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珍
摘 要: 本文旨在通過探索中學生音樂感悟和音樂教學歌唱藝術,把生活經(jīng)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讓音樂與生活巧妙融合,讓學生輕松欣賞音樂、快樂感受音樂,生活中發(fā)現(xiàn)、體驗、表達音樂,提升欣賞水平,提高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 高中音樂教學 欣賞 能力培養(yǎng)
中學音樂欣賞課不僅是一種審美的課堂活動,還是為學生熏陶美好意境的橋梁。學生在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同時,還能激發(fā)某些聯(lián)想使學生與音樂產(chǎn)生共鳴。面對新課程、新理念,運用多媒體課堂音樂欣賞教學模式,采取視聽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一改從前的枯燥乏味,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難以理解音樂想要表達的主題。多媒體聲情并茂的直觀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享受,使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境,喚醒學生的審美,撥動心靈的琴弦,使學生入情、入景、動情。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發(fā)現(xiàn)探索的樂趣,促進想象發(fā)展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造熱情。
一、運用多媒體巧設問題
中學音樂課器樂欣賞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講,理解與感受樂曲、樂意還是有一些難度。如何激發(fā)學生聆聽樂曲的興趣和欲望呢?在樂器欣賞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演示法,運用多種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例如播放沖擊力很強的著名指揮大師的作品(如卡拉揚指揮的《命運交響曲》,小澤征爾指揮的《拉德斯基進行曲》等)的視頻;也可演示相對而言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現(xiàn)代交響樂作品(如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菊花臺》、《彩云追月》等),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我們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之前,可以設置幾個與音樂緊密相關的且學生較有興趣的問題點,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自然地聆聽音樂。問題回答的設置可以是語言式的描述,可以是多媒體播放與欣賞作品相近的視頻資料,以此增強問題的趣味性。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巧設問題,讓學生帶著好奇心理聆聽,可以使學生聆聽得更專注,指向性更明確。在聆聽音樂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會思考,學會動腦筋,學會帶著問題聆聽。教師可根據(jù)初聽、復聽、再聽三個階段提出不同的問題,還可以根據(jù)完整聆聽、分段聆聽、再次完整聆聽三個階段提出不同的問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難度一定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對比聆聽,“對比聆聽”也屬于疑問的設置,因為要聽出對比雙方的不同點在哪里。對比聆聽若讓學生聽得明白深入,則是提高聆聽質(zhì)量較好的方法。人的聽覺思維需要在聲音的連續(xù)比照和鑒別中加深記憶。在聆聽中我們可以對音樂的節(jié)拍、節(jié)奏、力度、速度、強弱、情緒、音色的明亮與暗淡等多方面做出對比,可以對同一作品中多次出現(xiàn)的主題、樂句、樂段作對比,可以對幾個作品的引子部分探究其風格、形式、情緒進行對比。
二、民樂與西洋樂的風格探究欣賞
