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東華,時志民,鄭彥強
(1. 河北省大名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大名 056900;2. 河北工程大學,河北 邯鄲 056000,3. 河北省邯鄲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邯鄲 056002)
?
Notch1、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馬東華1,時志民2,鄭彥強3
(1. 河北省大名縣婦幼保健院,河北 大名 056900;2. 河北工程大學,河北 邯鄲 056000,3. 河北省邯鄲市婦幼保健院,河北 邯鄲 056002)
[摘要]目的探討轉染轉移相關基因1 (Notch1)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及臨床意義。方法收集子宮內膜癌組織標本68例為實驗組,并選取正常子宮內膜組織標本32例為對照組,采用EliVisionTM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各組Notch1和VEGF的表達情況。結果實驗組中Notch1和VEGF蛋白陽性表達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Notch1和VEGF的表達與腫瘤淋巴結轉移、cTNM、分化程度有關(P<0.05);Notch1和VEGF表達呈負相關(P<0.05)。結論Notch1和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的表達情況與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轉移及預后密切相關,臨床檢測二者表達情況可為評估子宮內膜癌嚴重程度提供參考。
[關鍵詞]子宮內膜癌組織;Notch1蛋白;VEGF蛋白;EliVisionTM免疫組化;生存率
子宮內膜癌為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2位,且近年來有上升趨勢,早期診斷該病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多種細胞信號系統(tǒng)參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在通路中某一環(huán)節(jié)的異常可致細胞生長失控,最終導致腫瘤形成。Notch1在細胞發(fā)育、增殖、分化和凋亡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VEGF在組織血管生成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了Notch1和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旨在探討二者表達情況與子宮內膜癌的關系。
1研究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大名縣婦幼保健院收治并存檔的68例子宮內膜癌患者癌組織蠟塊為實驗組,患者年齡56~71歲,中位年齡62.9歲,按照WHO標準[1]對全部病例的切片進行復查。另選取正常子宮內膜組織標本32例作為對照組,患者年齡55~70歲,中位年齡62.5歲。
1.2研究方法S-P試劑盒、二硝基聯苯胺(DAB)顯色液及兔抗人Notch1單克隆抗體和兔抗人VEGF多克隆抗體均購自武漢博士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采用EliVisionTM法,先進行抗原修復,抗體為兔抗人Notch1和兔抗人VEGF(1∶100),取已知切片作為陽性對照,以PBS緩沖液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DAB顯色,蘇木素復染,鏡下觀察。Notch1陽性表達定位于細胞核,VEGF陽性表達主要定位于細胞漿和細胞膜,以在細胞核或胞漿內出現棕黃色顆粒為陽性信號。每張切片均隨機觀察5個高倍視野(×400),陽性細胞數<5%為(-),5%~25%為(+),26%~50%為(),>50%為()。+~為陽性表達。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相關性分析用 Spearman 等級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Notch1和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Notch1陽性表達定位于細胞核,VEGF陽性表達主要定位于細胞漿和細胞膜,見圖1和圖2。
圖1 Notch1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情況(SP,×100)
圖2 VEGF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情況(SP,×100)
2.22組Notch1和VEGF蛋白陽性表達情況對照組中Notch1蛋白陽性表達29例(88%),VEGF蛋白陽性表達10例(31);實驗組中Notch1陽性表達30例(44%),VEGF蛋白陽性表達57例(75%)。2組中Notch1和VEGF陽性表達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2.3Notch1和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與病理指標的關系Notch1和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與分化程度、淋巴結轉移、病理分期有關 (P均<0.05);且Notch1與肌層浸潤程度有關(P<0.05)。見表1。
表1 Notch1和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
2.4子宮內膜癌組織中Notch1與VEGF表達的相關性Notch1、VEGF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呈明顯正相關(r=-0.513,P<0.05)。見表2。
表2 子宮內膜癌組織中Notch1與VEGF
3討論
