遠古時期祖先們對神和自然的敬畏之情。那么,“諸神”單元可以引導學生用怎樣的藝術方式去親近和體驗神話的精神魅力呢?
在讀過這三個神話故事后,趁著學生沉浸在神話的神奇里,對神話人物無限向往時,我引導他們創(chuàng)作屬于自己的英雄之神的故事:假如你就是遠古的一個英雄之神,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樣子的?有怎樣的本領?當時人世間遭遇了怎樣的災難?(起因)你是怎樣勇敢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結果怎樣?(結果)趕快拿起筆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英雄神話吧!孩子們已經(jīng)在閱讀過程中熟悉了三個神話相同的敘事結構,加上精選的神話形象圖片,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被激發(fā),他們在故事創(chuàng)作中成為自己的英雄之神——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一片光明,人們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有一年,太陽覺得累了,就決定休息幾日。誰知,他睡得太香,竟然昏睡不醒了。大地上的人們非常害怕,擔心從此世間只有黑暗。
就在人們幾乎感到絕望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一個天神來到了人間,這就是我——紫墨。我身穿一身紫衣,長著一對紫色翅膀,身上綴滿了神奇的寶石,手持一柄手杖??蓜e小瞧了這個手杖,它可以隨心所欲……(邱××)
在很久很久以前,我還沒有出現(xiàn)在人間,只是在天上觀察人類的生活。
起初,人類生活得很幸福??墒怯幸惶?,大地上出現(xiàn)了一個叫黑暗的東西。它往前走一步,天地就黑一片。很快,它把整個天地都變得漆黑一團。
我想,該是我出手的時候了,就拿出我的神傘,把黑暗吸到天上,關進了天獄里……(吳××)
當孩子們寫下這樣的文字,我們就有理由相信,我們已經(jīng)在他們的生命里種下了神話的種子,這顆種子將在合適的時機給予他們生命無窮的能量。
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神話故事,這些神話故事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源泉。語文作為母語教育,應該把神話文本的教學作為一個重要的主題或項目學習,精心構建神話課程,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受到神話故事的滋養(yǎng)。
“諸神”單元教學設計
一、 通讀本單元三篇神話故事,完成預習單
1.讀通課文和文后的文言文。
2.夸父逐日、精衛(wèi)填海、后羿射日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分別是什么?先在文中批注,再用簡潔的語言分別寫一寫。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分析其中一篇故事的結構。
3.比較:(1)精衛(wèi)與夸父有什么異同?(2)后羿和夸父的故事有哪些相同之處?
二、對話《夸父逐日》
1.讀一讀夸父逐日的故事,說說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對比體會怎樣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
2.夸父逐日故事中有哪些神奇之處?找出來,讀一讀,想象神奇的畫面。對照朗讀現(xiàn)代文和文言文中表現(xiàn)神奇的內容。
3.你怎么評價夸父逐日的行為?
4.夸父逐日的結果你喜歡嗎?假如讓你換個結尾,你會怎樣寫呢?
三、對話《精衛(wèi)填海》
1.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結構對照朗讀現(xiàn)代文和文言文。
2.精衛(wèi)為什么要填海?你如何看待精衛(wèi)填海的行為?
3.討論:精衛(wèi)與夸父的故事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四、對話《后羿射日》
1.按照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結構對照朗讀現(xiàn)代文和文言文。
2.你怎么評價后羿?
3.討論:分別從故事內容、人物形象、故事結構來比較,夸父和后羿的故事有哪些相同之處?
五、對話自己: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之神
1.你希望自己成為夸父和后羿那樣的英雄嗎?為什么?
2.假如你就是遠古的一個英雄之神,你希望自己是什么樣子的?有怎樣的本領?當時人世間遇到了怎樣的災難?(起因)你是怎樣勇敢戰(zhàn)斗的?(經(jīng)過)結果怎樣?(結果)趕快拿起筆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英雄神話吧!
