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困生作為一個特殊的受教育群體,經(jīng)常被教師和社會所忽視乃至鄙夷。學困生的產(chǎn)生有其自身的原因,同時也有來自家庭、學校等各方面的原因,他們并不是不可救藥的,只要采取適當?shù)挠嗅槍π缘拇胧?,抓住他們?命脈",學困生也可以得到轉化。
關鍵詞:中學語文差生; 原因 ;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5-0080-01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中體現(xiàn)在: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情感。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由于我們總會遇到基礎相對薄弱、語文素質較差的學生,他們缺乏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并逐步發(fā)展成為語文學習困難的學生,我們將其稱為"學困生"。 "學困生"的成因及如何轉化是新課程面臨的重要課題,下面談一談我的看法:
1.語文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從理論上講,學困生是不存在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智能領域,有自己的學習特點與方法。但在現(xiàn)實中卻存在著大量的學困生,原因可能是在中考和高考不能取消的情況下,學校將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尺度,從而忽略了學困生的其他閃光點。當然學困生的形成除了這一原因外還有許多復雜的原因。
1.1學生方面。內因對事物的發(fā)展方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把握學困生的內在心理因素,對學困生的轉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學困生自身的情況來看,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1.1重理輕文。由于受到社會上"重理輕文"思想的影響,有些學生認為"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一部分學生有他們自身的特點,他們并不是不愛學習,而是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數(shù)理化中,這樣做的結果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知識系統(tǒng)建立不起來。
1.1.2學習動機低。有研究表明,學困生在理想抱負、求知欲、好勝心、意志力等方面與學中生和學優(yōu)生存在顯著的差異,而這些因素都可以歸結為學習動機的差異。動機在情意系統(tǒng)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是個體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又是把各種動力因素聯(lián)系在一起的紐帶,他還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繼而影響學習成績。
1.1.3自卑、逆反心理嚴重。教師為了追求升學率,過多地關注學優(yōu)生,而對學困生則采取不理不睬,甚至冷嘲熱諷的態(tài)度,使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傷害。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不是變得麻木不仁、逃避退縮,就是產(chǎn)生抵觸逆反心理,嚴重的甚至會危害社會。
1.2家庭方面
1.2.1家庭經(jīng)濟條件困難。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庸俗的金錢至上觀念涌入我國,家庭的收入水平逐漸成為衡量家庭社會地位的標準。有些學生因為自己家庭經(jīng)濟困難,就感覺自己低人一等,害怕被老師和同學們嘲笑。他們往往很自卑,缺乏自信,性格孤僻,不愿與人交往。
1.2.2家庭教育方式。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其言行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有的家庭忽視對孩子的教育,以為只要為孩子提供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就足夠了,這種家庭背景下的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通常很差,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只重經(jīng)濟攀比,而忽視學習。
1.2.3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研究表明:在家庭教育諸因素中,家長的期望是影響孩子學業(yè)成績的重要因素,父母較高的期望水平,有利于激發(fā)子女的學習積極性。
1.3學校方面
1.3.1課業(yè)負擔過重。在現(xiàn)時代競爭是客觀存在的,課業(yè)負擔也是客觀存在的。學生每天都有上不完的課,做不完的作業(yè),睡眠時間嚴重不足,致使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成績下滑。
1.3.2學校教育方式。現(xiàn)在有很多學校都忽視學困生,有的學校甚至采取說服教育的方式勸其輟學,諸如此類的現(xiàn)象致使學困生教育成為中國教育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學困生問題不解決中國教育就不可能有質的進步。
1.3.3教師的觀念。在教師的眼里,學優(yōu)生是老師的希望,學困生則是他們的包袱,有的教師甚至希望他們統(tǒng)統(tǒng)都輟學,這種錯誤觀念深深影響了他們的正常教學,在某種意義上更是傷害了一大批學困生。
1.3.4教師的水平。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優(yōu)劣。在當今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部分教師缺乏敬業(yè)精神,工作不踏實,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學困生的轉化更是無從談起。
2.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2.1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大多數(shù)的學困生都有自卑心理,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就需要和學生溝通,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感到老師并沒有忽視他們,同時老師也要幫助學困生找到成績差的原因,對癥下藥,因材施教。
2.2積極地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閃光點,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我班學生王某學習成績不好,上課的時候基本不回答問題,家長忙著打工也很少關心他的學習。我通過較長時間的觀察,發(fā)現(xiàn)他非常喜歡音樂,在選舉文藝委員的時候該學生的票數(shù)還很高,于是根據(jù)他的特長,安排他當文藝委員。老師的這一舉措,大大激發(fā)了他對學習的興趣。面對老師和家長的信任和期望,他逐漸改變了以前不聽講的壞習慣,學習成績有了很大的起色,并且最后考上了高中。
2.3給學困生更多愛,激發(fā)學習動機。學困生多是被忽視的群體,所以他們的心理往往是非常脆弱的。要用愛心和耐心使學困生得到轉化。于漪可以說是語文教育界的一位大師,她在轉化學困生方面有著獨特的見解,她主張對待所有學生要一視同仁,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2.4家長要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氛圍有利于學困生的轉變,緊張的家庭關系會給學困生的轉變帶來困難,尤其是單親家庭和父母不和的家庭。這就增加了孩子接觸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機會。寬松的家庭氣氛是學困生得以轉變的一個重要前提。家長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長處,觀察孩子每一次微小的進步,家長的鼓勵與支持是孩子前進的巨大動力。
2.5語文教師切實樹立"因材施教"的教學觀念。在這個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初級階段,初中出現(xiàn)了不少的"學困生"。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tài)使許多教師常常只能是對優(yōu)等生的 "公平"了,學困生則成了這種教育的附屬品和犧牲品。要使這些學困生不成為教育的"失敗者",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以達到轉化學困生、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2.6引導"學困生"探索適應個體的學習方法。轉化學困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改進他們的學習方法。同時,我們知道,人是有差異的,運用到學習方法上有應該是有差別的,我們只有根據(jù)學困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智力和已有的知識等制定出適合學困生個體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困生的轉化工作落到實處。
2.7頌經(jīng)典、讀名著。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它,可以引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健全學生的人格。良好的閱讀習慣又能夠引導學生積累知識、培養(yǎng)語感,同時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為其終身發(fā)展打基礎。
總之,轉化語文 "學困生",使他們由厭學變?yōu)闃穼W,是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時刻面臨的任務,真正做到這一點,要求我們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具有淵博的知識、無私的愛心、奉獻的精神,更要求我們掌握精湛的教學藝術,三者完美地結合起來,才能不辱沒我們語文教師的神圣使命。
參考文獻:
[1]鐘啟泉 《差生心理與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華國棟 《差異教學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4月版。
[3]張正君 《針對"差生"的語文教學策略舉隅》,《語文建設》2003年第1期。
[4]張大均 《教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作者簡介:
王玉慶,男,大學本科,山東升濟南市濟陽縣新市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