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河北省承德市中醫(yī)院,河北 承德 067000)
?
異位消湯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觀察
劉娟
(河北省承德市中醫(yī)院,河北 承德 067000)
[摘要]目的觀察異位消湯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效果及對相關活性因子的影響。方法將126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3例,對照組服用達那唑膠囊,觀察組服用異位消湯劑。比較2組治療后療效及治療前后血清VEGF、Ang-1和Ang-2水平的變化,觀察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痛經、性交痛、附件包塊、附件增厚、盆腔結節(jié)癥狀消失例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2組治療后血清VEGF、Ang-1和Ang-2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P均<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異位消湯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更好,且安全性高,其機制可能與降低患者血清VEGF、Ang-1和Ang-2水平有關。
[關鍵詞]異位消湯劑;子宮內膜異位癥;VEGF;Ang-1;Ang-2
子宮內膜異位主要是由于子宮內膜覆被到輸尿管、直腸陰道隔、卵巢、盆腔腹膜等部位,造成患者閉經、腹部出現包塊、腹部疼痛等癥狀。子宮內膜異位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適孕年齡段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高發(fā)年齡段,有研究表明,不孕癥女性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率顯著高于可孕女性[1]。目前西醫(yī)臨床上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切除治療或者激素治療,手術治療風險大,激素治療不但所收到的療效有限,而且會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月經紊亂、盜汗等不良反應[2]。子宮內膜異位癥屬于中醫(yī)中的“痛經”“癥瘕”“不孕”等范疇。中藥在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時不但可以收到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而且還可以體現出其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少的特點[3]。故本研究采用異位消湯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異位癥,觀察異位消湯劑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效果及對相關活性因子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婦科接收的126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均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診斷標準;在參加本研究前未接受手術治療或激素治療;近2年沒有生育計劃;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有肝、腎、心、腦等機體重要器官病變者;近期或者在研究的過程中接受過外科手術者;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藥物過敏者;不能積極配合本研究的數據采集和標本采集者。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63例,年齡21~46(29.5±6.4)歲,病程7~92(34.6±14.8)個月;觀察組63例,年齡22~48(30.1±6.6)歲,病程8~90(35.1±14.2)個月。2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口服達那唑膠囊(廣州白云光華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0421)6粒/d,分2次服用。觀察組患者服用異位消湯,組方:柴胡10 g、當歸10 g、桃仁10 g、三棱10 g、菟絲子12 g、莪術8 g、枳殼10 g、延胡索10 g、三七5 g、何首烏15 g,所有中藥均購自我院中藥房,每日1劑,分早晚各1次。2組均連續(xù)服藥3個月。
1.3觀察指標
1.3.1臨床療效痊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盆腔內包塊消除,并且停藥3個月后臨床癥狀和盆腔包塊沒有復發(fā);顯效:臨床癥狀顯著減輕,盆腔內包塊體積顯著縮小,并且停藥3個月后臨床癥狀和盆腔包塊沒有加重和增加;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盆腔包塊有所減小,并且停藥3個月后臨床癥狀和盆腔包塊沒有加重和增加;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減輕或者惡化,盆腔包塊沒有減小或者增大??傆行?痊愈+顯效+有效。
1.3.2治療后相關臨床癥狀情況統(tǒng)計2組治療后痛經、性交痛、附件包塊、附件增厚、盆腔結節(jié)消失例數。
1.3.3治療前后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2組在治療前及治療后清晨抽取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分別使用Ang-1、Ang-2和VEGF的ELISA檢測試劑盒檢測患者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
2結果
2.12組治療后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后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2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情況比較觀察組治療后痛經、性交痛、附件包塊、附件增厚、盆腔結節(jié)等癥狀消失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例數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治療前后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后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3。
2.4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觀察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月經不調、口干、便秘、抑郁、失眠、盜汗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4。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清Ang-1、Ang-2和VEGF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4 2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是在育齡女性中十分常見的一種婦科疾病。25~45歲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高發(fā)年齡段[4]。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部位可以出現在子宮腔被覆內膜和宮體肌層以外的其他多個部位,因此子宮內膜異位在臨床中表現多種多樣,常常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危害?,F代病理學研究表明,發(fā)生異位的子宮內膜在卵巢分泌的相關激素的影響下,對發(fā)生子宮內膜異位的組織部位產生了異物刺激,而這種刺激會引起異位部位的組織出現纖維化的反應,導致異位部位出現紫褐色的斑點或者小泡,嚴重的會出現藍紫色的實質性的結節(jié)和包塊[5-6]。而目前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病機制還未完全清楚,但多數的學者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與機體中相關激素水平異常有著密切的關系[7]。目前西藥臨床中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而其中激素治療在臨床中應用的最為廣泛,然而口服激素治療子宮內膜異位不但療效有限,而且由于是長期服藥往往會產生嚴重的多發(fā)的不良反應[8-9]。
