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清周
摘要:從目前來看,《政治經濟與社會》已經列入到了中職必修課程當中,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也已經將其作為一門必開課程,在課時、師資方面提供了較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存在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內容不切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互動性較差、考核評價體系尚不完備等問題,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資源開發(fā)能力,努力創(chuàng)設符合中職學生學習需求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建構多元立體的學生評價體系。
關鍵詞:以生為本;中職;課程改革;政治經濟與社會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5-0066-03
按照現(xiàn)代教育學的要求,教育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實現(xiàn)主動的發(fā)展。而生本教育,或者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就是要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教育,完全符合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需要。將生本教育引入到中職《政治經濟與社會》課程當中,使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高質量、多層次、全方位的互動來實現(xiàn)主動學習和合作探究,必然會使他們更加喜歡《政治經濟與社會》課程。
一、中職《政治經濟與社會》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從目前來看,《政治經濟與社會》已經列入到了中職必修課程當中,大多數(shù)中職學校也已經將其作為一門必開課程,在課時、師資方面提供了較為有力的保障。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
受傳統(tǒng)教學觀的影響,中職學校仍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專業(yè)知識的教學和學生技能提升上,對于德育類課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與此同時,《政治經濟與社會》的任課教師也沒有實現(xiàn)教學觀念的轉變,仍在采用最為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課堂上充斥著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論內容;學生的學習完全處于被動地位,難以對教學內容產生濃厚興趣,甚至由于無法理解教師所講的內容而開始以睡覺的方式做“無聲的反抗”。所有這一切都表明,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阻礙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揮,遏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2.教學內容不切合學生的實際
任何課程,其教學內容的設置都應該以貼近生活、符合現(xiàn)實、切合學生為原則,否則必將難以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但從中職《政治經濟與社會》來看,其中的教學內容只是將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的基礎理論機械地整合在了一起,受教學時間的限制,所有的內容都如蜻蜓點水般輕輕帶過,沒有做必要的拓展和延伸,沒有照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理論基礎。由于課程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必然會影響到課程的教育效果。
3.教學過程互動性較差
《政治經濟與社會》課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養(yǎng)成誠實守信、愛國愛家、奉獻社會的優(yōu)良品質,并逐步地落實到日常工作、學習的實際行動當中。但從實際教學過程來看,《政治經濟與社會》的任課教師多只是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極少考慮如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和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熱點信息。又由于教學內容較多而教學時間有限,教師只得將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用于教材內容的講解,給學生預留的自主思考的時間極為有限,形成了以灌輸為主、講解為主,互聯(lián)少、引導少、聯(lián)系實際少的教學現(xiàn)狀。
4.考核評價體系尚不完備
從考核評價體系來看,中職《政治經濟與社會》課程仍通過傳統(tǒng)的閉卷考試的方法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仍將考試分數(shù)作為學生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唯一標準,這樣做明顯是不符合該學科課程特點的。盡管有的學生考試成績較高,但是他們在實際生活和學習當中并不一定遵守社會規(guī)范和學校紀律,因此,我們應該引進多元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綜合評定,不能只注重學習結果而不關注學習過程。
二、以生為本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概述
以生為本進行的課程改革實際上就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實踐形式。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所關注的是人的整體,注重對人的尊重和人的價值的實現(xiàn)。在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當中,學習的本質就是學習者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和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過程。該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自主發(fā)起、整體投入、全面變化的活動。因此,人本主義者特別關注學習者自主性的發(fā)揮,強調學習者的情感體驗,倡導情感體驗與認知過程的統(tǒng)一。
羅杰斯認為,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移情活動。所謂的“移情”就是教師憑借一定的媒介和渠道,將本屬于自己的情感傳遞到學生身上。如果教師懂得移情,那么課堂的教學氣氛就會變得非常熱烈。從這個角度來看,教師的作用就是以移情為手段,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機會和條件,促進學生自覺而樂意地學習。由此看來,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所起到的無非是學習活動促進者的角色,其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的學習氛圍,為學生提供適量豐富的學習資料,促進學生在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的過程當中獲得認知水平的提升和愉悅的情感體驗。
對于教學過程的設計,羅杰斯提出,應該制定注重學生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的教學目標,盡可能地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獲得直接經驗,放手讓學生自我選擇、自我探究、自我發(fā)現(xiàn),真正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為了更加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除了懂得移情之外,還應該能夠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對教材進行適當?shù)馗木?,能夠依?jù)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咨詢和輔導,能夠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創(chuàng)設學生自主學習所需要的一切條件。按照這種觀點,教師仍然是知識的傳播者、教學的設計者、活動的組織者和課堂的管理者,但教師已經不再具有權威者的地位,學生的學習活動也不再依賴于教師,雙方是平等參與、雙向溝通的關系,這所體現(xiàn)的正是人本主義倡導的人的尊嚴、自由、民主、平等的價值觀。
三、以生為本的中職《政治經濟與社會》教學策略
1.提高教師的教學資源開發(fā)能力
現(xiàn)在,盡管中職學?!墩谓洕c社會》教材仍存在不同的版本,但教育部已經制定出了中職學校的教學標準,中職教學混亂的局面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改善。而中職學校教學標準所體現(xiàn)的正是貼近學生生活選擇教學案例,以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為出發(fā)點進行教學設計。但從實踐來看,仍存在教材的難度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符的問題。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薄弱,最差的學生甚至連唐詩都背不上十首來,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聽不懂教師上課講了些什么,更不要說掌握所學內容了。這樣一來,學生上課聽不懂,只能靠睡覺、講話、看小說來打發(fā)時間,如何保證得了上課紀律?
