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布萊希特的寓意劇《四川好人》講述了妓女沈黛欲做好人而不得的故事。我們可以從劇中人們對好人不同的判斷標準以及對待好人的態(tài)度上,看出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批判和人類生存處境的擔憂。
關鍵詞:四川好人; 標準; 意義; 生存
《四川好人》是德國著名戲劇家、詩人布萊希特1940年完成的一部寓意劇,該劇以“好人”這一關鍵詞為線索,寫神仙找到的唯一的四川好人沈黛因為做好人而使自己陷入了絕境,為了生存,她只得以表哥隋達的身份出現(xiàn)。隋達冷酷無情、貪婪殘忍,但卻能解決沈黛遇到的各種難題,給自己帶來巨大的利益。然而,“好人”作為一種價值判斷,本身就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對于不同的人,“好人”具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意義。之前,“對于這部戲劇的解讀,國內(nèi)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布萊希特與中國(戲曲)文化的關系以及他的‘間離效果在劇中的運用上。”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劇中各類人對于“好人”相異的判斷標準和具有的意義來探討布萊希特在《四川好人》中要表達的主題思想。
一、何謂好人
“好人”是貫穿故事戲劇始終的關鍵詞,也是主人公孜孜追求的目標,然而,到底何謂“好人”呢?
故事一開始就采用“神仙下凡”的中國神話故事模式,寫天上三位神仙為了反駁“兩千年來總有人在吶喊,像現(xiàn)在這樣的世界不能繼續(xù)存在下去,沒有人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做個好人”[2]的觀點,來到人間尋找好人。對于此刻的神仙們來說,好人就意味著愿意為他們提供住的地方的人,意味著具有善良的品格和樂于助人的精神的人。歷經(jīng)一番曲折之后,他們找到了愿意犧牲自己賺錢的機會來提供幫助的妓女沈黛,完成了尋找好人的任務。
沈黛是一個靠賣身生存的的妓女,艱難的生活使她認為自己與“好人”這個稱呼之間橫著不可跨越的鴻溝,對于沈黛來說,好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守住德行,孝順父母,誠實做人”、“不會傷天害理,損人利己,不會偷搶無依無靠的人?!钡褪沁@些對一個正常人來說最基本的要求,卻足以剝奪沈黛生存的資本——“我很愿意做個好人,但是我怎么交付房租呢?”因此,她并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好。
而在原香煙店主刑氏、不請自來的原房東的八口之家等苦難的群眾看來,好人就是可以給他們提供食物和棲身之地的人;在沈黛的情人楊森看來,好人就是可以無條件幫助他實現(xiàn)飛行員夢想的人。
綜上可以看出,在《四川好人》中,好人并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和統(tǒng)一的標準,不管是神還是人,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評判好人,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對自己有價值的,就是好人。那么,好人的存在,到底有何意義呢?
二、好人存在的意義
三位神仙是帶著發(fā)現(xiàn)“足夠按照人的尊嚴生活的好人”的使命來尋找好人的,如果找到了他們認為的好人,這個世界就能繼續(xù)像這個樣子存在下去,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統(tǒng)治也就得以維持,對于神仙們來說,好人存在的意義就在于此。但他們不曾想過,在這樣的世界里,他們已不再被崇拜,也不再有權(quán)威。
毫無疑問,對于在沈黛庇護下的窮人來說,好人的意義就是食物,就是房屋,就是走投無路時的最后歸宿,也是受盡剝削和委屈后心里僅存的最后的希望。所以,當沈黛長時間消失時,他們才會如此迫切地期待她的再次出現(xiàn)。事實上,他們期待的,只是一個可以被他們隨心隨欲榨取的人罷了。
沈黛是一直想做好人的,在沒有獲得神仙的幫助之前,她因為自己的妓女身份,覺得自己不符合好人的標準。所以,一旦有條件時,她便毫不猶豫地扮演起起了好人的角色。然而,人心的貪婪和人性的自私使她為做好人付出的代價是最后自己也落入絕境。這段做好人的經(jīng)歷讓她明白“正像戰(zhàn)爭必須要通過戰(zhàn)爭來消除一樣,一個生活于充滿著邪惡的社會環(huán)境里的人,如果想要保持其正常甚至最起碼的生存條件,唯有采取必要的“以惡抗惡”的方式?!庇谑?,出于無奈,她只能以表哥隋達的面目出現(xiàn)用盡各種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利益,而且屢試不爽。
于是,就像不同的人對好人的判斷標準也不同一樣,好人存在的意義也因主體的變化而變化。如此看來,這個世界的混亂是不言而喻的。
三、好人如何生存
