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波
小學是每個人最重要的階段,學習基礎和學習興趣在這個階段更重要,對未來的初中、高中等學習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小學階段就是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時期。小學數(shù)學又是一個比較難學的科目,所以為了學生可以把基礎知識學扎實、學牢固,我覺得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運用是必要的,也是至關重要的。學習本應該是充滿興趣的事情,可是目前有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是枯燥無味的,可以說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運用迫在眉睫。本文針對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運用的特點、優(yōu)點以及具體運用作了簡述,希望可以幫助教師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一、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特點
1.具有研究性
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主要是通過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學習知識,教師只是引導者和幫助者,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加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和能力。合作探究學習模式運用于小學課堂主要特點在于具有探究性,改變以前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不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讓學生去理解和接受,讓學生擺脫教師的束縛,自己獨立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2.具有很強的實踐性
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學生的開放性體現(xiàn)在從不同的方面去思考問題,敢于創(chuàng)新,大膽嘗試新的方法。這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在實踐中理解并深化知識,讓學生自己總結問題,也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來獲取有用的知識。在如今信息社會,學生的學習途徑有很多,大大地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實踐學習數(shù)學時,學生可以根據(jù)日常生活事物,來尋找客觀存在的規(guī)律,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3.具有很強的自主性
小學生正在貪玩的年齡,所以讓學生一動不動坐在課桌上是很難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就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學習與玩耍結合起來,既有趣,又有效。這種模式下,學生就成了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著引導、激勵、輔助的作用。學生在實際的數(shù)學學習中,培養(yǎng)合作競爭意識,與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取得進步,學生自己也可以與別人進行比較,進行自我思考和探究,這樣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二、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作用
1.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可以開放學生思維
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學習,有了問題才會探究,有了探究才能創(chuàng)新。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可以促進學生構建對數(shù)學的良好認知,這是學生體驗數(shù)學興趣,培養(yǎng)探究能力的基礎。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時,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自己用喜歡的方式學習、主動學習,讓學生去觀察、實驗,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一起參與探究事物規(guī)律,將知識化為能力。只有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才會喜歡學習,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
2.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當今社會,人才應該具備合作精神,所以從小學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如數(shù)學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利用小組之間的合作來讓學生主動學習,這樣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還可以很好地將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合作、教師指點等方面結合起來。特別在小組討論時,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可以創(chuàng)設懸念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一些懸念,讓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好奇心,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比如“能被2、5整除的數(sh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舉例,舉出任意數(shù)字,教師要快速判別出是否能被2、5整除,學生想難住老師,就會列出很多數(shù)字,教師依然可以很快地判別出來。這是為什么呢?學生的興趣就會被調動起來,熱情高漲。這樣學習又輕松又有趣。
三、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的運用
1.小組合作探究解決疑問
如教師在教學生計算圓的周長時,可以提問學生: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可以通過測量得出來,而圓無法測量,應該如何計算它的周長呢?先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測量幾個圓的周長,并讓他們總結有幾種測量方法,各有什么優(yōu)點和不足,每個小組都要積極去完成。學生會積極動手測量,你用這種方法,他用那種方法。這種對學生進行設置疑問的方法,可以激起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疑問,在疑問中激發(fā)興趣,學生會有一種想把未知事情解決的沖動,這一強烈的心理需求會成為學生一起合作探究的動力。在課堂實踐20分鐘后,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發(fā)表自己小組的成果,有的小組可能會說:“我們是利用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的,但是我們覺得這種方法有一定的不足,就是用手測量會存在誤差,然后測量出來的值也會不準確?!比缓蠼處熆梢韵驅W生展示如何畫圓:用一根繩子,固定住一端,然后以不同的長度繞著固定點畫圓,這樣會畫出好多個不同的圓。然后再讓他們思考,圓有什么性質,慢慢地向學生傳授半徑、π等概念。這樣學生可以很好地接受新的知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課堂質量和學習效率。
2.重視實踐,體現(xiàn)實踐的快樂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野外郊游,先讓學生歸納喜歡吃的東西,然后讓每個小組去調查它們的價格,預計活動經(jīng)費需要多少,根據(jù)班費制訂出幾種方案,再討論哪一種方案最具有可行性。還可以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出題,比如:一斤西瓜0.8元,郊游需要15斤西瓜,讓每個小組計算、搶答共需多少錢。第一個答對的小組就可以得到一塊西瓜作為獎勵。這樣的計算就相當于讓學生都做了一道應用題,熟悉了什么叫單價,同時鞏固了乘法計算等知識點。
3.重視創(chuàng)新,延伸合作探究的深度
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如教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向每個小組的同學發(fā)四塊相同的正方形紙片,讓他們自己折一半,再折一半,連續(xù)折幾次,讓學生自己動手畫出3/4、6/8、9/12、6/12的陰影。接著讓學生觀察3/4、6/8、9/12三個陰影面積之間有什么關系。通過比較,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這三個面積相等,從而引起學生的積極思考:為什么這三個陰影面積會相等?其中6/12又與它們有什么關系?6/12與它們比較哪個大?這些都會再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慢慢地就培養(yǎng)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若有疑問,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學習,積極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傾聽其他人的想法。隨后教師可以改變分母,使得分子保持不變,通過實踐來逐漸向學生傳授分子的性質,將課本的知識點轉化為實踐任務。最后再返回課本,讓學生置于情境當中,積極思考探索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一模式下,教師就要幫助學生正確折紙并正確畫出不同的面積,還要及時引導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若是有錯誤行為應該及時糾正,并告知正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