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彩人體強調畫家的造型能力和技法表現(xiàn),同時又不能過分于“形”,還需注意“水味”;而用水過多,又會影響形體;在“形”“水味”具備的情況下,“韻”又是作品的靈魂。所以,利用東晉顧愷之《魏晉勝流畫贊》中的一句話:“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臺榭一定器耳,難成而易好,不待遷想妙得也。”強調畫家藝術構思過程中的想象活動,把主觀情感“遷入”客觀對象之中,取得藝術感受。即通過藝術家的情感活動,審美觀,使客觀之神融合為“傳神”的、完美的藝術形象。這是對繪畫審美活動和藝術構思特點的最早的概括,成為中國繪畫的一個重要的美學原則。本文側重分析張洪亮的水彩人體畫所選用的題材,人體形象的塑造,水彩人體畫中的韻味,從這些方面看該畫家是如何扎實于技術基礎,表現(xiàn)水彩人體的韻味,同時感悟該畫家對水彩人體畫的思考。
關鍵詞:水彩人體畫;選材;人體美;思想
人體繪畫是指藝術家以自己的身體為題材傳達主體特定的思想、觀念、心理與情感活動的載體或表現(xiàn)媒介的一種藝術。人體繪畫來源于西方,至此已經發(fā)展了兩三萬年了。從原始的雕刻開始,慢慢發(fā)展到利用素描、優(yōu)化、水彩畫等不同的藝術形式進行創(chuàng)作。男性人體主要反映力量之美,而女性人體主要反映一種女性所特有的陰性的柔美。
在整個世界的美術史里面,人體繪畫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表現(xiàn)題材。雖然,人體繪畫剛進入中國展現(xiàn)給國民看的時候,人們都保持著一種抗拒和質疑的態(tài)度;可是隨著時代的變化,人體藝術不再是稀奇看熱鬧的東西。觀眾開始了解人體藝術之美,不為“人體”而來,而為真正的“藝術”而來,不為窺視而來,而為審美而來。我國著名美術大師劉海粟是倡導“人體藝術”的先驅者,并且對“人體美”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曾經說過“人體美是美中之至美”。美是一種藝術,人體美更是一種高尚的藝術。我們在藝術家所創(chuàng)造的精美人體藝術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對人體表現(xiàn)的熱愛,是一種對人內在生命的尊重。
1 水彩人體寫生之人體選材
人體寫生是我們繪畫專業(yè)的一個重要的課程,在不同的表現(xiàn)語言上也有不同的手法,但是總體上都要把所用繪畫語言與人體特點相結合。人體水彩畫最難的地方就是要控制畫面水色與形的關系,太專注于形難免會失去水的韻味;用水過多,又會影響到形體。所以,如何將人體的嚴謹與水彩的輕盈灑脫相結合起來,使人體具有水彩的微妙,讓人體和水彩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至于兩者相脫節(jié),非常需要我們認真考慮和研究。
亞歷山德羅斯《維納斯像》、安格爾的《大宮女》、雷諾阿《浴女》等作品都圍繞著女人的身體創(chuàng)作,或靜謐,或張揚,或隱秘,或直白。在張洪亮看來,女人體歷來是西方藝術的重要主題之一,就如同山水畫歷來是中國藝術的重要主題一樣。因為女性是生命的象征,并且承載著生命的延續(xù)。對女性的感情就好像綠葉對甘露,落葉對大地的崇拜,這種崇拜是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寸土地之上。畫家們向她傾注了不計其數(shù)的贊美和歌頌,就如世間萬物感恩大地之母的生產、哺乳、供養(yǎng)。所以在水彩人體創(chuàng)作中,張洪亮不偽飾對女性美這一題材的追求和興趣,多數(shù)寫生女人體。純粹的、毫無禁忌地展現(xiàn)女性的唯美。常言道:“女性人體是古老而又恒新的課題?!闭?978年李紹謙先生長篇論文《裸體藝術史人類文化財富的瑰寶》中提到:“宇宙中還有什么比人更美,比人更令人驚奇與值得歌頌的呢?”“人類對形勢美的一般法則的認識就由人體的研究而獲得”。無論是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來的作品還是理論,都為表現(xiàn)內心對生命的崇敬,對生命奇跡的謳歌與贊頌,使物質生命升華為一種精神。女人體這個題材橫貫了整個美術史,亙古不衰。
2 創(chuàng)作性地塑造人體美