中學音樂欣賞的器樂作品,例如湘版音樂教學用書在樂器欣賞教學中用了“中國傳統(tǒng)民樂欣賞”和“西洋管弦樂欣賞”兩個單元。中國民間音樂有著濃郁的泥土氣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對中國民樂風格的審美感受。如樂器代表作品二胡獨奏曲《賽馬》、《江河水》,京胡與民族樂隊演奏的《夜深沉》、《霸王別姬》,曲調(diào)剛勁有力、情緒波瀾起伏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笛子獨奏曲《揚鞭催馬運糧忙》,琵琶獨奏曲《瑤族舞曲》、《陽春白雪》、《十面埋伏》,古箏獨奏曲《戰(zhàn)臺風》、《春江花月夜》,嗩吶獨奏《百鳥朝鳳》和笙獨奏曲《鳳凰展翅》等,這些樂器的形、意、趣都是極“中國”、極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之作。在民樂欣賞前,首先通過多媒體介紹樂器的外形,聽一聽樂器的音色,了解樂器的起源及流傳的地域和發(fā)展。西洋音樂“七彩管弦”編排了《卡門序曲》、《圖畫展覽會》選段——《牛車》、《兩個猶太人》,通過課件展示樂曲相關的十個場景的背景,介紹“音畫”有關知識作為貫徹全曲的“漫步”主題,欣賞樂曲前啟發(fā)學生賞畫,帶著欣賞的心情在一幅幅畫中穿行。1.感受著樂曲作品充滿民族性和獨創(chuàng)性,讓學生體驗音樂要素中力度所帶來的情景變化;2.聆聽樂曲注意西洋管弦樂合奏音色對整首樂曲情緒所起的定向作用(整體音色凝重深沉);3.是有目的地聆聽主奏樂器大號的音色特點,并談談音樂主題起到的表現(xiàn)作用?!秲蓚€猶太人》一個“窮人”、一個“富人”,用音樂要素刻畫人物形象、描繪音樂意境,從旋律、節(jié)奏、音色、力度等出發(fā)描述人物特征。用了樂器的(高、低音區(qū),情緒、力度、速度、強、弱、緩慢、急促、重、輕、小號、木管與弦樂合奏),富人(傲慢、威風凜凜、神經(jīng)質(zhì)、自滿狂妄等)。
三、直觀認識了解進行曲豪邁有力的音樂特點
進行曲是一種用步伐節(jié)奏寫成的樂曲形式,原是舞曲的一類音樂,多用在群眾出場和退場和集會等大型活動中,如《運動員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婚禮進行曲》、《刀馬進行曲》、《土耳其進行曲》等。學習與了解進行曲,要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聽賞看到樂曲使用的場景,聽到樂曲在不同場合所表達的不同情緒。鏗鏘有力、步調(diào)一致的進行曲:最初是用于軍隊中鼓舞士氣、激發(fā)戰(zhàn)士的戰(zhàn)斗熱情的一種音樂體裁。隨著后來的發(fā)展,也常用作表達集體的團結一致、體育盛會開幕、婚禮、葬禮、部分歌曲中常用的音樂?!锻炼溥M行曲》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中最著名的,雖然為奏鳴曲,但它并不具有正規(guī)的樂章結構。比如第一樂章屬于優(yōu)雅行板的主題與變奏,以及第二樂章屬于附有中間部的小步舞曲等。如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創(chuàng)作的《拉德斯基進行曲》、舒伯特《軍隊進行曲》、門德爾松和瓦格納的《婚禮進行曲》、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以沉重、緩慢、旋律低音域整齊排列。進行曲還可以以歌曲形式,如優(yōu)秀少兒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光榮少年》等?!豆鈽s少年》、《新世紀的新一代》這兩首歌曲都是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單位共同推薦的優(yōu)秀少兒都有著堅定有力的節(jié)奏和斗志昂揚的旋律,是進行曲的主要特點。歌曲以激越的旋律、鏗鏘的節(jié)奏表達了新時期少年志存高遠、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經(jīng)常探討這樣的問題:“音樂欣賞課應該怎樣上?”“為什么學生總是在欣賞音樂時表現(xiàn)出一副茫然的表情?”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民主、自由、輕松、愉快的氛圍。音樂學習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發(fā)、喚醒與鼓舞。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感受和表現(xiàn),充分尊重學生的音樂感受,愛護學生的音樂好奇心,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想象和記憶在愉快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音樂興趣和愛好,用直觀性思維、外延性思維與形象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讓音樂欣賞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幸福驛站”。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態(tài)度,指導學生欣賞音樂,能使學生準確地感受、領會不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內(nèi)容、情感。讓學生欣賞音樂有驚奇感和參與性,引起探究的愿望和興趣。