3.課堂創(chuàng)作關于自己的英雄神話,寫故事,配上圖畫。
4.交流分享。
六、延伸閱讀
關于太陽、后羿、嫦娥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請自己搜索閱讀,再與大家交流。有興趣的搜索閱讀希臘神話中有關普羅米修斯的故事。
教學片段賞析
[片段一]夸父逐日中的神奇
師:每個神話故事都是那么神奇,事情神奇,景象神奇,人物神奇??涓钢鹑盏墓适轮凶钗愕纳衿嬷幨鞘裁??自己讀一讀,找出來,再通過朗讀將神奇表現(xiàn)出來。
生:“夸父跑累了,就微微打個盹,將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了大土山?!毙锒堵涞耐辆湍苄纬纱笸辽?,這該有多大的鞋??!我覺得太神奇了。
生:“他用三塊石頭架鍋,這三塊石頭就成了三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幾千米高?!弊x到這兒,我的眼前就好像出現(xiàn)了三座望不到頂?shù)母呱健?/p>
師:我聽出來了,也看出來了。我聽到了“高山”和“幾千米高”,看到了你讀的時候仿佛就站在這望不到頂?shù)母呱侥_下。
生:“夸父這時候卻感到又渴又累。他跑到黃河邊,一口氣把黃河水喝干了。他又跑到渭河邊,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這也太神奇了!這讓我想象到夸父這個巨人該有多大的個子。
…………
師:是啊,這就是神話,這就是夸父,讓我們感受到了無比的神奇。當我們想象著這些畫面的時候,我們就會激動,就會驚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文言文《夸父逐日》,想象你就是這神奇的夸父。
師:假如你就是這個了不起的夸父,你喜歡故事的結尾嗎?為什么?
生:不喜歡。夸父是為族人去追太陽的,他是一個了不起的神,我希望他沒有死。
師:如果讓你來寫這個神話故事的結尾,你會怎么寫呢?先和旁邊的同學說一說,再寫一寫。
【賞析】:神話是想象的產(chǎn)物,神話給人最突出的印象就是神奇。恰恰是這種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的神奇,與富于幻想的兒童的天性水乳交融,與兒童的心理和精神息息相通。做足朗讀、想象、言說的功夫,可以讓兒童沉浸于神話,不自覺地將自己融進神話當中,成為神話中心儀的角色。所以,神話的神奇恰好為兒童的神思之旅開啟了一扇夢幻之門。借助神話的神奇,可以很自然地激發(fā)學生閱讀神話文本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催生學生更加豐富的想象力,并很自然地自居為神話角色。
[片段二]精衛(wèi)與夸父的異同
師:精衛(wèi)與夸父的故事有哪些相同之處?又有哪些不同之處?
生:我覺得他們的相同之處都是十分勇敢,都有不放棄的精神。
生:對,夸父經(jīng)歷了那么多困難,最后犧牲了,也不放棄;精衛(wèi)面對的是無邊無際的大海,卻不停地銜樹枝、石子來填。
生:他們有不同的地方,夸父是為自己的族人去追太陽,犧牲的時候還想著自己的族人;精衛(wèi)是因為大海淹死了自己,她恨大海,所以想將大海填平。
師:你覺得他們的最大區(qū)別是一個為他人著想,一個是為了自己。能發(fā)現(xiàn)這一點,很不錯。
生:我覺得故事中他們的結局不一樣,夸父犧牲了,手杖化為桃林,身體化為桃林的營養(yǎng),雖然死了還在為他人服務;女娃被淹死后化為精衛(wèi),世世代代填海。
師:大家在比較夸父和精衛(wèi)的時候,都注意到了夸父是為他人而犧牲,精衛(wèi)是為自己去復仇。那么,你怎樣評價精衛(wèi)填海的行為呢?
生:我覺得她的行為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好的是讓人看到了她永不放棄的精神,而且后面也講到她還想到了大海也可能會淹死別人。不好的是,她應該想到大海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盤古用自己的身體化生的,怎么能填平呢?
師:你能聯(lián)想到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真棒!
生:我覺得她的行為不好,是女娃自己到大海里玩,不小心被淹死的,怎么能怪大海呢?
師:很有意思。在神話中,作為神的女娃是自然的一部分,大海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且都是有生命的。比較而言,大海的生命應該比女娃的生命更強大,那么你覺得誰的生命更珍貴呢?
生:我覺得是一樣的,都是生命,都珍貴。
師:那么,精衛(wèi)填海,僅僅是復仇嗎?
生:還是在告訴大海,自己的生命也是珍貴的。
【賞析】:兒童閱讀神話,興趣能很自然地被激發(fā),但是如何從神話中發(fā)現(xiàn)更有價值的東西,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如果對比評價僅僅停留在表層的發(fā)現(xiàn)以及標簽式的道德區(qū)分上,那就與文體意識疏離了,失去了神話閱讀的獨特意義。這個片段中,教師從夸父與精衛(wèi)的對比中抓住契機,很自然地引導學生重新認識精衛(wèi)填海的行為,從而初步認識神話故事中“生命一體化”的思維,給兒童打開了閱讀神話故事的又一扇窗。
(作者單位:北京亦莊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敖小英
E-mail:5451261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