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鹿
摘要:小學是學習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德育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比較敏感,教師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應保證自己關懷、關愛的心態(tài),一改班主任以往嚴厲、不近人情的形象。
關鍵字:小學;班主任;德育;愛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340-01
提起班主任,學生的心中都會出現一個嚴厲、高要求、害怕等的形象。班主任的教育是從學生本身出發(fā),為了學生的以后發(fā)展而嚴格的約束他們,讓他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行為習慣。小學是學習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學生德育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比較敏感,教師在進行德育工作的時候,應保證自己關懷、關愛的心態(tài),一改班主任以往嚴厲、不近人情的形象。
1.嚴厲不是錯,加上愛才完美
對于班主任來說,威嚴在班級同學的管理上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好的管理者,既要有親和力,也要有威嚴能鎮(zhèn)住班級同學。班主任過于軟弱退讓,不利于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可班主任的強硬蠻勢,更是讓學生的心理蒙上了陰影。班主任對學生的嚴厲,是鞭策激勵學生上進的一種手段,同時,也讓學生的發(fā)展放大到了極致。但是,這些班主任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看似都不近人情。每個小學生的內心都是敏感而脆弱的,班主任在嚴厲的過程中,切忌不可過分,多與學生溝通,多交流多引導,把愛隨身攜帶。
2.關懷人格是愛的體現
人們都說,教師是學生的第二個母親,因為教師是學生除了母親之外接觸最多、受影響最深的人,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責任是育人。
每個教師都應該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去關愛,關懷。片面的口頭關愛沒有大的作用,教師應深入到學生中去,了解學生的內心,啟發(fā)學生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尊敬、受愛戴的,教師很辛苦,但有學生的陪伴,也有歡樂的地方,關懷的一大途徑就是交流,作為教師,應與學生保持融洽的關系,去親和學生,與她們溝通。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敞開心扉面對老師,教師才能把教育教學工作的做的更加完善。
3.傳遍正能量、傳播愛
大多數的教師都喜歡好學生,所謂好學生就是學習好、愛學習的學生,往往忽視了班級里的中等學生以及差生。每一個學生都應該受到教師的喜愛與鼓勵,學習差的學生也有自身的優(yōu)點,或許他們努力了,就是學不懂;或許他們心里有事,影響了學習。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更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與關愛,鼓勵他們積極向上,好好學習。
4.結束語
愛是相互的,只有學會愛別人,別人才能愛自己。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教育手段。
參考文獻:
[1]向奇洋.新課標下小學德育管理淺談[J] .速讀(中旬).2014年11期
[2]丁瑩瑩.談小學德育的主要任務和內容[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