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剛
摘 要:分析了初三中考數學復習中存在的六大問題,提出了四條解決策略,對初中數學復習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數學;中考備考復習效率;策略
引言
初三數學復習過程任務重、時間緊,因此教師為了讓學生每節(jié)課接觸更多的知識和題型,因此在課堂中主要是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被動接受學習,在題海戰(zhàn)術中,復習的題目往往不具有新意,復習過程也不具有針對性,學生只是模仿性地進行訓練,這就影響了復習質量的提升。而復習課和新課相比,難度更大,要注重讓學生對知識的條理性、結構性的歸納整合,因此對其復習策略進行優(yōu)化就迫在眉睫。
1 初三數學復習中存在的問題
1.1 沒有利用知識框架圖
初三數學復習不同于新課的學習,在復習中需要將所有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形成一個又一個的知識系統(tǒng)框架,這樣在進行知識運用的時候就能夠合理進行提取。但是一些教師將復習課依舊按照新課來進行教學,因此復習框架就很簡單,沒有注重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因此學生在運用知識解決具體問題時, 不能從多個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影響了復習的效率。
1.2 復習學案設計不合理
目前許多教師在復習課開展中還存在著學案設計不合理的現象,一些教師的學案設計,沒有注重引導學生對已學知識進行系統(tǒng)總結,而只是將題目列舉出來,這樣學生就不能對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復習整理。一些教師說學生需要了解的內容都在課本上,因此就讓學生多看課本,但是初中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畢竟有限,在自己閱讀課本的過程中不知道哪些是重點,因此閱讀過程也不具備針對性,因此看完一遍課本的效果就很不好。因此教師就需要對復習學案進行優(yōu)化設計,引導學生通過建立知識網絡系統(tǒng)將一些重難點知識點在學案中列舉出來,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能夠系統(tǒng)地對知識進行整理。
1.3 復習題目選擇不恰當
在對復習課題目進行選擇的時候,應該注重通過題目幫助學生分析、思考如何應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建立系統(tǒng)化、規(guī)范化的梳理問題方式特點。但是一些教師在選擇復習題目的時候往往沒有將題目歸類分解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因此學生在學習中對問題解決就感覺比較困難。教師只是單純地對復習題目進行講解,而沒有注重講解這些題目在解決過程中所蘊含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缺少關注學生的思維障礙點在哪里?因此學生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中收獲并不大。
1.4 缺少小組合作的運用
復習課的開展過程要注重學生自己的領悟過程,而小組合作就是很好的一種組織形式,在小組合作中,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以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對題目的解決思路進行探析,這樣學生就參與到復習過程中,主動來建構知識。但是目前許多初三復習課中的小組合作有名無實,在小組中往往是幾個人來發(fā)表意見,大部分的學生依舊是處于聽的狀態(tài),因此大部分學生并沒有分享到小組討論的思考樂趣,復習效果并不好。
1.5 復習目標確定不合理
初中數學復習課的目標,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知識和技能的提升,還應該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這幾個方面。一些教師在課堂中只是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因此一上課就是不斷讓學生進行舊題總結、做新題,整個課堂中學生不斷處于做、聽、抄、背的狀態(tài),而教師則是忙于出、講、改、評的狀態(tài),而沒有注重學生在復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調動,因此教師常常會感到很困惑,為什么自己講了無數遍的題目學生還是會出錯。這就需要教師在確立復習課目標的時候,從教材本身特點、教學過程矛盾、學生學習心理等角度來進行分析,關注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復習過程,這樣復習效率才會提升。
1.6 復習課型選擇不合適
教師在復習的課型選擇上還存在著一些不足。目前復習課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先對基礎知識點的框架進行總結,形成知識網絡以后,然后給學生一些針對性的題目讓學生來進行練習,而另一種是教師給學生一些典型性的題目,讓學生直接對這些題目進行解決,然后對題目中所蘊含的知識點、思維方式以及解題規(guī)律進行總結。這兩種上課模式是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態(tài)而進行選擇的,第一種模式適用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而第二種模式適用于基礎較好的學生。但是目前許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并不了解,因此隨意選擇課型,這就可能造成學生在復習課中出現一些不適應的狀態(tài),例如讓基礎不好的學生直接來解決問題,學生往往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這就會讓學生感到一種挫敗感。
2 完善初三數學復習的策略
2.1 優(yōu)化復習目標
復習課的有效開展需要合適的教學目標的指引,教師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不應該單純以知識的學習為唯一目標,而應該注重三維目標的整合,注重學生數學與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讓學生通過數學復習以提升其思考能力。
