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廷平
【摘要】根據(jù)認知發(fā)展的環(huán)境需要,建立彈性合作學習小組并賦予活動流程來輔助課堂教學,再注重教學策略的配合和相應習慣的培養(yǎng),能改善合作學習中易出現(xiàn)的偽合作等現(xiàn)象。
【關鍵詞】彈性合作小組 課堂結構 教學策略 習慣養(yǎng)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74-02
建立彈性合作學習小組實施課堂教學能提升合作學習的質量。
一、彈性合作學習小組的構建
1.固定式小組合作學習時易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現(xiàn)象
為保證小組成員參與研討的機會,固定式學習小組一般由三至五人組成,又由于要求小組內學生要“異質”,往往造成成員水平間的梯度較大,低質成員的問題往往被高質學生稍加思索就解決掉了,合作學習易演變?yōu)椤耙蝗酥v幾人聽”的場面,而高質學生又缺少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機遇,偶爾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又往往超出其他成員的辯論能力,易演變成“一人苦思幾人發(fā)呆”的場景,長此以往難以培養(yǎng)合作的熱情。固定式小組合作學習重視組間競爭,組與組之間缺乏交流渠道,小組成了一個封閉系統(tǒng),不利于組內成員進化,小組為保持競爭優(yōu)勢又易對外趨于保守。
2.彈性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方法與各級職責
彈性合作學習小組實質是一個內部有層級結構、外部能廣泛聯(lián)系的規(guī)模適中的學習小組。為便于學生交往,一般可這樣建立:同桌兩人為一個互助小組,可輪流擔任小組長或不設,前后兩排為一個研討中組,設一名中組長,前后或左右相鄰的兩個便于交往的中組組成一個管理大組,設一名大組長,這個大組就是一個彈性合作學習小組,簡稱彈性合作小組。各級組長按任務特點擇機發(fā)起和適時調控本組內的交流,以及與同級別組長間的交流?;ブ〗M重在補齊基礎,研討中組重在問題探討,管理大組重在解決教學衍生問題。有必要時,大組長可隨時調整本組成員的組合狀況。
3.彈性合作小組的主要優(yōu)勢
一是除組內有“導師”和“弱者”可以完全發(fā)揮固定式小組的作用外,更幾乎能為每位成員都配備一名“勢均力敵”的伙伴作為榜樣與對手,容易促成更深入的交流。二是次第發(fā)起的合作使系統(tǒng)的開放度逐漸增大,更易生成有價值的新問題,促成學生進化。
二、利用彈性合作小組教學的課堂結構
三、利用彈性合作小組教學的基本流程
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好帶有大量問題的基礎活動內容,并將它按一定的先后順序出示給學生作為活動的線索,此線索應保證通過獨立活動能讓絕大部分學生順利獲得關于絕大部分內容自我感覺良好但實際上可能存在一定差異的答案,而其余部分也基本能給出哪怕是猜測性的答案,然后通過互助小組內的信息交流便可自然產生認知矛盾,自動生成極具個別性的一系列問題,通過查閱、實驗、辯論等活動方式可消除一部分答案差異,不能獲得答案以及不能獲得共同認識的部分實際上已超出了成員的能力范圍,此時轉入研討中組進行共同研究,這樣一方面能發(fā)現(xiàn)原小組認識中的共同錯誤,產生新的認知沖突,同時又能提升成員集體的能力,解決一部分原來的難題,之后,再進入大組研討,必要時還可通過大組長間的交流獲得其它大組的適時幫助。通過這一過程可有效縮小學生認知的基礎差異,并最大限度地將問題集中,然后教師根據(jù)集中性問題的性質選擇進行講解或針對性提示,但一般也只能讓部分學生立即獲得較準確的認識,最后由這部分學生對組員進行輔導與答疑,帶動更多的學生進步。
四、利用彈性合作小組教學的實施策略
1.促成認知矛盾的產生是教師的中心工作
合作學習是靠任務驅動的,是以問題為線索的,問題能否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與熱情決定著合作學習的質量,個體自我發(fā)現(xiàn)的問題對本人具有天然的無可比擬的吸引力,所以教師的中心工作就是要促成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認知矛盾,教師事先設計的基礎活動內容的功能應定位為促成學生發(fā)現(xiàn)認知矛盾的問題表,這些內容應具備層層遞進的鋪墊性和適度的方向控制性,活動的結論應具備相當?shù)目赊q論性,學生分組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重點也應定位于促使其發(fā)現(xiàn)自己與別人認識間存在的差異,針對性提示或講解時的重點仍然應放在幫助學生厘清欲解問題所需知識與已有知識間存在的差異上,促使學生自己去提出解決問題的問題。
2.合作重于競爭
外部強加的過度的競爭壓力易讓人產生抵觸情緒和集體性的惰性,同類同伴的活動能激起個體強烈的模仿欲望和競爭內驅力。通過合作過程,讓學生看到同質的同伴身上的優(yōu)點,既能直接提升自我的競爭技能,內心深處的羨慕又可產生出澎湃的競爭動力。教師的評價應更多地表現(xiàn)為對各個個體和集體在合作過程中展現(xiàn)的閃光點的宣揚上,適度弱化組間的競爭,因為過多過濫的外在競爭會讓部分學生逐漸趨于保守而不是交流,甚至產生強烈的挫敗感。
3.探究時間的冗余性結合附加內容的選擇性
學生個體間無法避免的各種差異必然造成探究同一問題所需時間量存在巨大差異,選擇任何一類學生作為時間的參照標準都會出現(xiàn)或虎頭蛇尾倉促收場或輕松搞定無事可做的局面。為保證體現(xiàn)出探究合作的價值功效,就必須給出絕大部分人都足夠的時間,即對大部分人而言時間要有冗余。要有效解決這時個體間的時間矛盾,就必須給出可由個體自主選擇的附加內容,這些內容可設計為對基本要求的深入或擴展。而這樣操作的結果又正好能妥善處理面向全體與發(fā)展個體的教學矛盾。
五、促進學生養(yǎng)成自覺合作學習習慣的激勵措施
1.加壓力
在習慣培養(yǎng)的初期,由教師給予適度的壓力以促成學生加入體驗的行列,這個“度”以既能促使學生加入又不產生消極情緒為宜。此間應結合學生合作的不同實例反復為學生指導合作的方法、指導行動步驟的分解與排序、指導思考的遞進與轉折、指導結論的逐步析出等,以獲得合作學習的真切體驗與實用技能。
2.施獎勵
獎當然包括物質獎勵,但應不局限于物質獎勵,更多更經常的應是精神獎勵。贊揚某個個體或集體的高明之處、明示其學習方法與結果的進步、回想自己解決自己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時的愉悅的情緒體驗、展示偉人的成果與過程方法間的必然關系、展望自己堅持不懈后的可能明天等都可以給學生強烈而持久的激勵。
3.培興趣
把加壓力與施獎勵看作是施加推力與拉力的話,培養(yǎng)濃烈的興趣則好比是給其安上強勁的引擎。培養(yǎng)興趣可從精心挖掘與保護學生來之不易的點滴成功感入手,主抓自我效能感和自信心的提升,輔之以正確的歸因,最終實現(xiàn)行為的動力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