張洪亮習慣于在寫生的時間內結合水彩特性把一張畫畫好,強調畫家對寫生對象的整體把握速度。在他寫生的時候,經常教育我們,模特并不是永遠保持一種姿勢和狀態(tài),那就要考究畫家要把瞬間的感覺留住,捕抓人體優(yōu)美造型的那一剎那,從而形成永世不變的理想形態(tài)。就如米隆著名的作品《擲鐵餅者》就是那樣一件捕獲到一個典型瞬間的唯美形態(tài),刻畫一名強健的男子在擲鐵餅過程中最具有表現(xiàn)力的瞬間。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tài)轉換到另一種狀態(tài)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成為后世藝術創(chuàng)作的典范。整尊雕像充滿了連貫的運動感和節(jié)奏感,突破了藝術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傳遞了運動的意念,把人體的和諧、健美和青春的力量表達得淋漓盡致。
張洪亮懷有浪漫主義情結,在一系列水彩女人體畫中,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張都有著不同的姿態(tài),甚至有一些會把模特按照自己的審美意圖進行變形和改造,夸張取舍原姿態(tài),構造成一個最完美的形態(tài)。因為并不是每次寫生的模特的形象都那么地理想,比如很多時候寫生的對象是歷經滄桑的中年模特兒,表情不自然的、動態(tài)僵硬的模特。從此可以看出,張洪亮一開始是像速寫一樣迅速勾畫加以理想化的輪廓,并不完全照搬真實的模特輪廓,而是胸中描繪大概的藍圖,再用筆揮毫。比如,一個趴著桌面的模特因為頭壓著手,手麻的原因,那么就會出現(xiàn)動來動去,表情難受的情況。采取現(xiàn)實主義繪畫中對姿態(tài)的過分強調,那么畫面最終展現(xiàn)的效果就會不盡人意,沒有美感可言。在顯示繪畫中的真實性的同時,善于對所描繪對象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設計性的描繪。這樣,最終的作品成果才能表現(xiàn)出人體美之余,又給人視覺上的美感,讓觀眾看到完美作品,激發(fā)對自己作品的喜愛,感受到畫家對理想美的追求。
3 有意味形式下的思想
《藝術論》是英國藝術理論家克萊夫·貝爾的重要著作。其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美學觀點即“有意味的形式”。在圣·索菲亞大教堂建筑,在墨西哥的雕塑中、中國的壁毯中、塞尚的杰作中,它們都存在著相同的一種性質。那就是‘有意味的形式。以上每一件藝術品中,線條與色彩都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結合在一起。那些形式以及各種形式之間的聯(lián)系,都激發(fā)起我們的審美情感,這些線與色的聯(lián)系與結合,這些在審美意義上美妙動人的形式,稱之為‘有意味的形式,而‘有意味的形式則是所有視覺藝術中普遍存在的性質。”“有意味的形式”則是各種藝術作品中線條、色彩等“形式因素”之特殊的結合。
著名的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說過:“愿你們的色彩形式全部來表達感情。”張洪亮以理繪畫和以情作畫相結合,利用自己真實的情感,動人的色彩,進行創(chuàng)造?;赜^張洪亮的水彩作品《女人體》,姿態(tài)優(yōu)美,臉部模糊處理,沒有特別強調個性特征,給人無限的遐想空間。純凈的亮部,透明的暗部,簡潔明快的顏色,襯托出一個健康活潑的女性。干凈利落的陰影、酣暢淋漓的背景形成一個氛圍,并利用留白、粉嫩的亮部顏色烘托出一個優(yōu)雅虔誠的女性正接受陽光的洗禮。這展現(xiàn)了生命的律動,是畫家對生命的供養(yǎng),對生命的熱愛。一幅撼動人心的畫,不在于多么精湛的技法,多豐富的內容,而在于讓觀者悟你所想,所表達的有人可以分享。
參考文獻:
[1] 邵昱皓.對水彩人體創(chuàng)作的思考[D].青島大學,2009.
[2] 李紹謙.裸體藝術是人類文化財富的瑰寶[N].中國文化報,1987-12-30.
[3] 韓立新.水彩人體:回歸自然的現(xiàn)實理想[J].藝苑,2007(2):26-27.
[4] 劉傳銘.繪世觀止:我和當代中國美術[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241.
作者簡介:歐陽佩瑤(1994—),女,廣東人,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