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祖國
摘 要:化學課程資源是學生課堂有效學習的載體,是教師實施教學目標的基本保證。化學無處不在,化學資源處處可見。在課堂中、在生活中、在網絡世界里、在學生的身邊,有各種各樣的化學課程資源,若能合理地挖掘和利用,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更直觀、形象,攻克難點,突出重點,擴大信息時空,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化學教學;教學資源;課堂實效
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6-032-1
一、針對學習難點,巧妙設計教學資源
初中化學教材中,有的內容比較抽象,不易被學生理解;有的內容縱橫交錯,比較復雜;也有的內容本質屬性比較隱蔽;或者體現了新的觀點和新的方法,或者在新舊知識的銜接上呈現了較大的坡度,或相互干擾,易混、易錯等。這種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內容,通常稱之為教材的難點。教學難點要根據教材的廣度和深度、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心理特征來確定。難點有時和重點是一致的。
新課標教材不僅考慮了化學自身的特點,還遵循了學生學習化學的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為化學模型,并通過娛樂、競賽的方式進行教學,進而使學生獲得對化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fā)展。
例如:化學用語是初中學習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在化學化學用語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知識灌輸式”,大量的元素符號、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使學生不得不去枯燥的記憶,學生很容易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下降。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尋求新的更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現總結如下:
(1)如元素符號的記憶,我讓學生做一些小卡片如圖所示在任意時空里都可以從口袋中拿出來認一認記一記,可以一個人來認和記,也可以兩個人或多人來活動。這樣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熟記元素符號。
(2)化學式的理解和記憶,可做一些原子模型如下分別表示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讓讓學生用原子模型在課桌上、黑板上或投影上拼出物質的分子模型的構成(化學式),讓學生理解化學式的意義,來記憶化學式。
(3)化學方程式的復習教學我借鑒了“化學用語520網絡桌游”設計了簡單的課堂趣味小競賽,讓每位學生制作了一些常見物質化學式和反應條件的小卡片備用。
通過這樣的學習平臺,學生可以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更直觀、形象地通過小組協(xié)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攻克難點、突出重點,擴大信息時空,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挖掘
學生是活生生的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會怎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老師是無法預料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例如:在進行“CO2氣體的驗證”教學時,實驗演示時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反應產生的CO2通入到澄清的石灰水試液中,學生沒有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溶液變渾濁這一現象。這種情況引起了學生議論,此時教師沒有回避這個問題,而是坦誠地對學生說:“實驗出現了問題,大家一起來想想實驗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學習知識”。同學們經過思考,提出實驗失敗的幾種可能性:(1)澄清的石灰水溶液是不是有問題?(2)鹽酸濃度過大,用石灰石和鹽酸反應產生的CO2中混有氯化氫氣體一起帶到石灰水中,氯化氫氣體的水溶液(鹽酸)與石灰水反應,把石灰水反應完了,因此石灰水沒有變渾濁。通過討論,同學們形成如下共識“如果是氯化氫氣體的緣故,可以用呼吸產生的CO2來進一步驗證——直接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氣體,結果石灰水變渾濁了,說明石灰水沒有問題”。很快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又設計了如下補充實驗:用蒸餾水稀釋樣品中的鹽酸,再用稀釋后的稀鹽酸與石灰石反應,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結果觀察到澄清的石灰水溶液變渾濁,說明前者是因為CO2氣體中混有少量的氯化氫氣體造成的。
三、社區(qū)、家庭資源的挖掘和利用
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社區(qū)、家庭中有大量的與化學教學相關的課程資源,如果我們在教學時能夠合理利用,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大有好處。由于新教材內容大多與生活、生產結合十分緊密,就要求教師走出課堂和學校,走向社會,走向社區(qū),掌握翔實的材料,確鑿的數據。
例如:化肥、農藥的不合理施用對水會造成污染這一問題,雖然我們是鄉(xiāng)鎮(zhèn)學校,但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農民在田頭給農作物噴灑農藥和施用化肥,所以我就用DV拍攝了農民給莊稼噴灑農藥(農民用噴霧器將配好的農藥直接噴灑在作物表面)和施用化肥(直接將化肥灑在作物徑葉上面)的視頻。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從分析雨水以后不合理施用化學農藥水體為何會造成污染,應如何正確施用化肥和農藥。
四、媒體、網絡資源的挖掘和利用
信息意識和能力是現代社會公民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部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也為化學教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嶄新平臺,隨著電視、廣播、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材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大大擴展,形成了以教科書為中心的系列課程信息資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豐富多彩的感性材料,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網絡資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強大的交互性以及豐富的內容,因而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充分利用網絡信息資源,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的檢索、收集、篩選、分析、處理等能力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F實社會是一個網絡化時代、信息化社會,教師可以到網上收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題材,來充實、豐富課本內容,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