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華
摘要:本文分析了校本研修的目標主要在于助推學校內涵發(fā)展、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提出校本研修的行動路徑在于合理設置課程體系、精心配制專家團隊、靈活再造組織形式;最后指明校本研修的優(yōu)化策略在于組織保障、嚴謹流程、氛圍營造。
關鍵詞:校本研修;現狀分析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02C-0090-03
校本研修作為教師教育的新模式,已成為推動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強有力途徑。[1]中小學校本研修從20世紀90年代廣泛展開以來,產生了一大批成果。相比之下,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校本研修起步晚、研究少,于中小學之后亦步亦趨,依葫蘆畫瓢、簡單套用。一邊是職業(yè)教育內涵發(fā)展、學校辦學質量提升、教師成長的需求;一邊是落后的校本研修方式。這顯然行不通,亟需改變校本研修的現狀,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重新構建一個職業(yè)教育自己的、有實效接地氣的校本研修體系。
一、中等職業(yè)學校校本研修的目標定位
(一)助推學校內涵發(fā)展
優(yōu)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fā)展的核心要素,所謂教師強則學校強。在職業(yè)教育進入內涵發(fā)展的階段,一支來之能戰(zhàn)、戰(zhàn)之能勝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對于學校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可以預見,誰率先改進校本研修模式,誰就能率先打造出一支過得硬、叫得響的職業(yè)教育教師隊伍,就能率先實現跨越發(fā)展,反之,忽視校本研修,教師成長就緩慢,學校發(fā)展就滯后。因此,要站在助推學校內涵發(fā)展的視角認識校本研修,將之視為一項涉及學校長遠發(fā)展的綜合工程,而不是簡單的走走過場、流于形式,“為了研修而研修”。
校本研修是“基于學校,為了學校,在學校中”,就必須立足本校實際,將校本研修與教育教學的實際相結合,與教師隊伍建設的實際相結合,與專業(yè)建設的實際相結合,探索出富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內容、研修方式、研修機制、管理辦法。
(二)引領教師專業(yè)成長
不少實踐已經證明,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行之有效的途徑。一名教師要想從新教師盡快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名教師、專家型教師,就必須積極地、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投身于校本研修。
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往往是不同步的,現實中,教師是帶著各種各樣的動機參加研修活動的,有的是確實想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有的則僅僅是想完成學校規(guī)定的任務,還有為數不少的教師是出于從眾心理參加的,更有的教師自我貶低,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和努力,成為讓人不放心的“弱勢群體”,加上一些學校管理層本就圖簡便,采取一些僵硬的辦法進行管理,要求全體教師全程參與,參與者的訴求與內在需求得不到關注,校本研修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當然也參差不齊。
因此,要想引領教師主動改進教育教學,不斷地提升其價值和品味,擺脫“被研修”的痛苦,實現專業(yè)領域內的知識拓展與能力提高,在進行校本研修時,首要問題便是統一思想,形成明確的目標。
二、中等職業(yè)學校校本研修的行動路徑
(一)合理設置研修主題
豐富而實用的系列化研修主題,是有效開展校本研修的基礎。組織者要徹底改變原來臨時起意、東拼西湊的研修內容,而是要在研修活動之前進行調查摸底,深入研究教師的需求、深刻把握學校發(fā)展的需要、深刻理解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將三者結合起來設計主題,形成教師校本研修的內容體系,打造出一份豐盛又有營養(yǎng)的研修大餐,搭配合理、易于消化。
從不同的角度和標準可以設置不同的主題:從深度上說,要聚合研修的內容,可以包括理論層面,如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政策前沿信息、教育科研、專業(yè)學科知識、信息技術應用等。從寬度上說,要調整研修指向,不同的崗位設置不同的課程,如班主任課程、專業(yè)課程、文化課程、管理者課程等。從長度上說,要拉長研修鏈條,可以設置新入職教師研修、一般教師研修、骨干教師研修、帶頭人研修等。從廣度上說,要拓展研修資源,可以設置必修模塊(教育教學)、選修拓展模塊(生活、素養(yǎng)、形象、健康課程)等。
(二)精心配制專家團隊
“好馬配好鞍”,好的課程當然要配好的培訓專家。教師對于校本研修好壞判斷的一個直觀因素就是培訓專家的素質和水平。以校本研修中最常見的專家講座為例,存在四個層次:一等講師是既有內容又能出彩,這是最受歡迎的;二等講師雖然內容一般,但講得不錯,這還是可以接受的,就當聽了一次“脫口秀”;三等講師雖然有內容,但是講得不好,屬于“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而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既沒有內容又講得差勁的,這種講座完全就是一出悲劇。建設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培訓專家團隊已經勢在必行,是職業(yè)學校校本研修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同時,這也是校本研修的重大難題。
