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妍
學前教育發(fā)展至今,幼兒園逐漸意識到克服小學化傾向、解決新舊育兒理念沖突等問題已經(jīng)刻不容緩。因此,各幼兒園積極利用家園合作方式,解決一系列問題。其中,在交疊影響域理論指導下的家園合作方式異軍突起。有的幼兒園教師說:“如果家庭能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我們也能做好我們該做的工作?!蓖瑫r,家長也說:“我養(yǎng)育了這個孩子,現(xiàn)在該輪到幼兒園來教育他了?!边@些話都是分割影響域理論的觀點。還有的幼兒園教師說:“沒有幼兒家長的幫助和社區(qū)的支持,我很難完成幼兒教育工作?!倍械募议L也說:“為了幫助我的孩子,我很想知道幼兒園到底是怎樣教育孩子的。我要怎么做,才能和幼兒園教育銜接好,與幼兒園教師一起助力孩子的成長?!庇纱丝梢?,交疊影響域理論就是要把家長和教師、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從而全面幫助幼兒更好地成長。
在交疊影響域理論中,構建家園雙向溝通的有效形式,就是要家長及時與幼兒園交流幼兒的表現(xiàn)等,這也是家園合作的重要活動類型之一。它強調(diào)幼兒園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家園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達成共識,實現(xiàn)家園同步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一、積極開展多形式的交流活動
1.專題性的家長互動講座
在開學之初,教師可針對小班剛入園的情況,舉行小班家長專題講座,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先進的幼兒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講座以家園交流溝通互動為主,家長和教師共同探討教育幼兒的熱點問題,分享教育心得。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更加了解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家長也能科學合理地配合幼兒園教育孩子。
2.班級主題沙龍
在開學初和學期末,教師可以開展班級家長會和幼兒園家長經(jīng)驗交流會,形式可設計成寬松、民主的家長沙龍形式,以縮小家長和教師的距離感,讓家長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交流幼兒經(jīng)驗,暢談育兒問題,而活動主題可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設計。如針對小班幼兒家長,教師可以設計《如何讓孩子更快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這個主題活動;針對在中班和大班幼兒家長,教師可以設計《培養(yǎng)良好習慣從小抓起》這個主題活動等。
3.家長知識競答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不僅需要幼兒教師活學活用,也是家長的育兒寶典。對此,教師不僅可以深入社區(qū)發(fā)放和宣傳《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內(nèi)容,還可把《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主要內(nèi)容制成廣告展板,投放在幼兒園的《家園宣傳欄》《家長報》和QQ群內(nèi),供家長觀看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開展內(nèi)容豐富有趣的“家園相互交流學習指南知識競賽”,督促家長認真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二、利用網(wǎng)絡進行相互交流
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各班可建立QQ群、微信群,以便家園學習、交流和溝通。幼兒園網(wǎng)站是家園相互交流的有效平臺,家長可隨時查看幼兒園的動態(tài)和新聞,點擊班級主頁查看班級動態(tài)等。另外,幼兒電子成長檔案,也為廣大家長,特別是留守兒童的家長,提供了溝通、了解孩子信息的渠道,這是家園相互了解、溝通的橋梁。
三、組織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
1.豐富有趣的半日活動
幼兒園的半日活動已逐漸從“教師上課,家長觀摩”轉型為“共同策劃、共同參與”。如交通安全演練活動;保護牙齒、防止疾病的健康知識活動等,不僅讓家長走進了幼兒課堂,也開闊了幼兒的視野,深化了家園合作的內(nèi)涵,進一步增強了幼兒教育的合力。
2.親子趣味運動會
開展親子運動會能有效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交流和了解。如小班親子接力“戴帽子”和親子“吹球”賽,中班親子接力“拉拉鏈”和“同心協(xié)力”賽,大班親子“扣紐扣”和“親子灌籃高手” 賽等都是非常適用的比賽項目。
3.走進社區(qū)進行相互交流
充分挖掘社區(qū)資源,為幼兒成長鋪路。如在“警營開放日”,教師可以組織家長和幼兒到交警大隊觀看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交通安全宣傳。
總而言之,家庭、幼兒園、社區(qū)是強有力的合作伙伴,在三者的交疊影響中,能有效促進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