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飛杏摘 要 目的:探討層流凈化手術室術中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預防和降低感染發(fā)生率。方法:選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層流凈化手術室中進行手術的69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手術時間、手術模式、手術切口、合并癥及輸血情況等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影響感染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6900例層流凈化手術室手術患者共發(fā)生感染39例,感染率占0.56%,主要為手術切口感染(占0.30%)。年齡≥60歲、手術時間≥2 h、急診手術、Ⅱ類手術切口、有合并癥及術中輸血患者感染發(fā)病多因素分析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結論:醫(yī)院應加強手術護理質量管理,嚴格無菌操作,保證手術室空氣及物品清潔、干凈,降低感染發(fā)生率。
525200 高州市 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管理科
?
層流凈化手術室術中感染高危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研究
何飛杏摘要目的:探討層流凈化手術室術中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預防和降低感染發(fā)生率。方法:選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層流凈化手術室中進行手術的6900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包括患者年齡、性別、手術時間、手術模式、手術切口、合并癥及輸血情況等因素進行回顧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影響感染的因素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6900例層流凈化手術室手術患者共發(fā)生感染39例,感染率占0.56%,主要為手術切口感染(占0.30%)。年齡≥60歲、手術時間≥2 h、急診手術、Ⅱ類手術切口、有合并癥及術中輸血患者感染發(fā)病多因素分析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醫(yī)院應加強手術護理質量管理,嚴格無菌操作,保證手術室空氣及物品清潔、干凈,降低感染發(fā)生率。
525200高州市廣東省高州市人民醫(yī)院感染管理科
關鍵詞層流凈化手術室;感染;高危因素;護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7.006
手術患者的感染發(fā)生情況對手術的成敗和疾病的控制有著重要作用,手術室是醫(yī)院感染的高??剖?,醫(yī)院手術室的潔凈程度嚴重影響手術患者感染的發(fā)生率[1]。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層流凈化手術室逐漸應用于臨床手術,它是通過層流凈化系統(tǒng),將經過濾網高效過濾的潔凈空氣從上至下輸送到整個手術室,而污染空氣則被抽風系統(tǒng)輸送到手術室外,層流凈化手術室中空氣壓力偏高,空氣單向流通,從而保持手術室的潔凈,減少手術室的菌落數(shù)量,降低感染的發(fā)生率[2]。但層流凈化手術室仍是醫(yī)院感染的高??剖?,為了降低層流凈化手術室感染的發(fā)生情況,本研究選取我院于層流凈化手術室中進行手術的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層流凈化手術室術中感染的高危因素及護理對策,降低感染發(fā)生率,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于層流凈化手術室中進行手術的患者6900例為研究對象,男3717例,女3183例。年齡18~78歲,平均(51.7±11.8)歲。手術時間0.5~10 h,平均手術時間(3.4±1.3)h。擇期手術者3633例,急診手術者3267例。Ⅰ類手術切口3724例,Ⅱ類手術切口3176例。合并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患者3270例。手術中輸血患者3351例,不需輸血患者3549例。
1.2方法對患者的所有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記錄患者年齡、性別、手術時間、手術模式、手術切口類別、合并癥及輸血情況。手術結束后采用涂抹法從手術切口獲取標本,做細菌學檢測,術后3 d對患者感染情況進行觀察,根據(jù)患者炎性反應及感染體征進行判斷。
1.3衛(wèi)生學監(jiān)測手術所用物品統(tǒng)一滅菌干燥后放入無菌室,并在7 d內用完,每批滅菌物品隨機選擇1份進行抽檢,若不合格全部棄用并重新清潔滅菌[3];手術室定期進行紫外線照射滅菌,手術前后均采用層流凈化裝置對空氣進行過濾清潔。
1.4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6900例患者感染發(fā)生部位、例數(shù)及構成比情況(表1)
表1 6900例患者感染發(fā)生部位、例數(shù)及構成比情況 例(%)
2.26900例患者發(fā)生感染危險單因素分析(表2)
表2 6900例患者發(fā)生感染危險單因素分析 例(%)
2.3患者發(fā)生感染危險多因素分析(表3)
表3 患者發(fā)生感染危險多因素分析
3討論
手術室是醫(y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手術患者一旦發(fā)生感染,不僅嚴重影響手術效果,增加治療負擔,甚至導致嚴重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生命治療[4]。本研究通過對患者性別、年齡、手術時間、手術模式、手術切口類別、合并癥及輸血情況進行l(wèi)ogistic多因素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年齡、手術時間、手術模式、手術切口類型、合并癥及輸血情況是導致層流凈化手術室感染的高危因素,年齡≥60歲,手術時間≥2 h、急診、Ⅱ類手術切口及合并癥和輸血患者感染發(fā)生率顯著高于其他患者(P<0.05)。
3.1感染原因分析(1)年齡。老年人身體機能減退,身體免疫力降低,抵御病原菌能力下降,且切口不易恢復,因此發(fā)生感染率較高[5-6]。(2)手術時間及切口類型。手術時間越長,手術切口對患者造成的身體創(chuàng)傷越大,切口暴露時間越久,感染病原菌的幾率越高,因此越容易感染[5]。(3)急診。急診患者由于病情急迫,手術準備往往不充分,從而增加感染幾率[6]。(4)合并癥。合并癥患者由于多種病癥(如高血壓、心臟病等)的存在,本身就增加手術的危險性,一方面容易增加感染,另一方面容易導致各種并發(fā)癥,增加手術風險[7-8]。(5)輸血情況。輸血本身就是一種小手術,血液制品容易污染,因此感染發(fā)生率也較高。
3.2控制措施
3.2.1增強全科人員的感染控制意識手術室是醫(yī)院的特殊診療場所,由于導致手術感染的因素眾多,從手術前患者的皮膚準備、營養(yǎng)狀況、原發(fā)或慢性疾病的控制、術中及術后處理等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導致手術切口感染,而給患者帶來痛苦。因此,手術室的感染控制是否良好,與切口感染有密切的關系。我科通過科內早會、例會、業(yè)務講座等形式進行全員教育,普及醫(yī)院感染知識,不斷更新醫(yī)院感染防范意識,同時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提高麻醉醫(yī)師、手術護士的責任感和職業(yè)素質,自覺做到操作規(guī)范。