這支專家團隊從何而來?目前,國內還沒有專門校本研修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與培訓機構,高校教師隊伍中也很少有人涉足該領域,其規(guī)律更是無處揭曉。鑒于這種情況,必須不拘一格精心選擇、扎扎實實精心培養(yǎng)。從“盤活內存,借助外力”入手:首先是盤活內存,在本校教師中選擇,不僅是德高望重的大師,更可以是年輕活力的“青椒”;不僅是有專業(yè)研究的,更可以是有業(yè)余特長的。還可以通過“送出去”的方式建設,即送到國內外的中職、高職、師范院校、企業(yè)等考察或學習。其次是借助外力,即所謂的“請進來”,一所學校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學校也主動要打開大門,聘請其他學校的優(yōu)秀講師、邀請教育界的、企業(yè)界的、政府界的真正大咖等等。
(三)靈活再造組織形式
目前,校本研修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專題講座:即通過集中的專題講座,專家從各方面、多角度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直接指導,激發(fā)教師的思維,激活教師的科研活力,幫助教師發(fā)現問題,探索解決方法,并最終應用于教學實踐。在專題講座中,越來越注重交流互動,很多時候,聽眾的提問和專家的解答比講座更精彩。小組討論:由教師自愿組成或由學校劃分成小組的形式開展校本研修活動。首先在小組內部及之間展開激烈討論,然后在一定的范圍內進行分享展示。在團隊學習、合作學習的理念下,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越來越廣泛。課題研究:校本培訓的培訓者通過對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惑和教育教學新理念進行整理分類,提出課題,進行研究。課題研究要引導教師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校際協作:中職教師到兄弟院校進行參觀交流。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共享相關學校的有限資源,使教師開拓眼界、取長補短;另一方面還可以解決許多學校獨立開展培訓的困難。這種方式深受中職教師的歡迎。短期培訓:利用相對集中的一段時間,一般是安排到假期,對某方面的問題進行系統性、全方位的集中培訓。教學觀摩:即教學觀摩和相互聽課、評課,它既可以使教師有所借鑒,又可以給教師一些啟發(fā),促使教師不斷提高。企業(yè)實踐:教師進入企業(yè),在生產、服務一線進行鍛煉。最真實的實踐操作環(huán)境,是提升專業(yè)教師職業(yè)技能的最有效的培訓方式。不僅能加強教師與行業(yè)的聯系,也能讓教師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獲取豐富的教學素材,最重要的是能提升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教師自修:學校指導教師制訂自主研修計劃,為其提供學習資源,布置培訓作業(yè),并加強對教師自主研修的檢查與指導。[2]endprint
以上幾種形式要依據培訓內容和對象進行重組再造、靈活整合,不僅有理論灌輸,更有實踐體驗,要打出“組合拳”,以達到最佳效果。
三、中等職業(yè)學校校本研修的優(yōu)化策略
(一)組織保障
校本研修很大程度上是靠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來推動的,其中校長的支持尤為重要,有了校長的引領,校本研修就會成為校級層面的重要工作,各項活動就會順利開展,人力、物力、經費就有了堅強保障。
因此,有效的校本研修的首先要任務就是要構建完整的校本研修的管理體系:校長作為學校的第一領導人,也是校本研修的第一責任人,是校本研修的主要策劃者、組織者;接著是分管副校長,負責培訓過程中各種制度的審核、活動的指導;其次是由學校辦公室、教務處和教科室等中層部門聯合設立專門的校本培訓辦公室,有專人負責校本培訓的具體工作,包括制定培訓計劃、設計培訓方案、管理培訓過程并進行培訓的后續(xù)評價等;還應該通過督導組來監(jiān)督校本研修的全過程,以充分了解教師的需求、了解研修效果,從而確保研修的質量和水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校本研修的作用,實現其功能。
(二)嚴謹流程
具體到每一次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都要按照PDCA(計劃、實施、評價、調整)四個環(huán)節(jié)去組織,P(計劃)就是要注重頂層設計,制定嚴密方案,對于研修整個過程有一個嚴密的考慮;D(實施)是校本研修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校本研修工作的主體部分,這個過程要采集各類信息;C(評價)就是在活動結束之后,收集教師的反饋信息,對教師、對項目進行正確的評估;A(調整)就是對信息進行分析研判,并在下一次研修活動中修訂改正,進一步完善研修方案。[3]這四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循環(huán)往復,不斷提升校本研修的效率,使教師實實在在地從校本研修中嘗到甜頭,從而實現教師和學校的雙贏,校本研修呈現螺旋上升態(tài)勢,進入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道。
(三)氛圍營造
校本研修活動中,最大的受益者應該是教師,我們努力開發(fā)創(chuàng)新的校本研修課程、整合校本研修的資源、建立校本研修的團隊,就是為了樹立校本研修的新形象,改變教師對校本研修的歪曲看法,還校本研修以本來面目。調查發(fā)現,導致一次低效的校本研修活動的原因,有來自培訓者和管理者的,有來自培訓內容的,也有很多的是來自教師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方式和思維方式。因此,要營造濃厚的研修氛圍、大宣傳力度,依托報紙雜志網絡等多種媒體介紹校本研修的好處和意義,使教師對于校本研修的內在價值有深刻的認知。對于校本研修的優(yōu)秀項目、典型案例進行表彰推廣。
總之,打造校本研修新常態(tài)、發(fā)揮校本研修正能量,讓教師以正確的心態(tài)投入到校本研修中去,形成終身學習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顧泠沅.校本研修:促進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J].上海教育研究.2007(6).
[2]劉慧瓊謝勇旗.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校本培訓現狀研究[J].職教論壇.2014(8).
[3]李慶遠.PDCA在工廠中的應用M.廣東經濟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