現(xiàn)在社會發(fā)展迅速,知識的更新可謂日新月異,現(xiàn)行教材的更新速度已經遠遠趕不上社會變化的速度了。所以,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開發(fā)和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鍛煉自己整合現(xiàn)有不同版本教材、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取教學所需各種資源的能力,以形成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已經不能再滿足于“用教材教”,而應該將所教內容與社會生活和企業(yè)生產密切結合起來,進行教學資源的二次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分析和認識經濟社會現(xiàn)象、解決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的能力。
2.創(chuàng)設符合中職學生學習需求的課堂教學模式
當前,中職學校《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課堂教學模式源自于凱洛夫的教學思想,推行的是教師為主導、以教學設計為主線的教學模式,所有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不脫離教學設計,所有教學內容都是教材內容的原貌展示,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都是“講解加練習”。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弊端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四點:
(1)整節(jié)課都是教師在演獨角戲,學生回答問題以“短、平、快”為主要特點,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按照教學設計有條不紊地開展的,教師是整堂課的中心,學生的座位采用的是“插秧”式排列,學生要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聆聽并記錄教師所講的每一項內容;
(2)教學內容過度地局限于學科之內,整個學習活動都沒有超越學科限制,不同學科之間不會溝通、滲透、合作,學生只是孤立地應用所學到的知識,難以實現(xiàn)融會貫通;
(3)所有的教學都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和尊嚴,完全依賴于教學評價者,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是在學科知識的傳授當中尋求可能,學生的人格受到了普遍的漠視;
(4)過于重視現(xiàn)有知識的傳授,對于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不夠重視,學生無法實現(xiàn)“能動、自主、有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由于中職學校《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課堂教學沒有真正把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不符合社會和企業(yè)的人才需求,難以實現(xiàn)學科教學的良性發(fā)展。今后,中職學校應該適當?shù)亟档徒虒W的起點和難度,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最適合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思維和能力上的全面發(fā)展。最為重要的是,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jù),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現(xiàn)有的教學資源,科學地制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地設計教學方案,并采取最為恰當?shù)慕虒W評價方式。
3.建構多元立體的學生評價體系
目前,中職學?!墩谓洕c社會》考試只側重于對課本知識的考查,考慮到學生學習水平,考試之前甚至還會給學生劃定出一定的考試范圍,這就使考試成績完全取決于學生的記憶力的好壞。如此考試如何能反映出每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況且考試一旦結束,學生僵化的記憶也會隨之消失,最終學習的結果是一無所獲。按照現(xiàn)代教學理論,對學生的評價應該實現(xiàn)多元化,對學生的語言能力、數(shù)理邏輯能力、空間感知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進行綜合化、多層次的考核,否則將難以準確地反映學生在不同方面的發(fā)展水平,難以體現(xiàn)出學生的長處,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考核,考試是最常用的量化評價方法。傳統(tǒng)的考試以紙筆考試為主,往往通過一次或幾次的考試成績來對學生做出終結性評價。該方式操作簡單,但考核內容過于單一、片面、僵化。我們應該對其進行改革,建立多種評價方式,特別是要增加過程性評價,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發(fā)展情況給予更多的關注,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幫助其實現(xiàn)自我認知,建立學習信心。
綜上所述,中職學生的學習基礎較差,中職《政治經濟與社會》仍存在對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學內容不切合學生的實際、教學過程互動性較差、考核評價體系尚不完備等問題,一線教師理應不斷地探索教學效率的提高方式,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資源開發(fā)能力,努力創(chuàng)設符合中職學生學習需求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建構多元立體的學生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劉祖禧.提高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堂教學效率措施探究[J].儷人(教師),2013(22):103-104.
[2]劉佳.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課程如何凸顯“生本”教學[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4(9):130-131.
[3]劉沐淋.把握職教特點,搞好中職教育——試論中職《政治經濟與社會》教學[J].新課程(中旬),2014(2):107.
[4]覃遵君.體現(xiàn)課程改革理念 關注中職學生發(fā)展——《經濟政治與社會》國家規(guī)劃教材介紹[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9(9):13-18.
[5]張月琴.中職德育課程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思考——以《經濟政治與社會》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4(34):217-218.
[6]廖冬.中職《經濟政治與社會》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思考[J].科技信息,2013(4):262.
責任編輯陳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