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婉 劉翠 莊啟亞
[摘要]學生對化學習題課興趣不高,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將合作學習運用到化學習題課中,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交流表達的能力。習題課中的合作學習主要分為課前準備、課堂討論和課后測試。
[關(guān)鍵詞]合作學習 化學教學 習題課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02-0085
新的課程改革倡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要主動參與、勤于動手、樂于探究,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進而提高適應社會的能力。將合作學習運用到化學習題課中,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成績,同時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交流表達的能力,避免枯燥乏味的化學習題課堂。
一、合作學習方式的提出
學生對化學習題課不感興趣,這是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美國的Sara Servetti在他的文章中提到將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到習題課堂中,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學習過程中,采用類似“拼圖”的教學方法,即每個人手頭的任務是整個拼圖的一個碎片.只有當每個人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所有碎片拼湊在一起才能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拼成完整的一幅圖。這種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主要分為三部分:課前準備、課堂討論和課后測試。課前準備需要按照“同質(zhì)分層,異質(zhì)分組”的原則將學生分組,制作學習任務表單。課堂討論是關(guān)鍵,與以往合作學習不同的是,學生的討論范圍會拓寬,相互交流的機會更多。課后測試就是對課堂學習效果的檢驗。
二、合作學習在化學習題課中的運用
1.課前準備
(l)分組
教師將實驗班學生根據(jù)“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分組,每個小組組員都分成高、中、低(A為高等級,B為中等級,C為低等級)三個等級。將班級學生分成7組,每組6人。組內(nèi)設(shè)立一名A等級學生為組長(編號:1),主持組內(nèi)的討論以及最終的代表匯報。組內(nèi)另兩名B等級學生(編號:2、3)輔助組長,其余三名為C等級學生(編號:4、5、6)。
(2)表單制作及分發(fā)
教師將某次測試中學生錯誤率最高的一道實驗題作為“原圖”,其中的每一個小問題作為原圖的“碎片”制作成任務表單,表單題日依序號(A、B、C、D、E、F)由難到易。具體內(nèi)容如下表所示:
組長按照A-2、B-3、C-4、D-5、E-6、F-I這樣的對應關(guān)系來分發(fā)任務,進行小組討論學習。編號為2的學生拿到A類題日,以此類推。
2.課堂討論
(1)第一輪討論——“碎片散落”
學生拿到相應的題目,教師應留有一定的時間供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經(jīng)過合適的獨立思考和解答的時間,每組中拿到A類題目的學生組成“臨時組”。學生根據(jù)提示信息,抓住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pH值,根據(jù)pH值的比較就可以做出判斷。以此類推,針對BCDEF類題日分別形成5個“臨時組”?!芭R時組”里,學生對同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這時原始小組的成員已被分散到各個“臨時組”中。
(2)第二輪討論——“碎片復原”
經(jīng)過“臨時組”集中且有針對性的討論,“臨時組”的學生解散回到原來組內(nèi),展示自己在“臨時組”討論得出的答案,負責某類題目的學生分別回答討論的結(jié)果,這樣每個小組都能共同完成這道實驗題。在這個過程中,組內(nèi)成員對ABCDEF中任何一道題有疑問的都要提出來討論。
(3)第三輪討論——“完善原圖”
經(jīng)過“碎片復原”,每個組都解答了這道實驗題,由組長代表匯報本組的試題解答結(jié)果。對于這道實驗題的某一個小問題若存在不同意見,需要再進行組與組之間的討論。比如,F(xiàn)題中,加入MnSO4的目的主要是除去MnO4,若有學生有其他想法,要提出來和大家討論交流。對題目加以拓展,可以讓學生對題印象深刻,同時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課后測試
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過程,為了證實全體學生對任務表單上的問題都有了較為透徹理解,教師對參與研究的班級再進行類似的試題測試.并記錄測試成績。
三、結(jié)論與反思
通過合作學習可以看出,該方法改變了傳統(tǒng)化學習題課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合作學習小組的課堂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主動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鍛煉了他們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萬能的,合作學習小組的教學方式同樣存在一些局限,還需要廣大教師進一步地深入研究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