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文華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54-01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課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教學,是100以內筆算減法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有一定的難度。對于抽象思維還較弱的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學習兩位數(shù)減兩位(退位減)筆算時,確實是比較困難的。如何讓學生盡快掌握這個知識點呢?我們知道教學過程就是認知的過程,只有把充分借力于過程,才能較快的從中吸取知識營養(yǎng),為此,我們探索著用過程借力的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知識。
一、找出困惑點
對于兩位數(shù)減兩位(退位減)筆算,老師們談起來都有點頭痛,頭痛的癥結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的理解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退位,二是退位后如何減,這是老師們傳授的重點。我想讓我的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一種參與“過程”的習慣,但由于他們還小,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根據(jù)實際情況,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完成我的設想。我們也知道,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學習數(shù)學,才不會覺得數(shù)學枯燥無味,才會學的輕松,學的牢固。
小學生對于新知識來說,學生學習新知識是基于舊知識的認知建構,即從已知的知識遷移到未知,簡單地說是從舊知識推出新知識,再加以應用。學習者總是以其自身的經驗來理解和建構新的知識或信息,也就是說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過來學習的,而腦袋里裝著什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生的知識經驗則是我們設計教學過程的前提和基礎。
二、漸入過程中
在進行兩位數(shù)減兩位(退位減)的教學之前,我是通過講故事的形式來引入正題的。舉例如:數(shù)字媽媽共生了10個數(shù)字寶寶,出示0、1、2、3、4、5、6、7、8、9,姥姥高興的合不攏嘴,給各個寶寶做了一頂小紅帽,數(shù)字寶寶一戴上小紅帽就給下一位(個位)10個,自己在變0—9,1—0,2—1,3—2……,依此類推,演示完后,再出示課本例2。
接著我們正式進入課程,今天我們還是來研究各軒奧運金牌的問題。老師記得有個同學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中國比美國多多少枚金牌?”首先,我們要知道哪些條件?,引導學生列出算式:51-36=,嘗試讓學生列式計算,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被減數(shù)個位上的1不夠減減數(shù)個位上的6,你是怎么解決的呢?先借助擺小棒理解退位的過程,通過擺小棒,幫助學生理解列豎式時,為什么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一。接著在豎式里,我就著重提示:“個位上的1減6不夠減”時,我們平時走路用雙腳走,可不可倒過來用頭走路呢?同學們都笑著說不可以,那么做減法呢,也不可以從下往上減,即(6-1=5)這樣減也是學生常出現(xiàn)的錯誤。通過用頭走路的笑話,學生比較好理解不夠時,這時就用到了姥姥給的小紅帽,(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位),十位5載上小紅帽,就給個位一,10個相加11就夠減6得5,而自己5變4減3得1,在嘗試練習中,這個問題正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所在。通過學生操作實物,電腦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但在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三、教學憑借力
課堂教學過程目的是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把新知識內化同已有的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我們說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就是幫助學生找到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點”,讓新舊知識之間建立其非人為的實質性聯(lián)系,實現(xiàn)知識地遷移,更好的形成知識體系??上驳氖沁@節(jié)課中這個“聯(lián)結點”許多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方法已經找到了,那么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把這個“聯(lián)結點”展露出來,讓更多的學生通過這個“聯(lián)結點”借力級學習新知識,把握學習方法,學會學習。
我們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把準過程關節(jié)點,通過教學手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質疑、討論、總結的過程獲取新知。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fā)中互相創(chuàng)新,在啟發(fā)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因為這種動態(tài)生成的效果正是我們所追求的。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好的掌握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退位減)的筆算方法。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被喚起,開始進入深層次的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案,同時整堂課的教學氣氛也顯得非常愉快、活潑,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問題,促進知識的遷移,理解退位減的算理,達到了我的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過程體現(xiàn)了每學生參與探討算法的過程,有效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得到收獲,老師教的也輕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