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玲
【關鍵詞】教學設計 品德與社會
分享的快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A-
0062-02
一、教材分析
《分享的快樂》是人教版品德與社會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三課的內容。本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在合作中的活動為基礎,力求將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相融合,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讓學生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進而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使學生深化對分享的認識,學習怎樣與人交流、合作、分享,認識到學會分享是一種人間真情的交流和心靈的溝通,在參與、合作中體驗分享,并充分體會由此帶來的快樂。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大多喜歡學校生活,愿意與同學交流,樂意結交朋友。但有些學生依然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他人,與人分享的意識較弱。雖然他們樂意參加集體活動并表現(xiàn)出極大的熱情,但同時也表現(xiàn)出自私、任性、欠缺禮貌的一面。在課堂上,教師如果能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調動以往的生活經驗和個人體驗,并說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表達自己的感受,會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到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從而發(fā)自內心地愿意與他人分享。
三、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準備及教學課時
教學目標:(1)懂得什么是分享,愿意與他人分享。(2)在活動中學習合作與分享,培養(yǎng)合作精神,感受分享的快樂。(3)感悟分享是相互關愛的一種體現(xiàn)。
教學重點:體會分享的快樂。
教學難點:愿意與他人分享,理解分享是快樂的。
教學準備:(1)課前,讓學生將一兩件心愛的物品帶到課堂上。(2)畫有6個圓的紙張。(3)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師生暢談生日
1.師(出示圖片):你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圖上有小朋友圍著一個蛋糕,蛋糕上的蠟燭點燃了……這是小朋友在過生日!
2.師:對,這是一位同學生日當天拍下的照片。相信我們班的同學也有過這樣的經歷。能跟大家說說,你是怎么過生日的嗎?(指名幾個學生回答)
3.師:老師從大家的交流中感受到,沒有一個同學愿意一個人過生日,你們來說說這是為什么?(指名幾個學生回答)
4.師:是呀!大家一起吹蠟燭、吃蛋糕,這就是分享?。ò鍟悍窒恚┟總€人都希望在生日當天和大家一起分享成長的快樂,所以分享是快樂的。(板書:的快樂)
(二)體驗活動
活動一:我們班的“分享日”
1.師(過渡):既然分享能讓人快樂,不如就把今天定為我們班的“分享日”吧。你最希望跟大家分享什么呢?(指名3名學生回答)
2.師:老師看到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想和大家分享了,現(xiàn)在就把你們帶來的東西在小組里分享吧。
活動要求:(1)學生在四人小組內展示自己的物品,在組內輪流分享,其他同學注意傾聽。(2)說一說哪位同學的分享最難忘,并在全班展示。
師(溫馨提示):交流時請愛護其他同學的寶貝哦!分享時要注意傾聽哦!
(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小組展示)
3.師:哪個小組想和大家進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