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昊
摘要:鋼琴即興伴奏在高校的教學中是舉足輕重的,這門課程是融合鋼琴基礎、和聲理論以及作品分析等多門課程于一身的課程,這門課程對于從事音樂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在以后的組織教學中還是在演出實踐中都是必不可少的。隨著更多的人意識到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對這門課的重視也是相應增加,可現(xiàn)狀是學生的音樂基礎和最終達到的能力相差越來越大,這就對從事教學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教學內(nèi)容不斷改革的同時要注意對學生本身能力更多的關注和研究,使教學內(nèi)容更符合現(xiàn)在學生的接受能力,使這門課程的教學真正的讓學生們得到提高。在從事這門課程教學的兩年間筆者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在教學中的成果也更加證明了不斷的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才能更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生群體。
關鍵詞:鋼琴基礎 聲樂作品感知 對比示范 豐富實踐
一、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
(一)學生的鋼琴基礎薄弱
近幾年隨著藝術(shù)考生人數(shù)的增加,學生的素質(zhì)不斷下降,通過一首音樂作品考進大學校門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就決定了學生本身的音樂素養(yǎng)不會很高,每屆音樂考生90人中有兩個鋼琴專業(yè)的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也就是大部分考生進入校門前是沒有進行過鋼琴學習的,兩年的鋼琴學習只能達到差不多3、4級的程度,這對于鋼琴伴奏的學習來說是差強人意的。
(二)學生的和聲基礎薄弱
通過兩年的教學和調(diào)查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們的和聲基礎也比較薄弱。由于基礎樂理的薄弱導致和聲學學習起來舉步維艱,和聲的理論薄弱更加影響作品的分析與和聲編配。有的同學甚至分不清Ⅰ、Ⅳ、Ⅴ是幾級音,如果換一個調(diào)就全然不知,如果連新調(diào)的do、re、 mi都不能很快找到,又怎么能談得上給樂曲編配伴奏呢?
(三)對聲樂作品的感知能力弱
大部分學生是由于文化課不太好,后來轉(zhuǎn)的學音樂,所以在音樂上的修養(yǎng)是非常有限的,對音樂的知識的涉獵面也是較為狹窄的。比如聲樂的學生就會唱一兩首歌,鋼琴專業(yè)或者其他器樂專業(yè)的學生都沒有學過聲樂,對聲樂作品根本不了解又怎么能彈好鋼琴伴奏呢?所以對聲樂作品的了解較少就成為一個非常致命的軟肋。不了解作品的旋律特點就無法給予一個相對合適的伴奏音型,不清楚作品的情緒就無法選擇適當?shù)陌樽嗫楏w。所以在教授伴奏的同時讓學生增加對聲樂作品的了解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解決的方案
(一)在教學中加強鋼琴基本練習的比重
鋼琴基本練習包括的音階、琶音,這些對于鋼琴學習的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沒有這些能力的支撐要想學好即興伴奏就好像搭建空中樓閣。但是學生對鋼琴基礎的重視程度來自于實際運用的必要性,所以在教學中筆者采用大量示范的方法,向大家展示各項基本功在實際中的運用,引起學生們的重視,筆者將運用最為廣泛的琶音在教學開始時給學生們布置下去,因為學生們已經(jīng)意識到基本練習的重要性,所以完成基本練習就不成為問題了。
(二)結(jié)合聲樂作品來講和聲的運用
學生們的和聲在學習過程中還停留在如何做出一道和聲題的程度,在教學中要想很好的連接教學內(nèi)容就必須把和聲編配的對象由題換成聲樂作品,這樣,才能讓學生把學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當中去。通過大量的聲樂作品分析讓學生把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到一起。
(三)提高學生對聲樂作品的感知理解能力
對聲樂作品整體上的理解把握在即興伴奏中可謂是最重要的了,如果沒有好的音樂感覺就不會做出理性的判斷,就不能編配出恰如其分的伴奏,所以音樂感受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是比較重要的。
例如,《長江之歌》這首聲樂作品是一首比較氣勢磅礴的,在創(chuàng)作中,樂句中的節(jié)奏非常整齊,可謂擲地有聲。那么在選用伴奏音型時就不能選擇半分解這種伴奏形式,這樣會破壞音樂鏗鏘有力的感覺,在這種情況下選擇柱式和弦是比較適宜的,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對比示范的方法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二者的差別。
