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剛
【摘 要】我國實行的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德育。自古以來就有“先成人,后成才”的說法,而語文課程本身兼具人文性、思想性,對學生人格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發(fā)展都有重要影響。初中階段正是學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在實行德育的過程中,初中語文課堂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滲入德育。
【關鍵詞】初中階段 語文教學 德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76
教育是人類有目的地培養(yǎng)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文化、傳遞生產與社會經驗的一種途徑,我國開展的教育是素質教育,要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fā)展。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需要,有目、有計劃、系統(tǒng)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的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簡言之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初中是學生格形成的重要階段,而初中學生本身自制力比較差,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也不足,因此也是學生容易產生錯誤行為的階段,有些學生甚至因為一時失足而造成了終生遺憾,所以在初中階段進行德育是至關重要的?!墩Z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明確規(guī)定:“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自古以來就有“文以載道”的說法,而今天的課程標準也給了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個明確的任務,那就是在語文教學中,不僅注重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和聽、說、讀、寫等能力的培養(yǎng),還要滲透德育。
一、緊密結合教材進行德育滲透
我國語文教學所選用的教材都是通過精挑細選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能展現(xiàn)中國大好河山和優(yōu)秀歷史文化的經典篇目,教師應該好好利用語文教材的這一特點進行德育滲透。
(一)介紹作者,發(fā)揮榜樣作用
自古以來鑒賞文章都遵循“知人論世”的原則,也就是說在教育過程中首先要給學生講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大致的人生經歷。初中階段的學生處在身體和思想開始發(fā)育的階段,比較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對是非對錯的鑒別能力不足。因此,教師可以乘此機會教導學生哪些行為是提倡的,哪些行為是堅決不能去做的。尤其是中國的許多文人作者都有著非常高尚的情操,如魯迅先生為拯救國民三次更改志愿等,語文教師就應該利用好類似的事例,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學,使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把自己的志向與國家聯(lián)系起來。此外,在學習《有的人》時,教師更是要強調是非對錯,避免學生形成自私自利的風氣。
(二)講解課文,發(fā)揮熏陶作用
欣賞美好河山,增強民族認同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感受祖國美好的河山,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所介紹的景致圖片,增加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應該帶領學生反復誦讀文章,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教師應該發(fā)掘語言的表現(xiàn)力,帶領學生體會漢語言文字的魅力,發(fā)揮課文的感染力,通過講解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般,真正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美好和偉大,從而增強中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認同感,使中學生熱愛自己的祖國。
(三)品味課文內涵,傳承民族精神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漫長的歷史中也產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更是浩如煙海、燦若繁星。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需要學習大量的古代詩詞、古代寓言故事、文言文等,而這些經過歷史長河地淘瀝而流傳下來的名篇佳作中蘊含的思想也正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多嵢速I履》《刻舟求劍》等寓言故事歷經千年仍然向我們揭示出深刻的真理,《論語》更是古人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即使是在經濟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仍然是現(xiàn)代人為人處事的“教科書”。因此,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教材傳承的民族精神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
二、利用寫作教學進行德育滲透
寫作是檢驗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方式,也是表情達意最好的方式。寫作不僅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進行德育的有利工具。魯迅曾說:“寫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但更需要進步的思想與崇高的人格?!苯處熆梢岳脤懽鞯倪@個特點布置給學生既可以擴展思維,又與思想道德教育有關的作業(yè),比如讓學生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并寫觀后感,讓學生在假期參加愛國實踐或者游覽戰(zhàn)役紀念館、紅色遺址等等后寫下體會,在開學以后再在課堂上交流。
三、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德育滲透
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工作一定要落實到實際生活中,聯(lián)系社會實際進行對學生的德育滲透。在教學活動中,我們教師不能只鉆研教材而不出象牙塔,也要與時俱進,關注社會熱點。在當今社會生活中,很多人因為道德觀念淡薄、品行不端而對社會和他人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教師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擔,一定要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實例,對學生采取正面引導、說服教育的策略,用一些先進人物去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培養(yǎng)中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提高中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避免他們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嚴格要求自己。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鄙頌榻處熞鸬搅己玫哪7蹲饔?。
四、抓住平時的小機會進行德育滲透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內容廣泛、思想豐富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而恰好語文學科的教學也是瑣碎而細致的,需要學生進行不斷的積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不是要占用語文課堂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像日常積累語文知識一樣。因此,教師不能放過任何一個可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小機會,用言簡意賅而又發(fā)人深省的話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正確的思想,學會正確的價值觀,就像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總之,語文教師應該緊密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尤其是要充分發(fā)揮漢語言文字的魅力,充分挖掘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精華,并與當今的時代精神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提高學生辨別是非對錯的能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成為一個適合時代的人才。而為國家培養(yǎng)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彩俏覀儚氖抡Z文教育的工作者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