當初作為妓女的沈黛希望當一個老實本分、德行高尚的好人,但當她真正成為好人時卻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誰要想做好人,他就無法生存,相反,成為手段殘忍、自私貪婪的隋達后,能如魚得水,名利雙收。沈黛和隋達的形象在劇中形成鮮明對比:“如果說沈德的形象(主要)體現(xiàn)了人性中的愛、良知、慷慨、仁慈、同情,從而成為善的象征,那么崔達則使我們看到了人性中狡詐多端、見利忘義、冷酷無情那惡的一面?!比绱藢Ρ?,布萊希特在《四川好人》中要表達的批判思想就可見一斑,正如他在劇本正文前的說明里提示的那樣“發(fā)生在四川省的這個故事,今天已不適用于這個地方。它適用于所有存在人剝削人的制度的地方?!彼^人剝削人,不僅指的是富人剝削窮人、資本家剝削工人,布萊希特更犀利地把批判的矛頭指向了一向被同情的勞苦大眾,正是他們對沈黛無止境地索取和剝削,才使好人也無法生存。神仙下凡是為了找到好人以維持現(xiàn)存秩序,然而布萊希特卻讓觀眾深刻意識到了改變世界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這里,他試圖通過戲劇來變革社會的用意是很明顯的,他一向認為“戲劇能夠而且必須更多地表現(xiàn)世界是發(fā)展的,并且還要繼續(xù)發(fā)展,任何一個階級也不能按照它的需要給這種發(fā)展劃定界限?!币虼?,戲劇要從“幫助解釋世界的階段,進入幫助改變世界的階段。”這種戲劇理論,在《四川好人》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
既然好人無法生存,善良柔弱的沈黛只得扮演成粗暴兇惡的隋達。沈黛以隋達的面目成功地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毫不留情地趕走了煙店開張時在那里白吃白住最后成為她沉重負擔的窮朋友,保住了小店。這次經(jīng)歷讓沈黛初次體會到了不做好人的好處,“看見了一條出路”;第二次是為了試探她的戀人楊森,然而這讓本來對愛情抱有很大熱情的沈黛再一次明白自己只是被他人利用的工具,人世的險惡使他進一步泯滅了了她的善良和同情心,悲哀的處境和愛子之心不得不第三次戴上隋達的面具,后來興隆,成為煙草大王。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布萊希特的深刻之處在于,他沒有讓資本家隋達隨心所欲地繼續(xù)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像前兩次那樣圓滿地解決問題:因為人們在感激隋達的同時,從來沒有忘記過善良的沈黛,時時刻刻以警惕的心理對待隋達,最終斷定沈黛為隋達所害,把隋達推上了法庭。在法庭上,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隋達不得不撕下面具,恢復沈黛的身份,這就表明,在這樣的世界里,壞人隋達也無法生存。
劇情發(fā)展到這里,沈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作為好人,她被人利用,受盡剝削,無法生存;而成為剝削他人的冷酷資本家之后,他受人嫉妒和監(jiān)督,仍然不能與大家相安無事地繼續(xù)生存。而就連一向被人們認為神通廣大的神仙,在沈黛因為自己尷尬的處境向他們苦苦哀求時,他們都不能給她指出一條明確的出路,不是不想,而是神仙們自己也不知道出路何在,只能逃離一般地火速歸天,留下沈黛獨自迷茫和痛苦。這就使觀眾和讀者看到一個殘酷的現(xiàn)實:在這樣的世界里,不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無法生存。至此,布萊希特在劇中所要表達的對人類生存處境的擔憂也昭然若揭:不管人們?nèi)绾螔暝偸翘幱趦呻y處境中,生存成為無法解決的難題,“詩意地棲居”就更是奢望了。這種結(jié)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作為二十世紀上半期的德國作家的布萊希特的迷茫:頻繁的戰(zhàn)爭,混亂的世界,時而堅定時而動搖的信仰讓他看到了人們價值觀的混亂,看不清國家和人類未來的出路在何方,他不知道人類該以什么樣的狀態(tài)生存下去。
一個世界,當人們只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fā)來定義好人和判斷好人時,當不論是好人還是壞人都無法生存時,這個世界無疑是需要改變的。然而面對這樣的難題,卻沒有人知道答案。因此,在劇中,我們除了看到作者對存在著人剝削人的制度的批判外,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作者對人類兩難的生存處境的擔憂。
參考文獻:
[1]吳文霞.論《四川好人》中沈德的雙重人格與悲劇性[J].安徽文學,2015年(2).
[2][3][7]布萊希特.四川好人[M].丁揚忠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第7-8、15、15、2頁
[5]朱新穎.布萊希特敘事劇《四川好人》藝術特色探略[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9).
[6]謝芳.好人何以變成壞人?——評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J].外國文學評論,2001(4).
[8][9]貝托爾特·布萊希特.《布萊希特論戲劇》[M].丁揚忠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第179、176頁.
作者簡介:
栗換(1992~ ),女,河北省駐馬店人,現(xiàn)就讀于天津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