目前子宮內膜癌發(fā)病機制仍不清楚,可能與雌激素、子宮內膜增生過長、體質、絕經后延、遺傳等有關,早期癥狀不典型,難以早期診斷。研究發(fā)現Notch信號通路參與腫瘤的發(fā)生,該通路家族成員眾多,在哺乳動物中包括Notch1、Notch1、Notch3和Notch4 4個受體[2-3],其中Notch1是Notch信號通路中研究最為廣泛的受體[4],其參與腫瘤的發(fā)生,并且在不同的惡性腫瘤組織中表達水平不同,表現為致癌或抑癌作用,如在乳腺癌、結腸癌和血液系統(tǒng)腫瘤[5-7]等組織中呈現高表達,為致癌作用;但是在皮膚鱗狀細胞癌、胃癌[8-9]中呈現低表達,起到抑癌、拮抗作用。本研究對Notch1在子宮內膜癌中表達情況進行分析發(fā)現,Notch1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陽性表達率明顯低于正常子宮內膜組織,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表現為抑癌作用,應該是Notch1抑制組織內的細胞通路,重點是抑制PI3K/Akt通路和Wnt通路從而抑制癌細胞的增生;并且Notch1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與病理分期、有無淋巴結轉移有關,說明在病理分期較晚、發(fā)生淋巴結轉移的組織中Notch1呈現低表達,其水平的下降抑制相關通路(Wnt通路等)的作用呈現能力不足,起不到抑制腫瘤發(fā)展的作用,水平高低側面反映出子宮內膜癌的預后和惡性程度情況;但 Notch1表達情況與組織類型沒有相關性,考慮到也許是標本量的不足,需要在以后工作中多收集病例資料和隨訪工作,科學地反映其真實水平。
VEGF在臨床上已經被廣泛關注,其可促進組織血管生成,尤其在腫瘤的血管生成過程中,新生血管為腫瘤生長提供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維持其代謝[10],另外血管也是腫瘤生長、發(fā)生浸潤、轉移的基礎,是重要的轉移途徑。有大量證據證明VEGF在腫瘤組織中高表達[11-12],作用機制公認是降解血管內皮細胞基質、破壞血管屏障作用,增加滲透作用,促進大量的癌細胞轉移進入血液循環(huán)而轉移到遠處。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VEGF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常子宮內膜組織,并且與腫瘤分化程度、浸潤深度、有無淋巴結轉移、病理分期有關,提示VEGF可促進子宮內膜癌發(fā)生、轉移,其高表達直接證明預后差,值得臨床醫(yī)生關注。
Spearman相關性分析顯示,Notch1和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中呈現負相關,提示Notch1表達的增高可能負反饋作用于VEGF,抑制并且阻斷VEGF促血管生長作用,使腫瘤血管形成受阻,從而起到抑癌作用。VEGF在臨床上檢測較多,故檢測Notch1目前只是在實驗室層面上檢測,Notch1在有條件的醫(yī)院可以推廣,為進一步研究子宮內膜癌提供幫助。
總之,Notch1和VEGF在子宮內膜癌組織的表達情況與子宮內膜癌的發(fā)生、發(fā)展、轉移及預后密切相關,臨床檢測二者表達情況可為評估子宮內膜癌嚴重程度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Yoshinaga K,Ito K,Moriya T,et al. Roles of intrinsic angogenesis in hibitor,vasohibin,in cervical carcinomas[J]. Cancer Sci,2011,102(2):446-451
[2]李大衛(wèi),吳晴,彭志海,等. Notch1和PTEN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意義[J]. 癌癥,2007,26(11):1183-1187
[3]劉兆國,朱智杰,周梁,等. Notch信號通路與腫瘤研究[J]. 中國藥理學通報,2012,28(8):1045-1048
[4]苗麗麗,王玉華,王磊,等. Notch信號調控小鼠胸T細胞凋亡的機制研究[J]. 中國免疫學雜志,2013,29(4):339-343
[5]鄭偉,吉巧紅,李三強,等. Bmi-1、Notch1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32(1):7-9
[6]王旭輝,焦志軍. Notch信號通路與消化系統(tǒng)腫瘤相關性的研究進展[J]. 腫瘤,2012,32(3):222-226
[7]王曉霞,吳少玲,趙新東,等. Notch1蛋白在淋巴瘤組織的表達及意義[J]. 齊魯醫(yī)學雜志,2013,28(1):8-10
[8]王瑞,夏永華. 皮膚鱗狀細胞癌組織中Notch1和NF-κB p65的表達及意義[J]. 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13,27(1):16-18
[9]勾朝陽,哈敏文,李紅. Notch1在人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 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39(5):356-358
[10] 李京佳,林相國,許濤,等. VEGF 家族及其在腫瘤生長中作用的研究[J]. 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2(4):777-779
[11] 張秀梅,顧金松,劉曙,等. 前列腺癌中VEGF-C蛋白的表達及意義[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2014,30(6):646-648;652
[12] 瞿秋嬋,成曉燕. P53及VEGF在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組織中的表達及意義[J]. 中國婦幼保健,2014,29(22):3670-3675
[收稿日期]2015-11-14
[通信作者]時志民,E-mail:shizhimin1980@163.com
[中圖分類號]R73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14-1568-02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