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雪
摘 要:在話語分析的研究領域里,話語標記是近年來學者所熱衷研討的課題。人們的日常交談或者電視節(jié)目的對話,出現(xiàn)話語標記也是很常見的語言現(xiàn)象,這些話語標記是很難從句法功能方面來分析解釋的。文章以轉寫對話式相親節(jié)目《非誠勿擾》的話語語料為研究對象,分析出現(xiàn)在節(jié)目對話中的話語標記“來”,并將仔細地說明它處于對話中的位置,具有的功能以及特殊的表現(xiàn)形式。
關鍵詞:話語標記 來 功能 表現(xiàn)形式
在現(xiàn)代漢語中,對于“來”的研究,大多是關于其作為動詞或助詞的句法功能。但是對于出現(xiàn)在日常生活對話中的一些語言現(xiàn)象,如“來,我們歡迎陳教授”這樣的句子,如果按照上面的研究討論,要如何解釋“來”在句子中應作為哪種句子成分以及它的表現(xiàn)的具體詞義應該是什么呢?這時我們不妨從話語分析的角度來看,將會得到更合理的解釋。
一、話語標記的定義
Fuller指出確定話語標記應滿足以下兩個標準:一是將認為的話語標記從話語中移去,它所關聯(lián)的語言成分仍具有原來的語義關系;二是去掉標記語后的話語仍然合乎語法。根據(jù)這兩個標準,我們分析一下“來”,以確定它是否可以作為話語標記。例如,“來,現(xiàn)場的所有朋友,揮手好嗎?”按上面的說法,去掉位于句首的“來”之后,無論從語義關系還是語法層面,對原句都沒有造成影響,這時我們就可以確定“來”為話語標記。下面要討論的有關“來”的內容,都是以《非誠勿擾》節(jié)目中主持人孟非的話語語料為研究對象的。
二、話語標記“來”的功能及位置
(一)提示受話者,引起他人注意的功能
《非誠勿擾》屬于對話式的相親節(jié)目,對話多以主持人與在場的24位女嘉賓和到場的男嘉賓為主。于是當主持人與嘉賓進行話語交談時,就會存在多個受話對象。而主持人想要確定將要提出問題的女嘉賓或者提醒其他受話者關注此時開始說話的女嘉賓時,就要采取一定的策略,以達到提示了具體受話者的同時,還能引起他人的注意的目的,這時主持人通常會在要具體表達內容的前面加上“來”。例如:
(1)主持人:來,任婧。
(2)主持人:來,7號。
(3)主持人:好,來,我們歡迎(8號女嘉賓)。
(4)主持人:來,我們介紹一下新人(2號)。
例(1)和(2)中,主持人采取“來”后加女嘉賓名字或者代表女嘉賓的編號的方式,以明確具體受話者。而例(3)(4)中,“來”既提示了具體的受話者“8號女嘉賓”和“2號新人”,也提醒了其他嘉賓關注,同時,話語也是為了突出后面的內容“我們歡迎”與“我們介紹一下”,從而拉近了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距離。倘若將例句(1)改成“請任婧提出問題”或者直接去掉“來”,將例(3)改成“有請并歡迎 8號女嘉賓”,就會讓人感覺氣氛過于嚴肅和正式,從而增加了女嘉賓自身的壓力與緊張感。
在提示具體受話者,同時引起他人注意這項功能時,以上幾個例句中,“來”不同于作為動詞和助詞時的表現(xiàn),它作為話語標記的位置大多是位于句子的開端。位于句首的“來”加上后面具體的受話者,使人感覺很簡潔,又有親和力,這也符合了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另外,此處的“來”并沒有什么明確的詞義,它更多地表現(xiàn)出強調突出的效果,此時有它無它在詞義與語法方面并不會造成什么影響,也不會給人們的理解造成困擾。
(二)話輪轉換的功能
“話輪”這一概念是美國的社會學家Harvey Sacks提出的,他指出了在會話過程中,說話者對受話對象說出某種具有交際功能的話語,接著受話者做出反應并給予回饋,于是就形成了話輪。在此基礎上,他又提出了“話輪轉換”這一重要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或者電視節(jié)目對話中,話輪轉換的過程很重要,能夠使用合適的話語標記進行話輪轉換,是一門藝術。作為主持人,在節(jié)目中將自己的話輪轉向另一個人,是給在場嘉賓發(fā)言的機會,也是將話語權交由對方進行。例如:
(5)主持人:來,請8號女嘉賓發(fā)表獲獎感言。
女嘉賓:(回答)
(6)主持人:來,再說兩個。
男嘉賓:沒有了。
在這兩個例句中,主持人話語中的“來”作為話語標記,有話輪轉換的功能。從例句中可以看出,此時的對話可以發(fā)生在兩人之間,也可以是發(fā)生在兩個以上受話者的條件下。但是,需要強調的是發(fā)生在兩人之間的對話,必須要以受話者明確為前提。如例(6)中的“再”說明之前的對話就是發(fā)生在主持人與男嘉賓之間的,這時主持人使用“來”,是為了提示受話者進行下一話輪。而例(5)中的受話者則是24位女嘉賓,在主持人的話語結束時,決定進行下一話輪的不是在場的24位女嘉賓自己,而是由主持人選擇誰來完成這一話輪,這時采用話語標記“來”作為話輪轉換的一種標志,將話輪傳遞給受話者,同時也有提醒具體某一受話者進行下一話輪的作用。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對話過程中,主持人為爭取自己的話語權,需要從說話者那里搶奪話輪,從而來實現(xiàn)話輪轉換。例如:
(7)黃磊:他要不要有家庭,要不要有……。
主持人:好,來,我們討論一下這個事。
在這樣的對話交談里,進行話輪轉換時沒有挑選具體的受話者,黃磊的話語還沒有說完,在沒有放棄自己的話語權之前,主持人就開始爭取了自己的話語權,從而打斷了別人話語的進行。這時主持人為爭取話語權而使用話語標記“來”。這時的“來”不僅有話輪轉換功能,還重在表現(xiàn)出主持人的意圖。作為主持人深知節(jié)目對話受時間和進程的限制,于是,主持人需要有靈活的頭腦,需要懂得采取一定的話語策略來爭取自己的話輪,使用“來”就既是一種話語方式,也是一種話語策略。既比較有禮貌的結束上一話輪,同時為自己爭取了話語權。
話語標記“來”在表現(xiàn)該功能時,其位置既可以位于句子的開端,如(5)和(6),也可以處于中間位置,如例(7);另外,它可以位于首話輪中,這時有示意下一話輪開始的功用,從而實現(xiàn)話輪轉換,也可以處于第二個話輪中,則有示意上一話輪的結束,爭取自己話語權的功用。在語義上,同樣沒有明確的詞義。
(三)話題轉換的功能
Maynard認為話題轉換就是指在會話的過程中,交際者從原話題轉到新話題的一種過渡過程。對話交談過程中,話題的接續(xù)是正常的表現(xiàn)形式,但是,有些時候聽話人不想再繼續(xù)該話題,于是試圖打斷說話者,結束該話題從而實現(xiàn)話題轉換的目的。例如:
(8)主持人:來,等一會兒,我說一句,看下一條片子。
(9)主持人:好,來,了解一下男嘉賓的情感經(jīng)歷。
(10)主持人:來,你們(黃磊、黃菡)看一下,這個青年才俊的問題出在哪?
