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元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奈淖直磉_出來”。作文教學既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又是對學生進行多種心理活動的綜合訓練,更要升華為一種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及人格完善的教學,小學生學好作文對于整個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好地落實語文新課標。
【關鍵詞】語文新課標 素材來源 寫作技能。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或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用恰當?shù)奈淖直磉_出來”。作文教學既是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又是對學生進行多種心理活動的綜合訓練,更要升華為一種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以及人格完善的教學,小學生學好作文對于整個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好地落實語文新課標。
目前小學生的寫作狀況令人擔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是一大難題,令我們小學語文老師頭疼。學生在寫作文時感覺無話可說、無詞可寫、無情可抒、無事可敘,有的干脆到處亂抄,或者直接抄襲范文,簡直就是作文令人慘不忍睹,令我們語文老師束手無策,一些語文教師急功近利,要求學生背范文,不會寫可以炒,在語文教學中可以說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究其原因有二,首先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缺乏寫作的源泉,沒有豐厚的生活積累,一到作文課學生抓耳撓腮、苦思冥想、胡亂編造,或抄襲例文,學生很難寫出令人滿意的文章來,不真實的脫離生活脫離感情的文章是很難感人的。原因之二是不知如何下筆,缺乏寫作知識與寫作訓練。針對以上兩點寫作文難的原因,我認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讓學生逐步積累素材、掌握方法、訓練成熟。
一、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素材
引導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投入生活、投入自然,養(yǎng)成感悟美好生活、欣賞大自然、感悟世間美好感情的良好習慣。這樣在寫作文時就有了生活源泉,才會有事有物可寫,感情才會油然而生真摯感人,不至于枯燥索然。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課余時間除了作業(yè)之外,他們其他大多數(shù)時間就是宅在家里看電視、玩電腦、看一些質(zhì)量不高純粹誤人子弟的小漫畫,好像離開這些東西他們的心就沒了著落似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另外,如果父母帶他們出去,在車上一路的風景不知道去看,而是玩父母的手機自得其樂。這些導致了小學生缺乏生活素材,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應該有意識的與家長結合,在平時的生活中要給與合理的引導。老師可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們寫出來,比如日記,周記等。
二、名家同伴的寫作閱讀
根據(jù)不同年級孩子的接受能力合理推薦課下閱讀書目,比如優(yōu)秀的童話故事,名人傳記,改編的兒童版名著等等。另外好的作文素材書也可以推薦給學生,里面包括多種有用的素材,歷史的、科技的等等。并制定詳細的讀書計劃,之后可以簡單寫一寫主要內(nèi)容或者是感想之類,可與家長結合進行。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人的直接經(jīng)驗來自于生活實踐,人的間接經(jīng)驗主要來自于閱讀體驗。作家二月河沒有生活在清朝年間,可是他卻寫出了著名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等優(yōu)秀作品。他對康熙、雍正、乾隆的了解和認識主要是從閱讀中得來的。由此可知,閱讀也是寫作的源泉,可稱之為寫作的第二源泉。當前多數(shù)版本語文教材中,寫作專項練習僅僅是圍繞寫什么,沒有與寫什么配套的閱讀。盡管每單元前面是閱讀的課文,后面是專項寫作,可是大多數(shù)前面的閱讀課文和本單元的專項寫作關系不大,甚至沒關系。