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英
昔日,在幾乎看不見人的黑色轎車里,一張固定的車牌號就是身份的識別器。如今,“公車改革稀釋了機關干部的優(yōu)越感,官轎子文化也被打破?!?/p>
年初市里開大會,黃凡開上自己新買不久的白色標致將領導送到會場。領導是副廳級正職,黃凡是領導的秘書。車改后,地市副廳級“相對固定用車”待遇被取消,黃凡的領導在市內的出行不再有公車接送。
散會后,黃凡發(fā)現(xiàn),原來開大會時樓下停車場上是清一色的黑色奧迪或者帕薩特。眼下,樓下卻停了五花八門的車,什么樣的都有,公交站牌前也站了許多人。
昔日,在幾乎看不見人的黑色轎車里,一張固定的車牌號就是身份的識別器。如今,“公車改革稀釋了機關干部的優(yōu)越感,官轎子文化也被打破?!?/p>
新的景象悄然發(fā)生。多年難解的公車改革,從2015年底開始,自上而下,勢如破竹。
買車與學車
車改后不會開車的干部,不在少數(shù),陳廣運和林增就在此列。
林增是某省直機關副局長(副廳級),車改之前坐了十幾年公車。年過50的林增不會開車,車改后的第一天,沒有司機再在樓下等候,不大適應的林增蹭著夫人的車去上班了。林增告訴記者,前不久自己買了一輛新能源汽車,馬上準備去學駕照,“新能源汽車環(huán)保,在市區(qū)內也足夠跑啦?!?/p>
和林增一樣,任職某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的陳廣運,同是一位不會開車、年過50的“中老年”。車改之后,上下班及出行變得不便,陳廣運想著要去學車。以前陳廣運坐在有駕駛員的轎車里,看到路上復雜的車況“心里都怕怕的!”
下定決心學車的陳廣運很擔心自己能否順利拿到駕照,尤其看到網上關于“學車不是學出來而是被教練罵出來”這樣的討論時,心里更沒底。不久后,在交通局朋友的“關照”下,即便陳廣運因為年齡大,反應比同車的年輕人要慢一點,“教練也一直很客氣,對他很照顧,留給練車的時間比其他學員稍長一點?!蓖嚨囊晃粚W員說。經過幾次練車之后,陳廣運感覺學車沒有想象中那么難。
黃凡的領導在車改后一直步行上下班。遇上天氣不好刮風下雨時,黃凡會主動開車將領導先送到家。“下班后領導是否需要送也主要是自己問的多。”黃凡并沒有在意繞路的耗油與多花的時間,他更愿意設身處地為領導著想,“尤其單位離家較遠、天氣惡劣時,出行的確不便。遇到開會較多的領導,有時候同事也會輪流送一下。”
在黃凡的觀察里,公車改革是大勢所趨,對于被取消固定車輛的人來說,雖然短期內有不適應,但大部分是認可的?!皼]有車了也不會覺得面子上掛不住,因為大家都一樣了?!?/p>
視角下移至基層,某縣農委主任李青告訴《決策》:“一年四季,時間不同出行方式不同。春天騎自行車,夏天騎電瓶車,秋冬天開私家車?!睋钋嘤^察,在縣城機關上班的人,有車一族已經越來越多了?!膀T電瓶車上下班的也不少,電瓶車小巧輕便又環(huán)保,大街小巷都好走,速度也很快?!?/p>
在鄉(xiāng)鎮(zhèn)上,因為多數(shù)時候需要下鄉(xiāng),某鄉(xiāng)鎮(zhèn)紀委書記高盛告訴記者,開私家車下鄉(xiāng)每個月會多出一兩百元的油費,“對這一兩百元我也無所謂,因為你下鄉(xiāng)不開車帶人,還怎么領導下面的人干事呢?”副鎮(zhèn)長陳華也說:“在基層,鄉(xiāng)鎮(zhèn)干部還有個職能就是駕駛員,下鄉(xiāng)都是開私家車帶人?!?/p>
車改以來幾個月時間里,身兼辦公室主任的黃凡,審核通過了40多次用車申請。黃凡介紹說:“從我們單位用車來看,公車改革主要對市內出行影響多一點,公務出差用車影響不大。”
“線上+線下”的新組合
公車改革的路上,沒有誰會選擇逆行。多數(shù)地方都采取公務用車服務平臺統(tǒng)一調度、管理的方式,來為公車改革提供后續(xù)保障。
