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手機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手機“微信”作為一種新型的社交軟件,更為大眾普遍使用。微信具有的短信、圖片、語音傳輸等功能,特別是“朋友圈”分享傳播效果被越來越多的企業(yè)、政府部門所認知,應用?!拔⑿拧币仓饾u在教育領域中嶄露頭角,發(fā)揮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內容向外延伸,其手段的新穎性和交流的便捷性,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密切了家校間的關系,提高了學習效率和效果。本文從微信的功能出發(fā),結合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轉變等內容,淺談微信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應用。
一、微信的含義及功能
微信是騰訊公司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隨著時間的推移,微信功能也在不斷的更新和完善,現在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網頁、平板電腦、快速發(fā)送語音、圖片和文字、視頻。微信提供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搖一搖、搜索號碼、附近的人、掃二維碼等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同時微信幫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以及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帶給使用者全新的移動溝通體驗。據騰訊公司發(fā)布的數據,至2015年一季度,微信活躍用戶5.49億。微信所具有的音視頻、發(fā)布圖片和公告、傳輸文件、共享資源等特點在教育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應用價值。
二、微信能夠豐富語文教學內容,實現課堂延伸
語文是一個需要知識長期積累的學科。現行的課堂教學中,40分鐘的時間內,教師只能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講解與課文有關的重要知識點,很多內容無法進一步展開闡述,只能一筆帶過。課堂知識的局限性,需要學生在課后自我學習,不斷補充。語文素質培養(yǎng)是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可以將網絡上的教學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建立微信群、開通公眾號的形式,把微信作為課外語文知識傳授平臺,通過搜集整理名人佳作,“常見錯別字,易讀錯字”等各種學習資源、教育資源分享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家就可以學習。將有益的內容提供給學生學習,補充課堂教學內容,掌握新的教育理念。
三、充分利用微信傳輸的互動性,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微信是一個互動的平臺,通過微信群,師生間可以及時進行溝通交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好習作”“好作業(yè)”可以在微信群中“曬一曬”, 既是對展出作業(yè)同學的認可與鼓勵,也為其他同學也樹立了學習的榜樣與標桿。在教學環(huán)節(jié)布置語文作業(yè),讓家長協(xié)助監(jiān)督,利用微信語音發(fā)送功能,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在拼音認讀,課文誦讀過程中,將每個人的學習情況錄音上傳,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覺性,避免有些學生偷懶,利于老師檢查。鼓勵學生學會自我學習,通過在網絡上搜集閱讀好的文章、好的語文知識點等資料在“朋友圈、同學群”中分享。同學之間對好的作品通過“點贊”進行交流學習,老師也可對學生上傳的資料,分享的內容進行回帖評價,如寫讀后感,同學留言等,讓微信分享成為一種自我學習的過程
四、利用微信開展差異化教學,強化家校間溝通交流
傳統(tǒng)課堂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講授的內容都一樣,學生在理解接受上也各有快慢,無法做到差異化教學。老師將微信作為第二課堂,采取小組討論,同學互助、學生求助、個別輔導等形式做到因人施教。特別是對班級中的學困生群體除在校加強個別輔導外,還可利用微信爭取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根據學生特點布置具有針對性的作業(yè),家校互動一起做好學困生轉化。此外有些學生由于內秀,顧忌顏面,課堂上發(fā)言不踴躍不積極。通過微信這一看不到的交流平臺,利用搶答等形式,老師對回答快有獎勵,加分表揚,微信讓學生變得更自信,更大膽。以往家長和學校間交流主要靠“家長會”這一方式,而采用“微信”,通過建立學校、家長、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學生在學校的表現老師可以隨時與家長溝通,解決家訪的不便、家校通短信的單向聯(lián)系,使家校間溝通更便捷,且不必擔心打擾對方的工作與生活。特別是在開學、放假之際,利用微信平臺發(fā)布相關通知,既快捷又節(jié)約,讓家長對學校的要求一清二楚。利用這種互動平等交流方式,使師生能就學習中的問題平等溝通,交流新工具?!拔⑿拧痹趯W校和家庭搭建了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對于加強家校合作,提升育人質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微信”發(fā)展方興未艾,作為一種新媒體工具,逐漸備受的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將微信引入小學教育,真正發(fā)揮微信在現代中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優(yōu)勢,讓小“微信”變成大課堂,推動教育教學的發(fā)展,讓學生受益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