中醫(yī)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沒有明確的定義,但根據子宮內膜異位的臨床癥狀,可以將子宮內膜異位癥歸于“痛經”“癥瘕”“不孕”等范疇。眾多的中醫(yī)學研究者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病因進行了研究,較多的學者認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由于患者多種原因導致血瘀,瘀血不暢堵塞經脈,進而使得離經之血出現非時而下,外加患者機體往往會出現腎虛、血虛、痰瘀、失養(yǎng)等,最終導致離經之血瘀而不行、沖任不通而痛[10]。目前中醫(yī)臨床中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原則主要為溫腎益氣治其本、活血化瘀治其表。異位消湯劑由柴胡、當歸、桃仁、三棱、菟絲子、莪術、枳殼、延胡索、三七和何首烏組成,方中延胡索、三七、當歸、枳殼和柴胡具有益氣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功效,莪術、桃仁和三棱具有消腫散結之功效,菟絲子和何首烏具有養(yǎng)血補腎調經之功效,以上諸藥合用達到了活血化瘀、益氣溫腎調經之目的。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以及治療后痛經、性交痛、附件包塊、附件增厚、盆腔結節(jié)癥狀消失例數百分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采用異位消湯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更好。
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異位處血管的新生是異位的子宮內膜生長和重塑過程中所必需,血管的新生是異位的子宮內膜種植和發(fā)展的關鍵步驟[11]。血管的新生與促進血管新生的相關活性因子的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VEGF是目前已知的促血管新生作用最強的活性因子,VEGF可以增加微血管的滲透性,促進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發(fā)生遷移和增殖,可以誘導血管內皮細胞形成毛細血管管腔,進而形成毛細血管網絡[12-13]。Ang-1和Ang-2是強效的促進血管形成和維持血管穩(wěn)定性活性因子。Ang-1和Ang-2通過與其共同受體Tie-2的結合來完成對血管形成和穩(wěn)定的調控,當Ang-1和Tie-2結合時磷酸化Tie-2,Tie-2被磷酸化后再通過下游的相關信號轉導通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的遷移和出芽并促進血管樹樣結構形成,穩(wěn)定已經形成的血管[14]。而Ang-2是Ang-1的拮抗劑,可以拮抗Tie-2的磷酸化,當Ang-2所處的微環(huán)境中沒有VEGF時則會抑制血管的形成,當Ang-2所處的微環(huán)境中有VEGF時,則會消除血管周圍基底膜周圍細胞對血管形成的限制,提升血管內皮細胞對VEGF的敏感性,促進血管的形成[15]。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治療后血清VEGF、Ang-1和Ang-2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異位消湯劑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更好,原因可能與其降低了血管形成和穩(wěn)定的活性因子VEGF、Ang-1和Ang-2的水平有關。
[參考文獻]
[1]Schreinemacher MH,Backes WH,Slenter JM,et al. Towards endometriosis diagnosis by gadofosveset-trisodium enhanced 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J]. PLOS One,2012,7(3):e33241
[2]Ceyhan ST,Onguru O,Fidan U,et al. Comparison of aromatase in-hibitor (letrozole) and immunomodulators (infliximab and etanercept) on the regression of endometriotic implants in a rat model[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2011,154(1):100-104
[3]李杏杏,萬貴平. 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 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2):210-213
[4]周莉娜.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研究及治療進展[J]. 北方藥學,2011,8(11):49-50
[5]陳燦,王冰,陳衡. 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與治療進展[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28(2):114-115
[6]詹瑾,須義貞. 子宮內膜異位癥中西醫(yī)治療進展[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12):124-127
[7]Liu H,Lang JH. Is abnormal eutopic endometrium the cause of endometriosis? The role of eutopic endometrium in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J]. Med Sci Monit,2011,17(4):RA92-99
[8]李卓莉,郝敏,趙衛(wèi)紅. 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治療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分析[J/CD]. 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4,10(2):189-192
[9]王菲,宋靜慧. 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子宮腺肌病中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及其受體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CD]. 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4):1431-1435
[10] 申學華,王本東. 活血逐瘀湯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婦幼保健,2013,28(30):5050-5051
[11] 關錦圖,陳云卿. 抑制血管生成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J/CD]. 中華婦幼臨床醫(yī)學雜志:電子版,2010,6(4):300-302
[12] 高冬,陳文元,林薇,等. 血府逐瘀湯促血管新生中VEGF通路的作用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2012,37(17):2622-2625
[13] 王頻,湯敬一,楊駿,等. 艾灸對血管性癡呆大鼠海馬內VEGF、flt-1、bFGF及bFGF-r表達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32(1):97-101
[14] 梁杰,尹登科,李白坤,等. 桃紅四物湯對藥物致不完全流產早孕大鼠的血管生成及Ang-1,Ang-2,Tie-2表達的影響[J]. 中國中藥雜志,2013,38(21):3731-3735
[15] 楊揚,趙長林,袁俊波,等. 直腸癌組織VEGF和Ang-2表達及其與腫瘤血管形成相關性的探討[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8(19):1532-1536
[收稿日期]2015-10-16
[中圖分類號]R711.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14-1536-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