又如《大海啊,故鄉(xiāng)》,這首作品是一首抒情的敘事作品,雖然是三拍子的音樂,但是這首曲子有著鮮明的抒情性和敘述性,那么在選擇伴奏織體上既要注意流暢,抒情還要注意到不破壞樂曲三拍子的感覺,這就比較難把握了,三拍子如果用柱式和弦伴奏就會淡化音樂的抒情性,如果用琶音伴奏就會弱化音樂三拍子的感覺,所以這里用半分解的伴奏音型是比較合適的,半分解的織體給音樂三拍子在節(jié)奏上以支撐,在音樂上也更好的表現(xiàn)了大海跌宕起伏的音樂形象。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帶學生學會這首曲子
如果沒有對聲樂作品完整深入的了解是無法真正編配出恰當?shù)陌樽嗟?,所以在彈伴奏前對聲樂作品的學習和把握就顯得至關重要,樂句的演唱方式?jīng)Q定著用什么樣的伴奏音型,樂句的和聲又決定了音樂的色彩,所以較為準確的把握音樂作品本身是非常重要的,筆者在即興伴奏開始的時候運用饑渴教學,不讓學生在鋼琴上彈奏,筆者大量的帶領學生們唱音高和旋律,這樣在音響上的不斷強化使學生們在后面的彈奏事半功倍,學生們把作品完全熟悉之后筆者會把作品的強弱,速度的快慢要求也在作品中講清楚。學生們很快掌握這首作品,在這個時候筆者再帶領學生們分析這首作品如何運用伴奏織體編配。
(二)從聽辨上讓學生鑒別恰當?shù)陌樽?/p>
用對比的方法用在鋼琴伴奏示范教學上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法,兩種或者更多種風格迥異的伴奏彈奏溶于同一首作品是非常有意思而且非常好的,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們的聽覺范圍,開闊了學生們的視野,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究竟哪種伴奏更為恰如其分。聽辨在音樂學習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三)一首作品中融合多種伴奏織體
即興伴奏在課程安排上是一年的時間,想讓學習通過有限的曲子學習和見識更多的伴奏形式,那么在曲子的伴奏內(nèi)容安排上就需要花一定的心思,在一首曲子中適度的融入多種伴奏織體,這樣鍛煉了同學們的能力和眼光。
例如《鈴兒響叮當》,這首曲子在情緒上是比較歡快、活潑的音樂,我們用斷奏的半分解的伴奏形式是比較適宜的,音樂的前半部分可以用這樣的伴奏,但是音樂的后半部分也就是音樂的高潮部分,是重復的333 333| 35 12 3-- ,在音樂上如果繼續(xù)用前面的伴奏形式也無可厚非,但是避免音樂感覺上的繁復,我們可以在高潮上用無旋律的伴奏,左手用八度,右手用柱式和弦,在彈奏方法上用輕快的跳音,這樣學生們在一種曲子中可以體驗兩種伴奏形式,而且這兩種伴奏又非常的恰如其分的編配在音樂當中,學生也增長了見識。
同樣類型的曲子舉一反三,使學生們能更深刻的掌握這一類型音樂應如何伴奏,例如《嘀哩嘀哩》《藍精靈之歌》。
(四)實踐教學的多樣性
鋼琴伴奏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學習最終的目的是為了運用,所以在教學安排上加入實踐環(huán)節(jié)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用自彈自唱的形式,還有讓學生互相伴奏。
在回課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在彈唱中不能夠邊彈邊唱,顧上彈顧不上唱,還有就是在伴奏時不能以演唱者為主,而是更多的以自己為中心,學生除了在練習的時間上保證不了以外,就是合作練習的時間和機會比較少,這樣筆者在回課時會增加多種回課的形式。
(五)教學成果與反思
經(jīng)過半年的教學,學生們能在一個學期完成4-5首聲樂作品的鋼琴伴奏,掌握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和半分解和旋的運用。在和聲上講正副三和弦的混合運用就可以了。雖然是大課但是96%以上的學生都能完成這些演奏,剩下的3%-4%的學生可能由于鋼琴基礎或者不能保證上課等原因只能完成2-3首曲子的彈奏,但是相對于他們薄弱的鋼琴基礎而言,這樣的收獲還是令人滿意的。學生們對于所學知識掌握的程度才是對教學最好的考量。
四、結(jié)語
即興伴奏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相對于大課而言,想要抓住一個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找到他們的共性并制定適宜的教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最終取得這樣的教學效果還是不錯的,學生們對于這門課乃至對音樂本身有了學習的興趣,看到了從事這門專業(yè)的希望,也在實踐中樹立了信心,相信這是超越這門課程本身的。
有人認為即興伴奏相對于原譜伴奏是一個比較低層次的東西,但是筆者認為要想彈好即興伴奏是更難的,它考驗人全方面的能力,同時,即興伴奏又是需要人群和從事人群最廣泛的技能。是從事音樂的人都會用到的東西。它的廣泛運用會影響更多的人,所以,在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呼喚更多更新的教育理念注入這門課程,讓各個基礎層次的學生都能從中受益,使這門課程真正的去影響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