以安徽省為例,安徽省公務用車管理信息平臺與各地公車服務中心,成為公務出行用車的“線上+線下”組合。整個用車的流程為:用車人提交用車申請——本單位審核——公務用車后臺接收訂單進行派車——派車信息同時發(fā)至申請人與駕駛員的手機。
在公務用車后續(xù)保障方面,各地也在摸索中形成新的規(guī)則。
朱蕓是某市直公車服務中心的調度主管。去年底該市車改后的第一天,朱蕓至今印象深刻?!罢{度中心運行的第一天,電話鈴聲、手機鈴聲此起彼伏,大家手忙腳亂,整個中心都炸開了鍋,機關事務管理局的領導也在現(xiàn)場指揮應對。此前,我們做了大量的培訓、測試、模擬與規(guī)制,當?shù)谝惶煺嬲絹頃r,并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整個人特別緊張?!敝焓|回憶道。平臺申請的第一天,用車申請人遇到各種問題的、擔心車子沒有預定成功的,都會再打電話來咨詢與確認。這天,周蕓看了下通話記錄:光手機上就有50多條。
一周后,周蕓和同事們漸漸把流程理順,將規(guī)章制度進行了修訂,應付起來變得得心應手。朱蕓笑著說:“事后才發(fā)現(xiàn),熟練之后接訂單、調度車輛并不是最難做的環(huán)節(jié),更難的則是與用車申請人之間的溝通以及車輛的維修、保養(yǎng)與事故處理等?!?/p>
朱蕓介紹,用車高峰期一天的訂單有五六十個,淡季時平均每天30單左右。朱蕓所在的公車服務中心目前有114輛車,45名駕駛員,車型包括轎車、商務、越野、中巴和大客,這一支公車隊伍將為全市70多家單位服務。
在技術的輔助下,公車管理變得智能化。“所有的公務用車都要通過這一平臺申請,每臺車上都會安裝車載終端記錄行車軌跡?!敝焓|介紹,用車申請人可以在申請中備注需要的車型,也可以自選駕駛員。
“駕駛員的年齡都在30歲至45歲之間,幾乎都是車改前服務于各機關單位的駕駛員。有的單位在申請用車時,也會主動申請以前的老駕駛員。”朱蕓分析,“申請老駕駛員有很多好處,比如駕駛員比較熟悉用車人的習慣,也會有針對性地做好出行準備。如林業(yè)局用車,要上山進鄉(xiāng),哪里能進山哪里要拐彎,老駕駛員一清二楚,而對于沒有去過的駕駛員來說,可能連路都摸不清。”
每天下午三點是朱蕓接單的“忙時”,而第二天早上8點則是出車頻率最高的時候。在此起彼伏的電話聲中,朱蕓也經常會接到表揚電話,“有表揚駕駛員開車平穩(wěn)的,有表揚駕駛員考慮細致的,也有表揚駕駛員會聊天的,各種表揚的都有?!敝焓|笑著說,這也是她和同事們一天輕松開心的時刻,除了工作獲得肯定,表揚信還會為駕駛員帶來考核加分。
有一件事,讓朱蕓記憶猶新。“一次一位領導出差去合肥,一路上,這位領導與駕駛員很聊得來,于是返程時特地讓辦公室主任繼續(xù)預訂這位駕駛員。辦公室主任電話里聽岔了,以為是說不要這個駕駛員,就重新申請了另一位司機。后來領導收到信息一看不是原先的駕駛員,問是怎么回事,辦公室主任又打來電話說,很抱歉聽錯了,還需要上次的那位駕駛員?!敝焓|娓娓道來,“此后領導還特意打電話給駕駛員解釋這個誤會,很關心駕駛員的心情。”
包括這件事在內,朱蕓也發(fā)現(xiàn):“公務用車人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相較車改之初,更能理解調度人員和駕駛員的工作,處處很客氣也很尊重?!?/p>
公車調度平臺經過一段時間積累后,用車信息也已形成一個數(shù)據庫。朱蕓從中還得出一些工作技巧。有一次市委組織部組織了一項涉及十多個單位參與的活動,在用車事宜上,組織部的原則是讓各單位自行解決用車問題。隨后,朱蕓的調度平臺上接到了超過十多單出發(fā)點、出發(fā)時間及目的地相同的訂單?!拔也聹y這有可能是一次集體出行,于是找到牽頭單位打電話確認?!贝_定后朱蕓與對方協(xié)商將十多輛轎車改為一輛大巴車,“對方很滿意,說坐一輛車更好,大家相互之間還能聊聊天?!?/p>