楊紅珍
摘 要: 本文旨在通過探索中學生音樂感悟和音樂教學歌唱藝術,把生活經(jīng)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讓音樂與生活巧妙融合,讓學生輕松欣賞音樂、快樂感受音樂,生活中發(fā)現(xiàn)、體驗、表達音樂,提升欣賞水平,提高中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 高中音樂教學 欣賞 能力培養(yǎng)
中學音樂欣賞課不僅是一種審美的課堂活動,還是為學生熏陶美好意境的橋梁。學生在體驗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情感的同時,還能激發(fā)某些聯(lián)想使學生與音樂產(chǎn)生共鳴。面對新課程、新理念,運用多媒體課堂音樂欣賞教學模式,采取視聽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一改從前的枯燥乏味,學生聽得似懂非懂,難以理解音樂想要表達的主題。多媒體聲情并茂的直觀情境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享受,使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真實的情境,喚醒學生的審美,撥動心靈的琴弦,使學生入情、入景、動情。在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發(fā)現(xiàn)探索的樂趣,促進想象發(fā)展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造熱情。
一、運用多媒體巧設問題
中學音樂課器樂欣賞對大多數(shù)學生來講,理解與感受樂曲、樂意還是有一些難度。如何激發(fā)學生聆聽樂曲的興趣和欲望呢?在樂器欣賞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采用演示法,運用多種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例如播放沖擊力很強的著名指揮大師的作品(如卡拉揚指揮的《命運交響曲》,小澤征爾指揮的《拉德斯基進行曲》等)的視頻;也可演示相對而言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現(xiàn)代交響樂作品(如中國交響樂團演奏的《菊花臺》、《彩云追月》等),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我們在進行音樂欣賞教學之前,可以設置幾個與音樂緊密相關的且學生較有興趣的問題點,讓學生在探究問題中自然地聆聽音樂。問題回答的設置可以是語言式的描述,可以是多媒體播放與欣賞作品相近的視頻資料,以此增強問題的趣味性。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巧設問題,讓學生帶著好奇心理聆聽,可以使學生聆聽得更專注,指向性更明確。在聆聽音樂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會思考,學會動腦筋,學會帶著問題聆聽。教師可根據(jù)初聽、復聽、再聽三個階段提出不同的問題,還可以根據(jù)完整聆聽、分段聆聽、再次完整聆聽三個階段提出不同的問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難度一定要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還要指導學生學會對比聆聽,“對比聆聽”也屬于疑問的設置,因為要聽出對比雙方的不同點在哪里。對比聆聽若讓學生聽得明白深入,則是提高聆聽質(zhì)量較好的方法。人的聽覺思維需要在聲音的連續(xù)比照和鑒別中加深記憶。在聆聽中我們可以對音樂的節(jié)拍、節(jié)奏、力度、速度、強弱、情緒、音色的明亮與暗淡等多方面做出對比,可以對同一作品中多次出現(xiàn)的主題、樂句、樂段作對比,可以對幾個作品的引子部分探究其風格、形式、情緒進行對比。
二、民樂與西洋樂的風格探究欣賞