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數學“相似三角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在確立教學目標的時候,就可以確立為“讓學生熟練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在證明中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思維的嚴謹性?!边@樣在課堂教學的開展中,教師會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不是讓學生做多少題,而是讓學生從一道題目中能夠學會多少知識,即使一節(jié)課只講一道題目,只要學生能對這個題的解題思路、輔助線的作法、定理的運用進行熟練掌握,這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學生以后再對相似三角形相關問題進行證明的時候,也會按照一定的思考規(guī)律進行分析,學生就不會再對相似三角形的證明產生恐懼。
2.2 優(yōu)化學案編寫
教師在對學案進行編寫的時候,要注重對問題解決重難點的提取。教師可以將學生已經學過的知識點和與問題的解決串起來,注重概念、公式、定理之間的聯(lián)系,讓學生通過學案能夠形成良好的知識構建體系,可以在實施框架中來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解決問題,這樣復習規(guī)范,學習效率就會提升。
比如在對“函數”這部分內容進行復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正比例函數、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放在一起來進行復習,讓學生從解析式、圖像、定義域、性質等角度來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就會對函數有整體的系統(tǒng)認識,就會避免一些低級錯誤的出現,比如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域十分關鍵,學生在進行整體復習以后就能避免錯誤的出現。在對一次函數進行復習的時候,就可以將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聯(lián)系起來進行復習;在對反比例函數進行復習的時候,就可以將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和分式的意義聯(lián)系起來進行復習。這樣就會將零散的知識點結合聯(lián)系起來,幫助學生找到各部分知識點之間的構建聯(lián)系。
2.3 開展專題復習
專題復習的過程就是將從一個小知識點擴展到一個大的單元的學習,這樣就有利于學生對整體知識的掌握,也能夠了解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區(qū)別。在專題課復習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進行,避免對學生進行硬性傳輸,在學生自己進行總結的基礎之上教師再給學生進行系統(tǒng)梳理的總結,這才會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在對“銳角三角函數”這部分內容進行復習的時候,一些學生在總結的過程中主要是將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以及特殊銳角三角函數值進行了總結。而最后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總結的時候,還幫助學生總結了互余角的異名三角互換、同名三角函數間的關系進行了總結,還指出學生在對特殊銳角的三角函數值進行記憶的時候,并不需要死記硬背,而是結合直角三角形來進行記憶,這樣學習效率就會提升。再比如對圓這部分內容進行專題復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圍繞“一項特性”(對稱性)、“兩個要素”(圓心和半徑)、“三個元素”(弦、弧、角)、“四種位置”(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三角形與圓的位置關系、圓與圓的位置關系)、“五種計算”(正多邊形的計算、弧長計算、扇形面積計算、圓錐側面積的計算、陰影面積的計算)來進行復習,讓學生通過這幾個關鍵詞將知識點串聯(lián)起來,這就便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2.4 開展課堂合作
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來進行學習,在每個小組中應該有能力較強、中等、一般以及較差的同學,在小組中每個同學的分工不同,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學生的復習任務就會得到較好地解決。而在通過小組合作來進行復習的時候,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學習興趣,盡量保證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比如在對“圓”這部分內容進行復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展小組合作進行總結復習。每個學生分塊來總結知識點,一些學生對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進行總結,一些學生對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進行總結,而一些學生對三角形和圓混合題目進行總結。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學生發(fā)表自己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比如一些學生認為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的知識點很重要,因此也進行了大量的復習,但是一些學生就指出在目前的課改中已經弱化了圓與圓這部分內容,也不再作為考試的重點,經過這樣的討論過程,學生就能及時知道自己在復習中存在的問題,積極進行改正,從而提升復習的效率。
結論
綜上所述,初三中考復習是學生參加中考前的關鍵階段,教師就需要對數學復習策略進行優(yōu)化,及時讓學生發(fā)現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漏洞,并且尋找合適的解決方式。但是備考復習方法雖多,還需要學生進行不斷的練習,在練習中學生才會將這些知識點系統(tǒng)梳理轉化成自己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對知識點進行靈活運用達到通過有效復習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學會如何正確系統(tǒng)梳理構建知識網絡的思維方式,掌握好學習數學提高數學素養(yǎng)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