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全山,陳平蓮,李永輝,楊 銘,宋士卿,陸建偉,仝淑麗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定州 073000)
?
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鉬靶X射線征象與Her-2、ER、PR表達的相關性
楊全山,陳平蓮,李永輝,楊銘,宋士卿,陸建偉,仝淑麗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yī)院,河北 定州 073000)
[摘要]目的探討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鉬靶X射線特征與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2)表達的相關性。方法回顧性分析手術后病理證實的79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鉬靶X射線影像及病理資料,根據(jù)鉬靶X射線征象對其分組:腫塊組與無腫塊組、毛刺組與無毛刺組、鈣化組與無鈣化組,并與ER、PR、Her-2表達情況進行分析,探討鉬靶X射線征象與ER、PR 、Her-2表達的相關性。結果79例浸潤性乳腺癌中,ER在毛刺組與無毛刺組中高表達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ER在腫塊組與無腫塊組、鈣化組與無鈣化組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PR、Her-2在腫塊組與無腫塊組、毛刺組與無毛刺組、鈣化組與無鈣化組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乳腺浸潤性導管癌中ER在表現(xiàn)為毛刺征象的癌組織中高表達,鉬靶X射線表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腫瘤組織中ER的表達水平,對評估乳腺癌生物學行為和預后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浸潤性導管癌;鉬靶X射線;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和早治療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預后。眾多檢查方法中,乳腺鉬靶X射線以其成熟的技術、較高的敏感性和準確性,成為篩查乳腺癌最常用且有效的檢查方法。分子生物學日益發(fā)展,腫瘤分子生物學指標的臨床意義逐步顯現(xiàn)。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Her-2)的表達與乳腺癌的發(fā)展及預后關系密切。這些指標不僅能判斷腫瘤的預后,還能預測腫瘤對治療的反應,并為腫瘤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依據(jù),其價值已超過解剖分期,是目前臨床研究的方向與熱點[1]。研究證明,某些基因的表達水平能決定腫瘤的影像學表現(xiàn)[2-4]。本研究對乳腺浸潤性導管鉬靶X射線表現(xiàn)及其分子生物學指標ER、PR、Her-2的表達情況進行對照研究,探討乳腺鉬靶X線表現(xiàn)與ER、PR、Her-2的關系,期待可以依據(jù)乳腺浸潤性導管癌影像學特征為臨床內分泌治療和預后的判斷提供依據(jù)。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經外科手術切除并病理證實的79例乳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的資料,全部為女性,年齡29~80歲,平均52.4歲。術前行雙乳腺鉬靶X射線攝片,術后病理證實為原發(fā)性乳腺浸潤性導管癌。
1.2乳腺鉬靶X射線檢查采用德國Siemens公司的MAMMOMAT Inispiration鉬靶乳腺X射線機,常規(guī)攝取軸位及側斜位投照,斜位時包括胸肌及腋窩部乳腺組織,壓力適中,必要時局部加壓放大攝影,全部鉬靶X射線片由2位有經驗的影像診斷醫(yī)師共同閱片。參照美國放射學會制定的乳腺影像報告及數(shù)據(jù)系統(tǒng)(breast imagin reporting and date system, BI-RADS)分型標準對浸潤性導管癌腫塊、毛刺及鈣化征象進行描述和分組[4]。按腫塊、毛刺及鈣化的有無分為:腫塊組、無腫塊組;毛刺組、無毛刺組;鈣化組織、無鈣化組織。其中腫塊組39例占49%;毛刺組66例占84%;鈣化組34例占43%。
1.3免疫組化化學染色乳腺組織標本經10%多聚甲醛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厚度4 μm,采用S-P法,高溫高壓修復,DAB顯色,PBS代替一抗做陰性對照。SP-9000試劑盒、ER、PR、Her-2工作液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所有切片均由兩位有經驗的病理醫(yī)師共同閱片。
