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妤婕
最近有幸讀加措活佛的著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開篇引入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的一句箴言:“既不要擾亂他人的心,也不要動搖自己的決心?!痹囅耄舭创艘?guī)諫勸戒之言生活,人生將達何等超然的境界。
然而,我們大都是凡夫俗子,又有幾人能真正達到這種內(nèi)清外靜的境界呢?在我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生活中修行修心,增加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從而破除牢籠。在此,我想引用一句喜歡的名言:“源潔則流清,行端則影直。”我將帶著這句至理名言去探訪岳陽市圣安古寺,尋求古寺佛法的教義。
清晨八點,我和同學(xué)們興致勃勃地集合出發(fā),并順利抵達了圣安古寺。正式踏入古寺佛門前,我們在圣安廣場停駐,這里引發(fā)了我對于此次考察的諸多遐想。此地依山傍水,廣場外就是波光粼粼的湖泊,隱隱約約能看見圍墻外高低起伏的山丘。進入圣安山門,往前便是圣安牌坊。此處便可清晰望見古寺里里外外的植被蔥蘢繁茂,就算這沉重的陰天,也好似掩蓋不了萬物勃發(fā)的生機。日光雖沒有出現(xiàn),但輕輕閉上眼卻好似有一縷強光照耀著我心中的高樹之林。
圣安寺總共有四座主殿和一座佛塔,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寶殿、圣安法堂、觀音殿和地處高坡上的岳陽塔。給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后參觀的岳陽塔,此乃鎮(zhèn)山、鎮(zhèn)寺之塔。初見佛塔外觀不一定會讓你震撼,但是佛塔中凝聚著多位得道僧人的智慧之光,相信這一定會讓眾生喟嘆。佛塔入口處,有一位在此修行的僧人為我們耐心講解著什么是佛學(xué)。他特別提到,佛學(xué)不是一種迷信,而是一種教育——智慧的教育;只是我們現(xiàn)代化的社會癡迷于人生命運探測,從而衍生出算命、抽簽等迷信思想;有的人信佛不是心中有佛,而是被身心疾病困擾折磨而不得已來求佛;佛學(xué)也不是形而上的、仰望不可即的,因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修行……我們或許無法達到佛門弟子剃發(fā)修行、吃齋念佛的境界,但若真正能在生活中修行修心,這就會達到破除我執(zhí)牢籠的自由境界。
雖然我慧根尚淺,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棵樹,而枝葉生長恰恰就像我們心之所向的佛法境地,那么你的枝葉愈是繁茂,就愈能遮風(fēng)擋雨,也愈能沐浴陽光,最終達到為他人留一片棲身之所的最高境界,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普度眾生。而我此刻正沐浴在這片佛法的光亮之中,我似乎成為了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渴望風(fēng)雨的力量,也盼求陽光的溫暖。
佛陀曾開示眾生說:“執(zhí)取名相,執(zhí)我為本,樂亦為苦;看破名相,放下自我,苦亦為樂?!比松强啵嘀杏袠?,苦盡甘來,樂極生悲。原來所謂的苦樂無常,只在人們的一念之間。在生活中,我們偶爾會歷經(jīng)苦難、備受折磨,偶爾又會莫名喜悅樂不釋懷,于是我們都陷入了一次次的己悲物喜之中。最好的方法便是在生活中修行修心,不困于苦,不癡于樂,自主自在,破除心中的執(zhí)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擁有無限勇氣的人,才能體悟到佛法的智慧。如果我們非得執(zhí)迷于所謂的何苦何樂,那便成了執(zhí)迷不悟。
離開前陽光好似露出臉來,普照著我們。我望著草地上的片片落葉,竟多了一份莫名的感動。春天來了,新葉長出,舊葉依依不舍地飄落在地。我們無法阻止葉去葉落,但我們還來得及感動這一場“化作春泥更護花”的歸宿和使命。生命雖無常,我們卻自有來去的歸宿和選擇苦樂相依的自由。
在整個生命旅途中,我們要從心靈出發(fā)——既不擾亂他人,也不動搖自己,把自己內(nèi)心的強大力量投射為外在的行動,徹底破除牢籠。于是,我終于解除了內(nèi)心的疑問,也更加理解了王勃留下的名句。
點評│
相信很多同學(xué)都寫過游記,但大部分同學(xué)在寫游記時,往往只局限于描繪沿途景色的優(yōu)美、山河的壯麗,而忽略了游記類文章最重要的實質(zhì)——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本文作者不落俗套地把個人對佛法、佛理的靈動感悟融入到美景之中(見文中畫線處的句子),借圣安古寺之景,抒發(fā)人生感悟:不困于苦,不癡于樂,只有強大自己的內(nèi)心,才能徹底沖破人生的牢籠。文章言淺意深,充滿了禪意,堪稱佳作。
課堂內(nèi)外·創(chuàng)新作文高中版201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