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士菊 劉愛燕
那是我甫登教壇時發(fā)生的事。當時除了對教育一腔熱血外,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教育。那年我教四年級,班里來了一位特殊的女孩。說特殊,是因為她和一位年過八旬的老奶奶生活在一起,而這位老人和她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她是老人從田邊撿回來的。
這一老一小相依為命,日子過得極其艱難。帶著初為人師的熱情,我對女孩自然格外關注。生活上,吃的,穿的,用的,我沒少給她買。學習用品幾乎由我全部承包。每逢年節(jié),我也不忘給她買些東西:端午節(jié)我會送她幾個粽子;中秋節(jié)我會買二斤月餅;過年了我不忘給她添一件新衣。每次送她東西的時候,她都歡天喜地地接受,興奮、激動之情溢于言表。學習上,我更是費盡心思。大概因為從小就嚴重營養(yǎng)不良的緣故,該生身心發(fā)育都明顯低于同齡人。身體極其瘦弱不說,反應也有些遲鈍,成績自然很不理想。以前教過她的幾位老師都認為,這樣的孩子能接受個義務教育就很不錯了,根本不指望今后能有什么光輝前途,所以對她的成績從不做任何要求,一切順其自然。但我卻堅定地認為:學習,是改變這個孩子命運的唯一途徑!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去提高她的學習成績。激勵的方法有,強制的手段也經(jīng)常用。好在孩子很懂事,不管我給她多大壓力,她都默默承受,從沒有半句怨言(現(xiàn)在感覺自己當年實在太殘忍,太無知)。
付出就有收獲。孩子不僅學習進步了,我和她們祖孫倆的關系也日漸親密起來。開始總是我給她們一些物質上的幫助,后來,老人也經(jīng)常讓孩子帶一些東西給我:幾個雞蛋啦,一袋紅薯啦,兩只小雞啦……還邀請我到她們家去作客。但我總覺得她們太貧困,實在不忍心接受這些東西,所以常常找各種借口予以拒絕。祖孫倆倒也不介意,還是逢人就夸我好。轉眼兩年過去了,我們之間一直這么友好親切地相處著,彼此尊重,又保持著適當?shù)木嚯x。
但這美好的一切,都在我上完《尊嚴》一課之后發(fā)生了改變。許多細節(jié)已經(jīng)想不起來,只記得上該課時,我提了一個問題:是什么使哈默成為石油大王,而不是和他一起逃難的那些人?孩子的回答自然是:因為他有尊嚴!我接著問:他的尊嚴體現(xiàn)在哪里?學生答:他不愿無償接受別人的施舍。我總結:“因為哈默不接受無償?shù)氖┥?,所以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因為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所以他成了石油大王……”
就在我慷慨激昂地說著這些豪言壯語的時候,我瞥見坐在我眼前的這個小女孩滿臉的不自在,她顯得那樣不知所措,那樣局促不安。與此同時,同學們似乎也感覺到她的不對勁,紛紛將目光投向她(同學們都知道我經(jīng)常給她買東西),課堂氣氛頓時變得異常尷尬。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話深深傷害了這個原本就極其敏感而自卑的女孩,可我卻不知如何收場,依舊照本宣科地將該課的“主題思想”——有尊嚴的人不接受無償?shù)膸椭噍斀o學生。
此事以后,女孩明顯開始疏遠我,我再送她東西,她總猶猶豫豫地不肯接受,還常找種種借口拒絕。學習也不似從前那么盡心了,性格變得更加孤僻內(nèi)向了。而我除了深深地自責外,不知該如何改變這一切。我們那段美好的師生關系就這樣被一種微妙的芥蒂和隔閡取代。小學畢業(yè)后,其他同學都三三兩兩地回母??赐^我,唯獨她,一趟也沒來過。我們從此失去了聯(lián)系。多方打聽后得知,孩子初中沒有畢業(yè)便出去打工了。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真的太愚蠢!身為一名教師,我居然一直沒對這篇頗有爭議的課文表示過懷疑,居然一直沒思考過:什么是尊嚴?困境中接受別人的幫助就沒有“尊嚴”嗎?更不應該的是,我在發(fā)現(xiàn)孩子的難堪后,仍滔滔不絕地像復讀機一樣,播放著教科書上的那個關于“尊嚴”的“教誨”。我極力地宣揚著哈默的尊嚴,卻深深傷害了一個脆弱女孩的起碼尊嚴。
事情過去多年,它卻時時提醒著我、敲打著我:永遠別忘做一個有思考力的教師!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質疑,敢于挑戰(zhàn)權威,要有批判精神和獨立思考意識。這是一個教師最起碼的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安徽霍邱縣宋店鄉(xiāng)俞林小學)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