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貴
摘 要:認為生命來源于超越自然的神靈,這是生命起源的最早觀點,“自然發(fā)生論”這種理論認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隨時自發(fā)地發(fā)生的。簡單解釋是認為生命隨時自發(fā)地發(fā)生,可以在短期內完成。部分科學家認為,生命來自于其他星球。
關鍵詞:神創(chuàng)論;自然發(fā)生論;生生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292-01
生命起源是一個亙古未解之謎?生命從哪里來?最早的生命形式是什么?這個問題相信從人類誕生以后就有人不斷的問過自己。那么生命到底是怎樣發(fā)生和發(fā)展的呢?這是北師大版生物八年級下冊教學的第一個章節(jié)中所提到的問題;這也是八年級學生非常感興趣,也很有疑惑的一個初始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不僅為八下的生物教學開一個好頭,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生物畢業(yè)會考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做為一名普通的生物老師,我也對這一個課題感到十分的感興趣,也很好奇生命是怎么樣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通過為教材和教參的研讀,以及查閱相關的資料,關于“生命的起源與進化”這個課題,我有了自己小小的觀點和總結。
首先,根據時間的先后對前人們關于生命起源的各個觀點做一個簡單的歸納和總結。
一、神創(chuàng)論:
通過查閱各種文獻資料,從中選取了東、西方關于生命起源的兩個代表觀點。
中國人信奉“盤古開天劈地”,古書上說“盤古氣化風云、聲為雷霆、左眼為目、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獄,血液為江河,靜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fā)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朱玉,汗流為雨澤,聲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蠡牤?!痹倥湟院唵蔚慕庹f,給學生營造一個遙遠而古老的意境。
西方人信奉《圣經》:《舊約全書---創(chuàng)世紀》中提到上帝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上帝創(chuàng)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和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上帝稱空氣為天,是第二日。上帝使水聚于一處,露出旱地,旱地上長草、水果、菜蔬為第三日。上帝創(chuàng)造了兩個發(fā)光體,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創(chuàng)造了眾星為第四日。上帝創(chuàng)造了天上的飛鳥和海里的魚為第五日。上帝創(chuàng)造了各類活物----牲畜、昆蟲、野獸以及照著自己的形象創(chuàng)造了人為第六日。到第七日,上帝造物的工作以及完畢,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作,安息了。
通過講解這兩個關于起源的傳說,總結其中的特點都是認為生命來源于超越自然的神靈,這是生命起源的最早觀點。
二、自然發(fā)生論
后來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們通過對自然現象的觀察,提出了“自然發(fā)生論”。這種理論認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質隨時自發(fā)地發(fā)生的。簡單解釋是認為生命隨時自發(fā)地發(fā)生,可以在短期內完成。代表觀點有:“腐肉生蛆”“腐草化螢”;埃及人認為尼羅河的青蛙和鱔魚是陽光照射淤泥的結果;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認為植物是由彗星的尾巴形成的。聽到這些觀點,學生自然就認為這些理論是非?;闹嚩豢尚诺摹kS著歷史的發(fā)展,科學的進步,新的科學家不斷的站出來推翻這種觀點,于是誕生了第三種理論----生生論。
三、生生論
提到第三種理論,不得不說到兩為非常杰出的科學家雷迪和巴斯德。先簡單描述或者重現雷迪的“腐肉生蛆”實驗。
材料:蒼蠅數只、紗布若干、鮮肉兩塊、瓶子兩個
提出問題:腐肉是否能生蛆
作出假設:腐肉不能生蛆
制定實驗方案:1、將一塊鮮肉放入瓶內,并蓋上紗布,標記為A;
2、另一塊鮮肉放入瓶內,瓶口敞開,標記為B
3、放出蒼蠅
結論:蛆是由蒼蠅的卵孵化形成的
這個實驗的結論就推翻了“腐肉生蛆”的這種觀點。但是后人認為微生物可以自然產生,于是巴斯德又做了一個更有名的“鵝頸燒瓶”實驗。將通過高溫滅菌的肉湯放入進過處理的“鵝頸燒瓶”里儲存了四年,肉湯依然新鮮如初。而瓶口敞開的肉湯很快就腐敗變質了。因而提出了“生生論”---生命只能來源于生物,但是他們并沒有回答關于生命起源的問題,最早的生命又從哪里來呢?人們又在繼續(xù)尋找答案。
后來,在1953年美國科學家米勒在其導師尤利的指導下設計了一個模擬原始地球條件,證明了在類似于原始地球下,無機小分子可以生成有機小分子。
但是也有人對此提出過質疑,比如米勒實驗提供持續(xù)的電能,原始地球的條件可能達不到;還有人推測形成的有機小分子氨基酸很可能是宇宙流星和彗星在撞擊地球的時候帶出的,因為當時這種現象十分普通,科學證實氨基酸可以在宇宙的惡劣環(huán)境中存在。之所以要把這些問題拋出來,就是要讓學生認識到任何結論或者科學結果的誕生都是一個需要反復論證和質疑的過程。后來在地質學、太空學、古生物學等提供的證據影響下,科學家們推測生命起源共經歷三個過程:第一個是從無機物到有機小分子,從氫氣、氨氣、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到氨基酸、嘌呤、嘧啶等;第二個是從有機小分子到有機大分子形式,就是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到有機大分子像蛋白質、多糖、核酸;第三個生物的大分子演化到原始單細胞的生命形成一個原始的單細胞,能進行新陳代謝的交換這個過程大約經歷了4億年。(參考文獻3)
總之,跟著歷史的腳步,老師和同學一起經歷了關于生命起源的幾種不同理論,從最早的“神創(chuàng)論”到現在更讓人信服的“化學進化論”,這也從側面向學生灌輸了一種學說或一個理論的誕生,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緩慢的過程,需要無數人花費無數時間,耗費無數精力才能完成,這就是自然的魅力,科學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三國·吳國·徐整著《三五歷紀》、《五運歷年紀》
[2] 摩西著《圣經》:《舊約全書---創(chuàng)世紀》
[3] 《生命起源學說 》百度知道 2014-5-03 [引用日期2013-0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