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嶺
【摘 要】三分文章七分讀。這句話流傳至今,不難看出古人對讀的重視。它不僅在讀書的量上給出一定的指標,還深層次地強調(diào)了讀書方法的重要性。新的語文教材重大改動之一在于強化誦讀,明確地增加了背誦的數(shù)量。由此可見,朗讀在整個語文活動中有著不容小覷的地位。
【關鍵詞】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豐富想象
朗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戶,它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悟蘊藏情感的最佳途徑。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見,朗讀能夠使學生感知語言文字,領會文章的深層含義和美學特色,增強語感和思維能力。所以,語文教學要加強朗讀基本練習,運用好的朗讀方法,激發(fā)學生朗讀情趣。但是仔細觀察我們的課堂,朗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因此,我們應重視指導學生在讀準、讀通文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朗讀教學,優(yōu)化朗讀教學。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讀出個性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碑攲W生初步具備了一定的朗讀能力并且對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認識之后,范讀、領讀和齊讀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著孩子們個人的感情表達,不能滿足他們的表現(xiàn)需要。這時,學生們渴望根據(jù)自己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方法,結(jié)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通過朗讀時富有個性的語氣、感情處理來表達各自對文章的體會和見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
例如淺顯易懂,利于抒發(fā)感情的課文,可指導學生自由體味,自由朗讀,讀后適當開展“向老師的范讀挑戰(zhàn)”活動。評比時不必以教師的范讀作為唯一標準,只要學生感情處理恰當就可算挑戰(zhàn)成功,給予適當鼓勵。像《我們愛你啊,中國》《安塞腰鼓》這些文字優(yōu)美、富有文采,能喚起人們美感和激情的文章,可讓學生配樂誦讀,讓他們伴著音樂的旋律,讀出自己的感受;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可指導學生分角色讀出人物不同的感情……有效的朗讀指導隱而無痕,潤物無聲,就像春雨點點,沁入學生的心田。讓學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圍中,體味作者的感情,把握作者的脈搏,讀出文本中固有的語氣語調(diào),再現(xiàn)文本中固有的形象,表達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讀得情意濃濃,讀得眉開眼笑,讀得興高采烈,讀得熱淚盈眶,讀得潸然淚下。“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葉圣陶語)。正如清代學者劉大櫆所說“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爛熟后,我之神氣即文之神氣”。也就是朗讀《船長》,我就是雨果;朗讀《望廬山瀑布》,我就是李白……我的語文課堂,因?qū)W生流光溢彩的朗讀而精彩!
二、感情范讀,激發(fā)興趣
教師在范讀課文的時候,學生可以視其人,聞其聲,直接領略語氣、語調(diào)和表情,進而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感情基調(diào)。一些文質(zhì)兼優(yōu)的課文片斷,通過老師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范讀,可以把文字上無法表達的內(nèi)在情感通過語調(diào)的輕重緩急充分表達出來,或把學生吸引到優(yōu)美的語境中,或使學生對語言有所頓悟,或給學生以整體的感知,或給學生樹立朗讀的榜樣,或讓學生對自己的錯誤有所反省,或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智慧的啟迪、情感的熏陶……
如教學《荷花》一課,在范讀“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小魚從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時,我一邊讀,一邊用右手拿支粉筆展現(xiàn)眼前,慢慢來回涂寫,畫了荷花和荷葉;時而用力輕快大幅度畫蜻蜓的樣子。不時用眼睛窺視學生的反應,發(fā)現(xiàn)學生都用眼睛盯著自己,靜靜地欣賞,學意甚濃。學生的奇思妙想更是令人折服。有的學生說:“蝴蝶飛到我身邊,對我說:‘荷花姐姐你真美??!”有的說:“小鳥飛到我身邊,告訴我一路的趣聞?!庇械恼f:“蜜蜂飛到我身邊,告訴收獲的甜蜜?!庇械恼f:“青蛙蹦到我身邊,告訴我捉蟲的快樂?!睂W生的這種感受是對教師范讀的最好肯定。
三、指導想象,讀出個性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眱和恼Z文朗讀是伴隨著豐富的想象進行的,離開想象的朗讀是貧乏單調(diào)的,毫無生趣的。在朗讀中有了想象,學生就能在腦海里浮現(xiàn)出不在眼前的具體形象;有了想象,學生就能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種種新形象;有了想象,學生就能透過語言文字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瑰麗多彩的文苑,產(chǎn)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的感受,更好地領會文章的內(nèi)容。
小語課本中所選的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好文章,在朗讀過程中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和時間,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感受文章的真正內(nèi)涵?!端l(xiāng)歌》是蘇教版低年級的一首詩歌,歌頌了水鄉(xiāng)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詩歌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給讀者勾勒出了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xiāng)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又使人如聞勞動的愉快歌聲,讀來讓人浮想聯(lián)翩。教學中,我以朗讀教學為中心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品味,讀中想象,把學生帶進一個優(yōu)美的感情世界,在多種感官的協(xié)調(diào)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水鄉(xiāng)的獨特風光和風俗人情,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學伊始,我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水鄉(xiāng)特有的生活情境:白帆點點的湖面、千河萬渠的水景、歌頌水鄉(xiāng)的歌聲等,勾勒出江南水鄉(xiāng)水多、船多、歌多的優(yōu)美畫面,播放歌曲《太湖美》,我有感情地示范朗讀,再引導學生動情學讀。學生一下都被吸引到充滿水鄉(xiāng)氛圍的情境中,極大地調(diào)動了朗讀的積極性。
總之,朗讀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它在小語教學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只有通過教師的悉心指導,學生的刻苦練習,才能真正在小語教學中展現(xiàn)它的魅力!
【參考文獻】
[1]《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年版
[2]丁朝蓬.《新課程評價的理念與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8
[3]趙令英.《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年第15期
[4]張小蓮.《讓朗讀真正走進課堂》.《小學教學參考》,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