中學音樂欣賞的器樂作品,例如湘版音樂教學用書在樂器欣賞教學中用了“中國傳統(tǒng)民樂欣賞”和“西洋管弦樂欣賞”兩個單元。中國民間音樂有著濃郁的泥土氣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對中國民樂風格的審美感受。如樂器代表作品二胡獨奏曲《賽馬》、《江河水》,京胡與民族樂隊演奏的《夜深沉》、《霸王別姬》,曲調(diào)剛勁有力、情緒波瀾起伏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笛子獨奏曲《揚鞭催馬運糧忙》,琵琶獨奏曲《瑤族舞曲》、《陽春白雪》、《十面埋伏》,古箏獨奏曲《戰(zhàn)臺風》、《春江花月夜》,嗩吶獨奏《百鳥朝鳳》和笙獨奏曲《鳳凰展翅》等,這些樂器的形、意、趣都是極“中國”、極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之作。在民樂欣賞前,首先通過多媒體介紹樂器的外形,聽一聽樂器的音色,了解樂器的起源及流傳的地域和發(fā)展。西洋音樂“七彩管弦”編排了《卡門序曲》、《圖畫展覽會》選段——《牛車》、《兩個猶太人》,通過課件展示樂曲相關的十個場景的背景,介紹“音畫”有關知識作為貫徹全曲的“漫步”主題,欣賞樂曲前啟發(fā)學生賞畫,帶著欣賞的心情在一幅幅畫中穿行。1.感受著樂曲作品充滿民族性和獨創(chuàng)性,讓學生體驗音樂要素中力度所帶來的情景變化;2.聆聽樂曲注意西洋管弦樂合奏音色對整首樂曲情緒所起的定向作用(整體音色凝重深沉);3.是有目的地聆聽主奏樂器大號的音色特點,并談談音樂主題起到的表現(xiàn)作用?!秲蓚€猶太人》一個“窮人”、一個“富人”,用音樂要素刻畫人物形象、描繪音樂意境,從旋律、節(jié)奏、音色、力度等出發(fā)描述人物特征。用了樂器的(高、低音區(qū),情緒、力度、速度、強、弱、緩慢、急促、重、輕、小號、木管與弦樂合奏),富人(傲慢、威風凜凜、神經(jīng)質(zhì)、自滿狂妄等)。
三、直觀認識了解進行曲豪邁有力的音樂特點
進行曲是一種用步伐節(jié)奏寫成的樂曲形式,原是舞曲的一類音樂,多用在群眾出場和退場和集會等大型活動中,如《運動員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婚禮進行曲》、《刀馬進行曲》、《土耳其進行曲》等。學習與了解進行曲,要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聽賞看到樂曲使用的場景,聽到樂曲在不同場合所表達的不同情緒。鏗鏘有力、步調(diào)一致的進行曲:最初是用于軍隊中鼓舞士氣、激發(fā)戰(zhàn)士的戰(zhàn)斗熱情的一種音樂體裁。隨著后來的發(fā)展,也常用作表達集體的團結一致、體育盛會開幕、婚禮、葬禮、部分歌曲中常用的音樂。《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中最著名的,雖然為奏鳴曲,但它并不具有正規(guī)的樂章結構。比如第一樂章屬于優(yōu)雅行板的主題與變奏,以及第二樂章屬于附有中間部的小步舞曲等。如奧地利作曲家老約翰·施特勞斯所創(chuàng)作的《拉德斯基進行曲》、舒伯特《軍隊進行曲》、門德爾松和瓦格納的《婚禮進行曲》、貝多芬《第三交響曲》第二樂章“葬禮進行曲”以沉重、緩慢、旋律低音域整齊排列。進行曲還可以以歌曲形式,如優(yōu)秀少兒歌曲《新世紀的新一代》、《光榮少年》等?!豆鈽s少年》、《新世紀的新一代》這兩首歌曲都是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單位共同推薦的優(yōu)秀少兒都有著堅定有力的節(jié)奏和斗志昂揚的旋律,是進行曲的主要特點。歌曲以激越的旋律、鏗鏘的節(jié)奏表達了新時期少年志存高遠、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學校的教研活動中,經(jīng)常探討這樣的問題:“音樂欣賞課應該怎樣上?”“為什么學生總是在欣賞音樂時表現(xiàn)出一副茫然的表情?”在開放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營造民主、自由、輕松、愉快的氛圍。音樂學習的本質(zhì)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發(fā)、喚醒與鼓舞。采用多種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感受和表現(xiàn),充分尊重學生的音樂感受,愛護學生的音樂好奇心,把音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索學習,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想象和記憶在愉快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音樂興趣和愛好,用直觀性思維、外延性思維與形象性思維,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讓音樂欣賞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幸福驛站”。改變學生被動學習態(tài)度,指導學生欣賞音樂,能使學生準確地感受、領會不同音樂作品所表達的主題、內(nèi)容、情感。讓學生欣賞音樂有驚奇感和參與性,引起探究的愿望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