想要知道話題轉換功能在這些例句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首先,我們要了解《非誠勿擾》這類對話式相親節(jié)目的大致流程,該流程分為“愛之初體驗—愛之在判斷(男嘉賓基本資料)—情感經(jīng)歷—愛之終決選(朋友采訪)”四個部分,后三部分均有VCR影像播放。對于這幾方面的對話所談論的話題必然不同。由于這是電視節(jié)目,肯定有時間和進度的限制,所以每個步驟的話題所談論的時間也很有限。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話題的接續(xù)是常規(guī)的表現(xiàn)形式。但在節(jié)目的錄制過程中,主持人對嘉賓的話題不可能做到完全接續(xù)。不免會出現(xiàn)一些突發(fā)的狀況,比如受時間的限制,主持人必須搶奪話語權,來轉換話題,如例(8)和(9),句中使用“來”作為轉換話題的標記。雖然從禮貌的角度看,這是不對的,所以只能將不禮貌的程度降到最低。再如例(10)中,對話原本討論的話題是男嘉賓情感失敗經(jīng)歷的問題,而主持人又巧妙地將話題轉到“問題的根源在哪”,這時主持人的話語中出現(xiàn)了“來”作為話題轉換的信號,來提醒受話者。
“來”作為話語標記,就是主持人發(fā)出的話題轉換的言語信號,從而結束上一話題的討論,開始下一話題。在這項功能上,“來”所處的位置和上面講述的大致相同。
三、“來”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
首先,我們先來看以下幾個例子。
(11)女嘉賓:……你怎么知道沒燒焦(餅干),第一次都會燒焦的。
主持人:來來來,臺上有做過餅干的沒有?
(12)女嘉賓:孟爺爺,我按錯了,所以我其實是想爆燈。
主持人:哎呀來來來。
(13)主持人:我要幫你拿東西嗎?
男嘉賓:不用,可以開始了嗎?
主持人:來來來。
(14)主持人:來來來,10號發(fā)表一下獲獎感言。
(15)主持人:來來來,我跟你說一下,你別那么痛苦。
(16)主持人:來來來,對于這個人類難題,黃菡老師又沒有什么辦法?
在以上例句中,采用的形式都是“來”的重復,在語音上具有短而快的特點,在位置上看,有的位于對話中小句的前面,還有的對話直接使用“來來來”作問句的回答,沒有后續(xù)成分,它的功能大致和前面類似。但是,作為話語標記,它沒有明確的詞義,因為用在不同的情景對話中,聽話人對此的理解不盡相同。
在例(11)中,主持人使用“來來來”的語境是臺上的女嘉賓說話非???,不給對方留下說話的余地,于是,主持人打斷了女嘉賓的話語,來爭取自己的話語權,也是在提醒對方,這時“來來來”是我們可以理解為主持人在打斷女嘉賓話語,從而實現(xiàn)提示對方的功能。而例(15)中“來來來”則有勸慰的意味在里面,例(16)“來來來”具有催促的意味。
在例(13)(14)中的“來來來”是單獨使用的,主持人說的時候,表明的意義可以理解為“可以,請”等,而對于受話對象來說,大致可以將它理解為主持人同意自己的行為。
從話語分析的角度來看,如果能夠很好地分析對話交談中話語標記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同功能,對于說話人與受話人之間的順利溝通與交流會有很大的幫助。本文通過對《非誠勿擾》主持人的話語中出現(xiàn)的話語標記“來”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了“來”具有提示對方、引起他人注意、話輪轉換以及話題轉換的功能。對于類似的語言現(xiàn)象,換一個角度分析可能會得到更好的證明與解釋。
參考文獻:
[1]許家金.話語標記的現(xiàn)場即時觀[J].外語學刊,2009.
[2]吳燕俠.“來”的話語標記功能及形成機制[J].語文知識,2012,(2).
[3]劉艷麗.口語交際中的話語標記[D].杭州:浙江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4]代樹蘭.電視訪談話語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5]李曉琳,唐名剛.話題轉換的方式與技巧[J].新聞愛好者,2011,(17).
[6]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現(xiàn)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