車改后,如何做到既節(jié)約資源又提高效率、如何做好公務用車后續(xù)保障成為一項新的重要命題。對于公車服務中心將來是否走市場化道路,朱蕓告訴《決策》:“還在待定中,目前我們都屬于聘用制。”
“車改后”的新問題
像剝筍一樣,公車改革正在一層一層完成。
據了解,安徽省內地市級車改基本就緒,部分區(qū)縣也正在實施。多地的公車改革被當作2016年改革的第一槍在積極推進中,縣域車改動員大會則較集中地在3月份前后舉行,一位車改領導小組組長曾在動員大會上表態(tài):“公車改革,既要改成,又要改好”。
事實也顯示出,車改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的改與變,往往是復雜與辯證的。
長豐縣杜集鄉(xiāng)紀委書記朱迎春告訴記者:“以前講公車,就是三個三分之一,領導辦公三分之一,領導家事三分之一,駕駛員三分之一。雖是調侃,但基本就是現(xiàn)狀,公私兼顧?!?/p>
含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田斌鋒告訴《決策》:“車改之后,自己感覺非常輕松,沒有每天安排車輛、照顧不周的壓力;沒有經常被要求保養(yǎng)、維修、加油的煩惱;也沒有看著浪費心疼卻礙于情面、三緘其口的無奈。”
毋庸置疑,車改遏制了公車浪費與公車私用。嚴管的氛圍下,沒有人會再去冒公車私用的風險。不過,車改后一些新的憂慮也顯現(xiàn)出來。
“從上面下來調研的大幅度減少了?!睆氖〉绞锌h,調研減少的現(xiàn)象無一例外地相同。
林增告訴記者:“調研減少現(xiàn)象雖與用車不是直接關系,但用車是影響因素之一?!绷衷鎏寡?,“省里改了市里也改了,你到人家那里去,人家也不方便?!?/p>
在林增的印象里,以前的調研“客觀上存在多和濫,干擾基層、騷擾基層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钡瑫r認為“很多必要的調研也是應該的。現(xiàn)在除了很必須很必要的下去外,更多的是通過文件資料傳遞信息,包括會議、開視頻會,這種方法很便捷,傳遞意思也很明確。反過來思考,它又是與當面去布置是有差距的。文件資料看得再多,紙上得來終覺淺,跟實際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還是有差距的?!?/p>
林增還告訴記者:“你不深入調研,人家給你寫上來的東西都是官話成分多。車改之后,重點工作重心任務會選擇下去調研,像這樣的調研申請用車是有保障的,但保障也是有條件的,另外還需要努力爭取。不像從前,想好了問題協(xié)調好了隨時都可以走?!?/p>
除此之外,基層干部以及與基層對接密度大的部門干部對公車改革的擔憂相對更多一點?!皩τ陂_發(fā)區(qū)和一些業(yè)務部門來說,需要經常深入企業(yè),最遠的地方有近50公里,坐公交車需要一兩個小時,打的需要一百多元,每月車補是遠遠不夠用的。”一位問卷調查對象留言說。
朱迎春透露,一碗水端平很難做到,也存在部門受車改影響工作的。“比如需要上級驗收的,上級部門說‘沒車,我去不了。實在沒辦法,我們就只能派車去接一下,因為很多事情是你去找上級部門,而不是他們來找你?!敝煊禾寡?,“時間上我們拖不起,一項工作在手上耽誤了,項目資金可能就撥不下來。”
車改正在向基層末梢延伸,改革前進中,欣喜與憂慮同在。對于車改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將來如何消解,林增說:“也只有通過改革的辦法來解決。”
(文中黃凡、林增、陳廣運、李青、朱蕓、高盛、陳華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