1.4結果判定標準胞核棕黃色顆粒染色為ER及PR陽性表達細胞,胞膜棕黃色顆粒染色為Her-2陽性表達細胞。隨機選擇5個高倍視野,ER及PR按陽性細胞數(shù)占同類細胞的百分比(-):<10%;(+):10%~25%;():>25%~50%;():>50%。Her-2(-):未觀察到染色或≤10%腫瘤細胞出現(xiàn)不完整,微弱或難以察覺的細胞膜染色;(+):>10%腫瘤細胞出現(xiàn)不完整,微弱或難以察覺的細胞膜染色;():>10%腫瘤細胞出現(xiàn)不完整和/或微弱至中度細胞膜染色,微弱或難以察覺的細胞膜染色或≤10%腫瘤細胞出現(xiàn)完整的細胞膜強染色;():>10%腫瘤細胞出現(xiàn)完整的細胞膜強陽性 。(-)和(+)為低表達,()和()為高表達。
1.5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行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79例浸潤性乳腺癌中,ER在毛刺組與無毛刺組中高表達率分別為62%(41/66)、38%(5/13),毛刺征象與ER的表達存在顯著相關性(2=4.129,P=0.042)。ER在腫塊組與無腫塊組、鈣化組與無鈣化組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PR與Her-2在腫塊組與無腫塊組、毛刺組與無毛刺組、鈣化組與無鈣化組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各組乳腺鉬靶X射線征象與ER、PR、
注:①與無毛刺組比較,2=4.129,P=0.042。
3討論
術前乳腺鉬靶可發(fā)現(xiàn)占位病變,清楚地顯示腫塊邊緣特征及密度的高低,初步判斷腫塊的良惡性。術后病理根據(jù)腫塊顯微鏡下組織學圖像準確判讀腫塊的性質,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分析其分子生物學特征。3種不同的檢測結果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可以據(jù)此評估腫塊的特點及選擇治療方法。
浸潤性導管癌X射線征象表現(xiàn)為腫塊、毛刺、鈣化。腫塊是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也是最常見、最基本的X線征象,表現(xiàn)為2個不同影像位置均可見到的占位性病變,由單克隆性增生的癌細胞及其周圍反應性的纖維間質組成。當癌細胞沿結締組織間隙蔓延浸潤生長,并引起結締組織增生時,或者腫瘤細胞向周圍擴散生長速度不一致時,X射線影像即可見以腫塊為中心向四周放射分布的根粗、尖細、長短不一、數(shù)量不等的致密影,即毛刺征,是目前公認的判斷腫瘤良惡性的征象[5]。Lamb等[6]認為X射線表現(xiàn)為毛刺征多見于組織分化好、侵襲性低的乳腺癌。鈣化是術前發(fā)現(xiàn)早期乳腺癌、原位癌最敏感的影像特征,有時是乳腺癌的唯一X射線征像[7]。鈣化可位于腫塊內或腫塊邊緣和周圍,甚至只表現(xiàn)為鈣化。鈣化的形成機制[8]可能由于癌組織生長迅速,局部營養(yǎng)不良進而組織缺血壞死,細胞溶解,細胞核釋放出大量硝酸根,結合鈣離子形成的磷酸鈣鹽沉積,鏡下觀察浸潤性導管癌的鈣化發(fā)生在腺泡內呈泥沙樣。發(fā)生導管內的鈣化多呈分支狀或桿狀,推測可能是癌細胞分泌鈣鹽,或者癌細胞阻塞導管,分泌物淤積引起的異常代謝與礦化相關的蛋白和細胞因子的參與導致。
ER、PR是調節(jié)乳腺細胞生長發(fā)育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受體,存在于正常乳腺上皮細胞的核內,其表達水平隨月經周期的變化而波動,當乳腺組織細胞發(fā)生癌變時,ER、PR可能丟失也可能保留。性激素受體保留者癌細胞生長與增殖仍受內分泌調控,為激素依賴型乳腺癌,內分泌治療有效率高可高達80%;若ER、PR丟失,癌生長增殖不受內分泌調控,其內分泌治療的有效率甚至不足10%[9]。ER蛋白是由2個沉降系數(shù)為4S,分子量為65 000的激素結合蛋白分子所構成的二聚體[10]。本研究發(fā)現(xiàn)浸潤性導管癌中鉬靶X射線毛刺征與ER的表達存在顯著相關性(2=4.129,P=0.042),ER高表達率毛刺組高于無毛刺組;且毛刺組ER高表達率高于腫塊組,但在瘤體組中二者無顯著相關性,這與Paradiso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即有毛刺的腫瘤ER陽性率明顯高于邊緣光滑的腫瘤。癌細胞分化越惡性,其相關蛋白丟失越嚴重,表達也就越低,毛刺組ER高表達率高于腫塊組,說明毛刺征象不能作為判斷浸潤性導管癌惡性度高低的指標。PR的高表達率在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Allred等[10]研究PR是雌激素作用最終產物,PR的合成必須有雌激素作為啟動,PR存在說明ER有活力。但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IGF2I和cAMP等介導的其他通路也能誘導PR的表達[11]。所以浸潤性導管癌中可以ER、PR均為(+)或ER(-)、PR(+)或ER(+)、PR(-)或ER(-)、PR(-)。
