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以及高校讀者閱讀需求的不斷提高,致使高校圖書館面臨著圖書的數(shù)量及結構必須進行及時調整,才能滿足各種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文章從數(shù)量認定、館藏結構與分布、提高效率等方面系統(tǒng)分析了高校圖書館應具備怎樣的館藏量和合理的文獻結構才能有效、持續(xù)地發(fā)揮其作用。
【關鍵詞】高校 圖書館 館藏結構 建議
圖書館館藏文獻數(shù)量的認定
1.圖書館館藏文獻總量是指該圖書館所購買、收集和整理的各種類型文獻資料的總和,簡稱館藏或藏書。它是每個圖書館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和運行保障,同時也是滿足不同層次讀者需求的根本保證。圖書館館藏的結構和內容是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文化背景、經濟背景及一定時期的文獻生產和使用方式緊密聯(lián)系的,現(xiàn)代高校圖書館收藏的文獻資料主要包括中(外)文圖書、中(外)文期刊、學位論文、中(外)文報告、縮微文獻、中(外)文電子書、影像資料、影印中(外)文資料等,不同的文獻類型和載體可以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需求。
2.館藏文獻增長量是保證館藏文獻具備新穎性、時效性和完整性的前提,有了一定的增長量和增長規(guī)律才能確保為讀者提供最新的信息。由于近幾年來高校擴招致使高校無論從學生人數(shù)還是教學人員方面都有大幅度的增長,相應的也迫使圖書館在館舍、經費、人員、技術等方面,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規(guī)劃。如何做到館藏文獻的“精”和“全”,那么圖書館就要根據(jù)本校的教學特點和辦學特色來注重和加強研究館藏的目標、功能、結構和規(guī)劃來選擇和收集文獻,對已有的館藏文獻進行評估,對陳舊過時、使用率低的文獻可以予以降級或剔除或留存一本移交典藏室;對有經濟來源并校舍相鄰的高校圖書館可以實行兩兩或多個館際互借,來實現(xiàn)收藏、合作發(fā)展館藏資源共享,建設某種文獻資源保障體制等。
高校圖書館館藏結構與分布情況
館藏結構是指構成館藏體系各部分之間相互結合的形式或構成形式。為了提高藏書質量,圖書館相關工作人員必須通過對圖書館文獻的入藏信息資源進行情況調查與分析,了解其分布狀況及利用率,才能確保館藏圖書結構比例的合理化。
1.傳統(tǒng)印刷型文獻資源需求及分布狀態(tài)
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和培養(yǎng)對象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許多高校根據(jù)本校的學科結構進行了調整、補充與完善,在原有的辦學理念和教學特色上又增加了一些當今社會熱門的新學科、新專業(yè)。這就要求圖書館的藏書結構必須緊跟本校學科的變化也應隨之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補充,使學校的教學與科研得到強有力的文獻保障與支持。在高校里特種文獻一般包括沒有公開出版和發(fā)行的各種學位論文、檔案文獻、科研情報機構的內部出版物等,它們參考價值高,是教學人員和畢業(yè)生獲取這種既特殊又重要的信息源時最常使用的文獻之一。
2.電子文獻資源狀態(tài)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數(shù)碼產品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數(shù)字圖書館也隨之興起并受到讀者的喜愛,這樣促使圖書館館藏資源結構也隨之發(fā)生了變革。傳統(tǒng)的印刷型紙質文獻資源已不再是唯一的、主要的信息來源,將之取代的新興的電子型文獻資源的比重也隨之逐年增加。內容豐富且攜帶方便的電子型文獻資源充實了圖書館的館藏文獻體系,為用戶的需求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和多元化的空間。
3.文獻的語種
隨著社會日益的發(fā)展以及交流的廣泛性,我國的文獻語種不再僅僅只有漢語、英語兩大語種的文獻資料了。俄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以及很多小語種也出現(xiàn)了大量的文獻信息,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查閱到不同語種的文獻,這樣大大方便了我們了解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情、高科技前沿信息等。同時也滿足了外國留學生及外國教師獲取信息的需求。
文獻資源館藏載體