我們教師可以讓學生讀名篇之后進行專項練習,選取名家作品讓學生去讀、去悟。每次寫作選取的名作,都和本次作文在內(nèi)容上或者寫法上緊密相連。魯迅說過,優(yōu)秀作品都在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寫”,都很值得學習。選取名作的目的是為本次寫作服務,讓學生思考名家是如何寫此類文章的,起到示范啟發(fā)作用。除了設有名作賞讀外,可設同伴作品。同伴作品就是相同年齡的學生所寫的同類的作文。同伴作品主要讓學生感受同齡學生是如何寫與本單元同類的作文。有了名作賞讀和同伴作品感悟,學生就會在選材、寫法、語言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遷移性收獲,真正為每一次寫作奠定基礎,把閱讀這一寫作的基礎落到了實處。
三、提前安排寫作來源
每次寫作文之前安排材料收集或生活體驗,如寫《我的爸爸》,在寫前的導語提示中僅僅是“了解一下你的爸爸,想想你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等內(nèi)容。面對這樣的寫前活動提示,學生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了解自己的爸爸,單憑想是很難準確地認清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的。學生寫前生活體驗不到位,生活感受不充分,就會影響學生的寫作質(zhì)量。高效的作文課程應該能給學生具體豐厚的生活體驗。具體的生活體驗就是在給學生創(chuàng)設寫前活動體驗內(nèi)容,要操作性強、具體。豐厚的生活體驗就是要學生在寫前,對本次作文內(nèi)容有豐富的體驗感受,確保寫學生作文時有內(nèi)容可寫。還是以寫《我的爸爸》為例,在寫前活動提示中,除了啟發(fā)學生思考回憶爸爸做過的事以及爸爸的性格品質(zhì)等內(nèi)容,還應提示學生在寫作前參與以下活動:選一個熟悉自己爸爸的人,對他進行一次專訪,通過他了解你爸爸是怎樣的一個人;周末用一天或一晌的時間觀察你爸爸的行蹤,看看爸爸都做了哪些事情,引起你哪些思考;和你爸爸進行一次不少于20分鐘的訪談,把你想了解的內(nèi)容和爸爸溝通。學生參與了以上活動后再寫《我的爸爸》,就會感到寫作原來并不難,就會感到寫作就是表達真情實感的活動,就會感到寫作就是生活的需要。
四、精要有用的寫作知識
現(xiàn)行多種版本的語文教材中,作文課程部分很少有作文知識學習,即使有,也是很零散。寫作是一門學問,一項能力,它有自身知識的結構組成。令人遺憾的是,像作文審題、立意、構思、選材、行文、修改等程序性知識,像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寫景文等文體性知識,像敘述、說明、議論、描寫、抒情表達方式知識等在語文教材或者作文課程里竟然看不到。沒有以上寫作基本知識的課本或課程,還能稱為科學的作文課程嗎?精要有用的寫作知識,不僅包括靜態(tài)的陳述性知識,還包括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熬?,是寫作中必須掌握的知識,“有用”是寫作中對寫作能力提高有益的知識。精要有用的寫作知識應當在作文課程里體現(xiàn),尤其倡導在寫作實踐中學習寫作知識。以后各位老師可以試著讓學生把寫作知識貫穿于各類寫作之中,讓學生學會每類作文的寫法。
五、當堂寫作練習
目前多數(shù)語文老師在作文課上的流程是:老師講評上次寫作——老師指導本次寫作——學生寫作。這樣的作文課流程,老師是課堂的主角。課堂上作文,學生完不成就拖延到課下,再接著寫。這種現(xiàn)象長期存在,慢慢地就會有一大批學生不愿寫作文,怕寫作文。高效的作文課程應當有一種思想貫穿始終,讓每個學生學會快速作文,讓每個學生當堂完成作,好的寫作實踐課最常用的雙課時八環(huán)節(jié)流程是:培思——命題——寫作——討論——評議——批改——反思——總結。當堂激活學生思維,當堂寫作,當堂討論,當堂評議,當堂批改,當堂反思,當堂總結。以上作文流程主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寫作、學生討論、學生評議、學生批改、學生反思,教師只起到點撥引導作用,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傳統(tǒng)的作文課流程相比效果好得多。
總之,以上是我對當前小學生大多數(shù)不會寫作文,我們語文老師對學生作文課頭疼無策的一些針對性看法,試想,我們既讓孩子有了寫作的來源,又讓孩子掌握了寫作方法,再經(jīng)過寫作訓練,不愁學生們不會寫作了。讓小學生學會寫作文,對整個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好地落實語文新課標。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標》2011版
[2]雷連云.《小學生怎樣寫好作文》,《語文學刊》[J],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