Her-2是一種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細胞膜糖蛋白,是一種酪氨酸蛋白原癌基因,參與細胞生長、增殖及分化,促進新生血管生成,增加腫瘤細胞的侵襲性,其過度表達常提示惡性程度高,預后差。雖然Her-2可作為獨立的預后指標及指導乳腺癌患者的用藥。但本研究發(fā)現(xiàn)Her-2的高表達率在各組間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所以不能簡單根據(jù)患者的鉬靶X射線特征做出浸潤性導管癌患者采相關敏感藥物治療的方案。
本研究通過對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鉬靶X射線表現(xiàn)與ER、PR、Her-2的表達對照研究表明,乳腺浸潤性導管癌鉬靶X射線與ER的表達存在一定的關系,與PR、Her-2的表達關系不確定,有待提高樣本量進一步分析。鉬靶X射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腫瘤組織中ER的表達水平,對浸潤性導管癌患者臨床計劃的制訂和判斷預后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Rakha EA,Ellis IO. An overview of assessment of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s in breast cancer needle core biopsyspecimens[J]. J Clin Pathol,2007,60(12):1300-1306
[2]耿進朝,周玉榮,劉晉紅,等. 乳腺癌的ER、PR、C-erbB-2和P53表達與鉬靶X線表現(xiàn)相關性研究[J]. 中華放射醫(yī)學與防護雜志,2006,26(5):486-489
[3]Kurosumi M. Significanc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assessment of s-teroid hormone receptor status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Breast Cancer,2003,10(2):97-104
[4]信濤,趙玉蘭,馮占軍,等. 1336例乳腺癌組織中ER、PR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 實用腫瘤學雜志,2001,15(2):100-102
[5]楊光,張祥宏,張志剛,等. 乳腺癌鉬靶X線表現(xiàn)與癌組織骨橋蛋白、骨連接蛋白表達的相關性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6,25(2):134-137
[6]Lamb PM,Perry NM,Vinnicombe SJ,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mammographic findingsand histological grade in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 Clin Radio,2000,55(1):40-44
[7]李樹玲. 乳腺腫瘤學[M].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206
[8]Feig SA. Mammographic evaluation of calcifications[M]. Kopans DB,Mendelson EB,eds. RSNA categorical course in breast imaging.Illinois:IL RSNA,1995:93-105
[9]陳紅秋,粟連秀,楊達平,等. ER,PR,C-erb B-2及Ki67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 廣西醫(yī)學,2008,30(3):343-344
[10] Allred DC,Harvey JM,Berardo M,et al. Prognostic and predictive factor in breast cancer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J]. Mod Pathol,2007,11(2):155-168
[11] Paradiso A,Mangia A,Barletta A,et al. Mammography and morphobi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breast cancer[J]. Tumori,1993,79(6):422-426
[收稿日期]2015-08-20
[中圖分類號]R737.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5-0510-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