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遵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 遵義563002
?
淺談抗戰(zhàn)時期遵義地區(qū)的文藝宣傳工作
陳磊*
遵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貴州遵義563002
摘要:抗戰(zhàn)爆發(fā)后,遵義地區(qū)在中共地下黨的推動下,利用各種平臺組建歌詠隊、創(chuàng)辦《活路》壁報、并與浙江大學開展文藝合作,積極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這些活動對當時作為抗戰(zhàn)大后方的遵義來說,起到了思想引領、士氣鼓舞、信心凝聚的作用,并為今后遵義地區(qū)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堅定的基礎。
關鍵詞:文藝工作;遵義民教館;抗戰(zhàn)時期
抗戰(zhàn)爆發(fā)后,遵義地區(qū)在中共地下黨的推動下,在文藝戰(zhàn)線上積極開展了抗日救亡活動,先后組建了“遵義青年抗日救國會”歌詠隊、“民眾話劇社”歌詠隊、“遵義音樂教育促進會”歌詠隊等文藝組織,并與號稱“西南民主堡壘之一”的浙江大學聯(lián)合開展藝術活動,宣傳抗日救亡思想,振奮了人心,鼓舞了士氣,積極推動了黔北地區(qū)的抗日救亡運動。
“七·七”事變后,全國燃起了抗日的烽火,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創(chuàng)了抗戰(zhàn)新局面。這時,遵義的國民黨當局,成立了“遵義各界抗敵后援會”。之后,又在這個組織下,成立了一個“遵義青年抗日救國會”簡稱“抗青會”。1937年9月,這個群眾抗日組織正式成立,會址設在遵義的“大悲閣女子小學內(nèi)”。曾仲常、傅邦瑞、曹杬章、黃生民(到延安后改名黃穎)、李伯謙、羅正偉、陳正榮、劉云慶、王繼文、高允夫以及一些中小學教師、社會人士共約有六十人參加了這次大會。傅邦瑞、王繼文等中共地下黨員當選為理事。傅邦瑞經(jīng)常宣傳“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并利用“青抗會”這一組織辦了兩件實事。一件是對遵義的各商家進行“日貨登記”,要求店鋪售完日貨后,不再買進日貨。第二件是公演話劇,募捐支援抗戰(zhàn)。
1938年春,“青抗會”根據(jù)會章進行改選。當時在遵義教育工作崗位上的楊天源、謝樹中、陳福桐、社會人士章尚文以及中學生劉宜書、劉賡書等,也都被吸收到這個青年愛國組織中來了(楊天源、謝樹中是中共遵義縣委的負責人,傅邦瑞、黃生民、曹杬章等則是中共地下黨員)。在改選之后,整個組織的的精神面貌大大改觀,并成立了一個對群眾進行抗日宣傳的“歌詠隊”,全名是“遵義青年抗日救國會歌詠隊”。定期到遵義最熱鬧的丁字口街頭,演唱《義勇軍進行曲》、《大刀進行曲》、《救國軍歌》、《熱血歌》、《游擊隊歌》、《打回老家去》、《犧牲已到最后關頭》等抗日救亡歌曲,同時還公演《放下你的鞭子》等街頭劇。這支宣傳抗日救亡的隊伍,給當時的遵義,增添了一支喚醒民眾而響徹全城的文藝號角。
歌詠隊成立后,在楊天源、謝樹中兩位地下黨員的幫助下,譜寫了一首《遵義青年抗日救國會會歌》,歌詞是這樣的:
我們是大時代的先鋒隊,新中國的主人翁,新的歷史要我們來寫成,舊的社會要我們來改造,太平洋上,響起戰(zhàn)鼓,幾千年的沉默,而今怒吼了,為祖國民族求生存,為人類爭取正義和平!起來,青年朋友們!起來,青年朋友們!戰(zhàn)斗!戰(zhàn)斗!沖鋒向前,沖鋒到鴨綠江邊!