3.2.2分層培訓通過觀看《層流手術室感染管理》專題片,通過組織手術室全體護士和麻醉醫(yī)師進行理論學習,明確層流凈化手術室工作原理和環(huán)境要求,熟悉各級手術間手術適用情況。同時在新手術室使用前,對手術醫(yī)師也進行了層流凈化手術間基本知識和操作要求的培訓,使手術醫(yī)師掌握了入室要求和室間基本操作規(guī)范[9-10]。對于術前血四項檢測異常者,手術醫(yī)師必須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以便于手術間的合理安排。
3.2.3監(jiān)控人員采取集中與個別輔導相結合的形式,加強對監(jiān)控人員的業(yè)務培訓,其中無菌操作觀念、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手衛(wèi)生執(zhí)行等是控制手術感染的關鍵。嚴格控制人員進出,減少手術室內人員走動、物流動是影響室內空氣潔凈度的重要因素。
3.2.4分區(qū)及切口感染控制層流凈化手術室分為限制區(qū)、半限制區(qū)和非限制區(qū),我院根據(jù)不同區(qū)域設定不同的工友,并明確各自工作職責,以保證不同區(qū)域的清潔用物合理分區(qū),避免交叉感染。嚴格人流、物流及環(huán)境的管理,空氣中浮游菌落數(shù)的多少與切口感染率成正比[2]。門廳工友按手術通知單上的名單,進行核對登記并發(fā)放更衣柜鑰匙,無關人員一律禁止入室。示教及參觀手術則要求醫(yī)師在手術通知單上注明,參觀人數(shù)嚴格控制在4~6人,且不得隨便走動及出入。經專用通道進入手術室人員必須按規(guī)定穿戴手術室所備的衣褲、鞋、帽、口罩等,離開時將其放在指定位置。手術患者一律穿干凈的病號服,由交換車接送,戴隔離帽。
3.2.5做好消毒滅菌工作層流凈化手術室要做好滅菌清潔工作,手術之后和下次手術之間均進行紫外照射或者消毒,并及時處理好手術產生的垃圾,保持手術室整潔干凈;手術器械和手術包要嚴格清潔、滅菌、干燥,滅菌的物品要在3 d內用完;醫(yī)師和護士進入手術室前應嚴格執(zhí)行操作規(guī)范,做好自身消毒清潔工作,在手術室盡量保持安靜、減少走動次數(shù),并與手術臺保持適當距離;同時醫(yī)院管理部門應加強科室的檢查和監(jiān)測,增加防控感染的管理力度,成立防控感染部門,監(jiān)測科室工作,并定期抽檢,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完善手術室感染管理制度,加強手術室人員的管理和培訓。
綜述所述,為降低感染發(fā)生率,臨床應規(guī)范手術操作,制定有效的控制感染管理策略,加強手術過程全程的護理質量,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加強人員培訓,嚴格進行無菌操作,加強手術感染的防控。
參考文獻
[1]陳玉琳.層流手術室手術部位感染的控制與管理[J].山東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14,35(5):354-355.
[2]鄭雪紅.層流潔凈手術室的感染控制與管理[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0,22(5):588.
[3]沈郁,錢小毛.潔凈手術室醫(yī)院感染的現(xiàn)狀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3):368-369.
[4]孫淑芬. 層流手術室醫(yī)院感染的預防控制與管理[J].當代護士, 2011(1):156-157.
[5]黃彩燕,黎春慧.層流凈化手術室對手術感染的預防效果分析[J].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2015,9(1):53-56.
[6]楊曉麗,苗青,馬長林.加強層流手術室醫(yī)院感染管理與對策[J].兵團醫(yī)學,2012,32(2):60-61.
[7]謝玉霞.手術室醫(yī)院感染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8):168-169.
[8]張紅偉.手術室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及控制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2):86-87.
[9]賴汝秋,韋小青,李慧柳.手術室手術部位感染因素及對策[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3):537.
[10]路維玲.手術室醫(yī)院感染管理與控制對策探討[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1):2640-2641.
(本文編輯馮曉倩)
The high 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nursing strategy research of the infections in the laminar-flow decontamination operation room
HE Fei-xing
(Gaozhou People′s Hospital,Gaozhou52520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high risk factors and nursing strategies of the infections in the laminar-flow decontamination operation room in order to prevent infection and reduce infection rate.Methods:Selected 6900 cases of patients who had received operations in our laminar-flow decontamination operation room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Made retrospective factor analysis of their clinic documents, including the age, gender, operative duration, operative model, operative incision, complication and transfusion status.Results:Among the 6900 cases, 39 cases of patients were infected in the laminar-flow decontamination operation room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0.56%, in which the operative incision infection dominated (infection rate 0.30%).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over 60 years-old, 2 hours of operation, emergency operation, II-type operative incision, complication occurrence and intra-operative transfusion, the multi-factor analysis of these infected patients was of statistic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Our hospital should intensify the operative 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 and strictly comply with aseptic operation to ensure the cleanness and decontamination of air and articles in the operation room, thus reducing infection rate.
Key wordsLaminar-flow decontamination operation room;Infection;High risk factors;Nursing
(收稿日期:2015-07-21)
何飛杏:女,大專,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