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進
中圖分類號:G6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06-0049-01
筆者從事初中語文教學多年,在所教的一百多名學生中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讓學生寫出自己“最喜愛的課外書”。結果顯示是漫畫書、懸疑小說、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的比例教大,還有少部分學生根本不讀課外書,喜歡玩游戲。同樣,有這樣一則材料:南寧某中學學生提供的224本已經(jīng)閱讀的著作中,武俠小說遙遙領先,站百分之二十五;電腦雜志、魔幻小說各占半分之十;外國名著占百分之七;中國名著百分之二。面對這樣的調查結果,作為語文教師,必然要思考:現(xiàn)在的孩子在讀什么樣的書?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學生讀課外書?讀什么樣的書?
筆者在日常教學中,感受到學生在課堂表達和作文訓練中語言積累貧乏,而且對文學作品的知識了解甚少,學生看問題也少了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有的學生作文中反映出來的思想甚至很消極。很多學生對到底讀什么樣的書也不知暁。如何去引導和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我們語文老師當下不可忽略的重要任務,不僅僅是限于教材上的課文,課外名篇的延伸閱讀和群文閱讀都可以在課文教學和寫作教學中體現(xiàn)。
新教材社會功利化的淡化使大量優(yōu)秀的文藝性文章得意占據(jù)醒目的位置。使語文課更具有個性,同時又給我們語文教師帶來一個新的命題:我們該如何面對和認識這薈萃了古今中外文壇的名著。漢代史學家劉向曾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冰心說:“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這些名家就主張并提倡中學生多閱讀中外經(jīng)典,開展有益的讀書活動,這對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確立其人生觀價值觀有重要的作用?,F(xiàn)將我對其的具體感悟闡述如下:
一、 閱讀經(jīng)典名著是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需要
名著,是國家乃至全世界公認的優(yōu)秀著作,是文學史上的有定論的重要作品,從思想內容到藝術形象都是出類拔萃,具有深刻的認識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審美作用。仔細閱讀,蘊含體味,自可以拓展增長見識。馬克思曾評價英國的狄更斯“在自己卓越的、描寫生動的書籍中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會真理,比一切政客、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還要多。”
中華名族歷史悠久,名家輩出,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學寶庫,形象地再現(xiàn)了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風俗等各種狀況。描寫了不同階級、階層人們的精神特征、內心世界、和現(xiàn)實關系。例如:九年級語文課本節(jié)選了名著《紅樓夢》中的一個小片段《香菱學詩》,學生要了解文章的內容和人物的命運,就得了解當時的封建社會的背景。老師的引導和知識的補充就不可缺少。課外的拓展延伸閱讀就很必要,讓學生在學習后了解:《紅樓夢》這本書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xiàn)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tǒng)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學、社會道德觀念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從書中了解封建社會覆滅的必然。即便是初略的了解,也對學生的內心有所浸潤。每本好書就是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茫的宇宙,認真閱讀,就會獲得歷史與現(xiàn)實,社會和人生的種種知識,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礎,也是傳承文化的需要。
二、 閱讀經(jīng)典名著是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需要
閱讀經(jīng)典名著,不僅可以開拓視野,豐富知識,而且可以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文學作品中的愛與恨,善與惡,美與丑也會產(chǎn)生共鳴和思索,甚至得到心靈的震撼和洗禮,從中得到啟示和教益。經(jīng)典名著表現(xiàn)了真善美,對讀者具有教育作用。學生閱讀經(jīng)典名著,不僅是欣賞和認識的過程,也是一個受感染和受教益的過程。面對名著中表現(xiàn)出來的善與惡,真與假,美與丑,學生總是與自己的生活、思想相對照、相比附,從而喚起心中的是非感和道德感.例如初中名著推薦讀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它對培養(yǎng)和塑造青年一代有著深遠的意義,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中外名著以其絢麗多姿的藝術技巧,表現(xiàn)出蕩人心魄的藝術魅力。不僅反映了某個歷史時期的生活本質,而且滲透作者的愛憎觀點,滲透生活態(tài)度和理想。通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引發(fā)讀者思考美丑善惡,文中主人公承載著作品索要反映的主題。這樣的文學作品和單純的思想品德課的教化作用是有區(qū)別的。因此,閱讀經(jīng)典作品使學生的認識水品和生活態(tài)度潛移默化的作用,思想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是其他德育渠道很難達到的。
三、 閱讀經(jīng)典名著語文教學改革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需要
語文教學的實踐證明,要使學生學好語文,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能力,單靠教材內容有限的篇目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暁聲‘觀千劍后識器”意思不言而喻,要通過大量的閱讀去培養(yǎng)學生獲得“語感”,去熟悉和掌握語言的規(guī)律,增強語文修養(yǎng),最總提高語文能力。大量實例證明,凡語文程度好、寫作能力強的人,很多得益于學生時代,尤其是中學大學時代的課外閱讀?,F(xiàn)在在校語文成績突出的學生,也往往是喜歡讀書,讀書多的學生。
作文是語文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閱讀經(jīng)典名著就可以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提升學生的寫作技巧。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形象地強調多讀對寫作的重要作用。即使是大家熟悉的有名望的作家,其成就也取決于他(她)們的不斷閱讀。冰心就曾講過,她的初期寫作得力于古典文學。楊絳(先生)一百多歲也從不間斷閱讀和寫作。因此,語文老師引導學生對經(jīng)典作品有了了解和興趣,這會大大提升學生語文的綜合能力。
古今中外,優(yōu)秀作品很多,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閱讀目標,羅列階段閱讀的書目。中學時期正處于打好各科基礎的階段,閱讀目標可以是促進學生形成理想抱負;也可以是發(fā)展學生興趣愛好;也可以是結合教材進行拓展閱讀;還可以結合一些問題進行專題閱讀。書目應分成必讀、精讀、泛讀,向學生提出明確的閱讀任務。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一定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從而達到綜合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筆者的一些教學感悟,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作者單位:德陽市岷江東路逸夫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