文獻資源館藏的載體主要可分為紙質文獻和電子文獻。紙質文獻又分為中文圖書、外文圖書、中文現(xiàn)刊、外文現(xiàn)刊、中文過刊、外文過刊、畢業(yè)論文、學術報告會議論文、報紙和影印資料等;電子文獻分為中(外)文數(shù)據(jù)庫、網(wǎng)上報告廳、光盤和電子書等。紙質文獻的優(yōu)點包括:⑴符合人們一般的閱讀習慣;(2)便于攜帶、保存和管理;(3)有出版部門和機構的審查,所以具有權威性;(4)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有利于知識產權的保護;(5)據(jù)調查每年全球出版圖書至少有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的紙質文獻為主,所以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強大的生命力。其缺點包括:⑴由于館舍有限,文獻信息量受到限制;(2)不便于大量復制造成資源浪費;(3)信息檢索不便,即使使用檢索系統(tǒng)找到該文獻但是不能立即瀏覽上面的信息,還得去相應的閱覽室找到此文獻。電子文獻的優(yōu)點包括:⑴具有多媒體信息存儲和傳遞功能;(2)數(shù)據(jù)具有通用性和易復制性;(3)檢索方便;(4)傳播速度快且范圍廣;(5)信息存儲容量大。其缺點包括:(1)使用條件要求較高,必須借助電子設備;(2)缺乏統(tǒng)一的管理機制,信息可以隨意更改、刪除和增加,可信度有待驗證;(3)在計算機上看電子文獻,長時間近距離注視,易造成眼睛酸痛、疲勞;(4)電子文獻的保存對館室的空氣濕度和溫度要求較高。
解決措施和策略
1.科學合理的圖書館館藏文獻結構和長遠性的規(guī)劃與建設是提高館藏質量,保障圖書館館藏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同時高效率的圖書館也是保障學校在教學和科研方面走在其他高校前列的先決條件。
2.對于學科館藏量較大,但借閱率較低的,應適當減少圖書的采購計劃,將復本量控制在兩冊左右,對館藏中根本無人問津的“死書”應予以剔除。對于借閱量較大,又緊扣本校專業(yè)特色和辦學特點的文獻應適當調整采購的復本量,提高圖書采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圖書館應該在保障專業(yè)文獻數(shù)量和質量的同時,也應適當增加文學類和科普類文獻的數(shù)量,這樣可以使讀者全面獲取知識,這也恰恰是讀者閑暇時間最喜歡的讀物。
3.外文原版文獻資源反映的不僅僅是全球各國的文化、歷史、經濟等方面的信息,還是反映著全球最新的科技發(fā)展和最新的科學研究動態(tài)。圖書采購人員可根據(jù)原版圖書價格偏高的事實,采用“少冊多種”的方式購買這方面的文獻;我們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來搜集這方面的科技信息及科研動態(tài),確保重點學科外文文獻的館藏完整性。
4.特色文獻館藏體現(xiàn)該校的辦學特色、教學理念和科研特點。首先要提高館員的素質,館員要具備扎實而廣泛的知識、文獻編目理論技術和外語知識,并掌握本校專業(yè)設置和教學內容及讀者需求;其次是必須結合本校的學科特色、教學特點和讀者的興趣愛好,進行館藏數(shù)據(jù)分析才能明確特色館藏發(fā)展的方向。
5.加強工作人員幫助和輔導讀者利用館藏文獻的能力。一是圖書館應該提高和優(yōu)化館員的服務模式,開展導讀工作,在每年度開學之際或是每月開展一次讀者導讀教育活動,讓讀者充分了解圖書館的藏書位置和圖書分布情況。二是學校要根據(jù)本校的文獻館藏結構和圖書分類方法給讀者開設檢索課程及圖書分類法,使得讀者學會怎樣快速有效地去檢索自己想要的圖書。三是要提高館員的服務意識和專業(yè)性。當讀者來到圖書館時,有的讀者會向工作人員直接提出自己的閱讀需求,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只要能迅速準確地告知他們所需文獻的具體位置,就能使他們滿意。而有一些剛到校的讀者,對圖書館的地理位置不熟悉,或是對館藏文獻的圖書分類號、或是具體的圖書名稱不明確,同時不是很了解本校圖書館的館藏結構和藏書地點,他們往往會以詢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需求。
6.圖書館要提高服務水平,加大自身的宣傳力度和導讀工作。應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編制本館的推薦目錄和新書預告,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平臺和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調查和溝通,全方位了解讀者的需求。有了主動的宣傳與溝通才能及時做到與讀者的互動,調動圖書館工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積極性,完善文獻資源的結構與需求。同時,通過聯(lián)合的手段,建立“兄弟”院校之間的合作,達到文獻資源共享的目的。
7.高校的讀者群主要有??粕?、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師,讀者的學歷層次和閱讀需求不同,所以這就要求文獻采訪人員在購買文獻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校的學科設置,結合讀者比例和讀者意見挑選出與讀者層次相對應的高質量的圖書。
圖書館館藏是一個開放的、動態(tài)的系統(tǒng),它與館員、讀者、服務水平、管理模式以及藏書數(shù)量和質量之間有著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關系。進行館藏結構分析,可以使我們更加完整、更加清晰地描述藏書特點,從而做到科學地組織藏書,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藏書的功效[1]。
參考文獻:
[1]方太強:《進行館藏分析搞好藏書建設》,《四川圖書館學報》2000年第2期。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科研處 陜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