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濤 孫衛(wèi)東
【摘 要】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存在會對其生活、學習等方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本文對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原因及其應對策略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問題 原因 應對策略
一、現階段大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
現階段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體現為新生入學適應問題、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人際交往方面的心理問題、個性及情緒方面的心理問題、個人發(fā)展方面的困擾等。具體表現如下:
(一)大部分家長表示,孩子在家很少與家長交流有關于學校發(fā)生的各種事情,很少向家長匯報自己在學校的學業(yè)情況,也很少談在大學中面臨的人際關系處理問題及情感方面遇到的困惑等,學生與家長的交流明顯減少。
(二)大學生情商較低,基本的待人接物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弱,不善于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事,不懂交往的技巧與原則。有的學生有自閉傾向,不愿與人交往;有的學生為交際而交際,不顧原則,隨波逐流。
(三)學習與生活的壓力導致部分學生自信心不強,自卑心理嚴重,失去人生目標。課業(yè)負擔過重,學習方法不當,精神長期過度緊張,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極可能導致大學生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四)大部分學生對待自己的學業(yè)和生活態(tài)度不端正,進入大學后,學習失去了動力,又不可避免地接觸到了社會陰暗的一面,習慣于只讀圣賢書的他們在現實面前感覺到困惑。例如,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對于所學專業(yè)并不感興趣,這使他們長期處于沖突與痛苦中,因此學習動力不足;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大學階段不同于高中階段,刻苦學習的時候過去了,大學階段應該輕松一點,只要保證不掛科就行,多數同學的口號都是“60分萬歲”。
(五)部分學生不能夠吃苦耐勞,不懂得珍惜現有生活,愛慕虛榮,崇拜金錢,沒有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大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遺傳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會和環(huán)境因素。心理問題主要源自各種心理沖突,這其中有個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原因。具體來說,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如政治、經濟、社會風氣等。
(二)大眾傳播和多媒體的影響:報刊、廣播影視、網絡等。
(三)學校教育影響:教師、學風、校園文化的建設等。
(四)家庭影響: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親子關系等。例如:目前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對其教育不當則容易導致大學生產生一些性格缺陷,如任性自私、為所欲為;由于從小缺乏集體生活環(huán)境而導致缺乏集體榮譽感與合作精神;家長一切代為包辦導致孩子上大學之后缺乏最起碼的獨立生活及為人處世能力。
(五)同伴群體影響:與同學、朋友、異性的交往等。例如:在交朋友上有的大學生并不主動,期望別人來接近自己,而不是自己主動一步,時間久了他們會認為自己不被別人重視,被他人忽略了,因此感到自卑,進而就更不愿意與人交流了。
(六)自身原因:大學生自身的生理條件、心理預期、自我期望過高等。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應對策略
針對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所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應著重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鼓勵同學們主動去了解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各種知識;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掌握一些心理問題的鑒別方法和常用的心理調適方法。
(二)為學生創(chuàng)設健康成長的環(huán)境。在學校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的、鼓勵的、公平的、寬容的、贊賞的、充滿愛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班級、學校、社會實踐等各種活動,豐富生活體驗,增加社會閱歷,不斷打造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挫折承受力和社會適應力。
(四)引導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實現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的轉變。大學學習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從學好專業(yè)課,提高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鍛煉組織社交能力,提高身體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去努力。在學習內容上注意尋找自己的學習興趣,除完成正常的學習任務外,應根據自己的興趣養(yǎng)成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主性。
(五)引導學生以科學、理智的態(tài)度對待心理問題,發(fā)現有心理困擾的時候,主動、積極、及時地尋求幫助。
(六)開展心理輔導和咨詢,并做好學生的心理檔案,尤其是關注學生當中的重點人群,做到早知道、早預防,把學生心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七)通過電話、書信、電郵等多種方式建立和家長溝通的良好渠道,向家長普及有關教育的基本知識,形成教育的合力。
(八)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自我、分析自我、悅納自我,正確地應對學習和生活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傳授給他們一些簡單的調控情緒的方式和方法。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同的階段會呈現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我們輔導員一定要深入了解這些學生,以平等的姿態(tài)和學生交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學生的貼心人、引路人,才能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并及時做出調整,真正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