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江
【摘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比欢ぐl(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興趣,關鍵在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因此,教師只有樹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專業(yè)能力,改進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濃厚的興趣。
【關鍵詞】體育課 學生學習 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244-02
1.游戲激趣。游戲是開拓兒童智力,學習技術,發(fā)展體力,培養(yǎng)興趣,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對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如,為發(fā)展學生的快速奔跑能力和躲閃能力,讓學生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低年級5人一組輪換扮“老鷹”、“小雞”、“母雞”進行訓練,學生興趣盎然,課堂氣氛熱烈,達到了訓練目標。又如,組織開展“與時光老人賽跑”或“龜兔賽跑”等各類游戲活動,使學生身心素質得到鍛煉,感受和理解時間就是效益,時間就是生命,激勵兒童珍惜時間。
2.故事激趣。通過講故事啟發(fā)學生認識體育的重要意義,使其產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如,向學生介紹革命前輩、科學家青少年時期心懷遠大理想,堅持體育鍛煉,為人類做出貢獻的故事;講述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史和優(yōu)秀體育健兒為國爭光,努力拼搏的故事,激發(fā)學生愛國熱情,以培養(yǎng)學生努力學習,鍛煉身體,振興中華的高尚品質。再如,教學“40米迎面穿梭接力”時,講一個小故事:“一對老夫妻,丈夫是個瞎子,妻子是個瘸子,無情的洪水即將淹沒他們的房子,危機之中,二人共同作戰(zhàn),眼睛好的老太太給丈夫引路,四肢完好的丈夫背著瘸子老太太,二人死里逃生。兩個有著生理缺陷的人,取長補短,和諧合作,獲得了成功?!边@個小故事雖然很平常,但卻折射出一個樸素的道理——合作能戰(zhàn)勝任何艱難險阻。
3.比賽激趣。小學生好勝心強,即便是最枯燥的隊列隊形、徒手操、廣播操,如果采用評分比賽的方法練習,他們也會激情滿懷、力爭上游。教學中可采用分組比賽,對抗賽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情感,提高其趣味性。如,訓練50米快速跑,可采用迎面接力賽跑、連續(xù)換物賽跑等方式,讓學生在奔跑過程中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知識。又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可以小組進行對抗、輪流上場的方法進行比賽,也可以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練習有氧健身球賽等。
4.媒體激趣。體育課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點就是戶外教學,多媒體運用于體育教學可以說是一種創(chuàng)新。在體育課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直觀、形象、生動、聚集聲光技術的優(yōu)勢畫面開展教學,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fā)學生情趣,引起感情共鳴,增強求知欲望,從而達到預期的課堂效果。如,上籃球課時,先讓學生觀看一些國際大型籃球賽的錄像,讓學生感受到籃球運動的普遍性、刺激性、娛樂性,使學生對籃球訓練產生興趣,從而增強學好籃球運動的信心。又如,教學“背躍式跳高”的時候,學生對動作的過程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師又不可能停留在某一動作上,如果只靠教師的語言講解,學生就很難掌握背躍式的動作技術。而運用多媒體則能使這些動作變簡單,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各種不同難度規(guī)格的技術示范和逐步分解示范,學生就能根據(jù)自己對技術的掌握程度進行模仿,這對于提高訓練很有幫助。
5.角色激趣。善于模仿、樂于表現(xiàn)是孩子們的天性。利用這一特點,根據(jù)教學內容將各部分設計成一個個童話劇。如,集合、整隊編成“小動物大集會”;準備活動編成“小動物大表演”;基本部分設計成“小動物學本領”;結束部分編成“歡快的舞蹈”等。這些童話劇適合孩子們的心理,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再如,“貓捉老鼠”這個游戲,教學目的是發(fā)展靈敏素質,提高奔跑能力。教學中,把它設計成“小貓智斗群鼠”的童話劇,表演中引導“鼠”在逃竄時加上“躲、閃、竄、爬、滾”等動作,引導“貓”做猛撲、靜待戰(zhàn)術等捉“鼠”形象,再加上“喵、喵”的貓叫聲,“吱、吱”的鼠叫聲,整個場面有聲有色、有景有情。在這樣的表演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體育技能,激發(fā)了學習興趣,而且培養(yǎng)了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6.情景激趣。情景教學是一種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不同的“依賴情景”對學生所產生的情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并利用場地、器材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教學環(huán)境。如,在“耐力跑”的教學中,可采用“象征性長跑”、“蛇形跑”、“梅花形跑”、“8字形跑”等;在“投擲”的教學中,可以創(chuàng)設軍事性游戲(打靶、打坦克)等;在“技巧”的教學中,可以把墊子擺成T字、工字、品字等不同圖形,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學得愉快、練得高興。再如,開展“救護傷員”或“三足跑”等創(chuàng)設游戲情景活動,就能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互相配合、互相幫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7.練習激趣。體育課是活動性很強的學科,練習占體育課的主導地位,加強練習,特別是采用多種形式、方法的練習,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創(chuàng)新精神。如,上籃球課時,教師要求學生進行原地的球性練習,在教師做出“拋、接球”的示范后,要求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行練習創(chuàng)編,學生便會想出很多類似的練習動作,如:“拋球轉身拍掌接球”、“胯下繞8字”、“一高一低相互傳接球”、“盲人聽聲接球”等。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練習,不但找到了練習的樂趣,而且培養(yǎng)了想象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又如,教學“前滾翻”時,可安排學生自己練、同伴互練、小組集體練,并進行互比、互評,其間教師則運用精講示范、恰當點撥、分層要求和整體提高等方法進行指導。這樣的練習安排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培養(yǎng)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8.音樂激趣。根據(jù)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利用音樂配合體育教學,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兒童非常喜歡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感的音樂,當他們聽到音樂時,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從而使學生有一種愉快的情感體驗。如,在體育課教學的準備部分,運用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愉快地進行學習;而在結束部分則采用輕松、緩慢的音樂,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消除疲勞;在韻律性活動教學中,運用音樂則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先導,是學生求知的最佳伙伴。引導啟發(fā)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與愛好,對激發(fā)學生自覺性和積極性具有重要作用。為使學生對體育從無趣到有趣,由有趣到興趣盎然,變難教為易教,促厭學成樂學,教師就要認真鉆研教材,根據(jù)兒童的特點,選擇恰當?shù)?、學生喜聞樂見的方法,使學生始終對體育課充滿興趣,在快樂的體育課中學到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