這首歌詞,是針對當時國民黨提出的“恢復到‘七·七’前的失地這一妥協(xié)口號,而高唱出當時中國共產(chǎn)黨所提出的:“把敵人趕出國境”這一口號而作的。這首歌也是每次到街頭宣傳時必唱的歌,并在《抗戰(zhàn)歌選》上印了出來。
1938年暑假,湄潭中學的校長喬光鑒,帶著幾十個學生組成的“赤足宣傳隊”來到遵義,“青抗會”歌詠在“大悲閣女子小學”的禮堂,和他們舉行了聯(lián)歡。當“七·七”周年紀念的日子來到,“青抗會”的全體會員,參加了由“遵義各界抗敵后援會”出面組織的紀念大會和游行活動?!扒嗫箷钡年犖橐愿柙侁爭ь^,手執(zhí)小旗,唱著激動人心的抗戰(zhàn)歌曲,喊著口號,表現(xiàn)出各界愛國青年奮勇前進的精神面貌。在這同時,“抗敵后援會”又在新城“丁字口”、老城“大十字”的街頭,搭建“七·七獻金臺”,號召全市人民為了抗日救國踴躍捐款。“青抗會”的全體會員帶頭響應這一號召,并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能力踴躍捐款。由于當時遵義訂閱報紙的人不多,為配合街頭唱歌、公演等宣傳活動,歌詠隊還創(chuàng)辦了壁報,摘抄時事新聞,把抗戰(zhàn)的消息及時傳達給群眾。有時甚至把整張《新華日報》張貼在壁報上。如:當時開參政會,一些重要的發(fā)言,毛主席和知名人士的文章等。壁報的名字,也是借用當時經(jīng)常演唱的《活路歌》,就把《活路》二字,用作壁報的名字?!痘盥贰酚勺窳x地下黨縣委派謝樹中同志領導,并指定陳福桐,傅邦瑞兩人來作編輯。創(chuàng)辦了這個定時、定址的《活路》壁報之后,又辦了一個不定時、不定地,比《活路》小一半的《游擊隊》壁報。每期抄同樣的八至十張,在全城各處張貼。內(nèi)容是當天《活路》的縮減版。這一來,引起了國民黨縣黨部的恐慌,后來為了不擴大矛盾,就把《游擊隊》停了,只辦《活路》。
“青抗會”歌詠隊在1938年底被國民黨當局解散。在這之前,遵義民眾教育館的館長胡滋春,在館里增設一個“藝術部”,并聘請原遵義師范學校的教師詹建倫,去作藝術部的主任,傅邦瑞作干事。胡看過“青抗會”的演出和壁報,很贊賞這批積極熱情的青年。因此,趁“青抗會”被迫解散的機會,通過傅邦瑞吸收了原“青抗會”全部歌詠隊的成員,去參加遵義民教館成立的“民眾話劇社”。這個換成“民眾話劇社”牌子,而實際上全部是原“青抗會”歌詠隊的成員們,不到半個月,他們就打著“民眾話劇社”的牌子,上街進行抗日救亡的宣傳了。同時,也用“民眾話劇社”的名義,參加了“抗敵后援會”所組織的劇場晚會,演出話劇。
胡滋春想利用“青抗會歌詠隊”這批積極熱情的愛國青年,做出點“民教”的成績,但他自己力不從心,無法頂住當時的國民黨遵義縣黨部對他所施加的壓力,只好不聲不響地打了“退堂鼓”。為了不讓抗日救亡的宣傳工作遭到中斷,經(jīng)過楊天源、徐繼英、傅邦瑞等同志的研究,去找楊的老師夏雨屏,夏是當時縣政府教育科的督學。利用督學的身份向縣政府提出:遵義市的小學音樂教學,需要提高師資的教學水平,建議成立一個“遵義音樂教育促進會”,組織音樂教師及社會愛好音樂的人士,一起從事探討工作,從而起到提高音樂教學水平的作用。
“遵義音樂教育促進會”向國民黨遵義縣黨部辦了立案后,于1939年春末,召開了成立大會。“音教會”成立后不久,即編印出版了《抗戰(zhàn)歌選》第二集。以“音教會”的會員為主,出資合股開辦《快讀書店》,這是楊天源同志接受上級交下的任務,布置給“音教會”的同志們的,辦起來的一間出售馬列著作,進步文藝書刊,并是代訂《新華日報》的唯一書店。到了1940年春節(jié)前一個月,“音教會”的一些會員,如:傅邦瑞、陳福桐、李伯謙等人一起創(chuàng)作踴躍參軍為題材的《壯丁》,除此之外,還選了《渡黃河》以及獨幕話劇。演出的效果很好,在藝術上大大進了一步,募捐的收入,全部捐做抗日經(jīng)費,這就大大提升了“音教會”的品牌。除此之外,1940年音教會開學后,就把遵義全市十三間小學的歌詠隊,通過音樂教師聯(lián)合組織起來,總稱為“遵義音樂教育促進會兒童歌詠團”,共有500多人。這個歌詠團成立后,每個星期日上午,各隊都會集中到“播聲電影院”教他們唱抗戰(zhàn)歌曲。因此,在游行時,五百多人能齊唱抗日歌曲,博得人們熱烈的贊賞。建立“兒童歌詠隊”之后,“音教會”又著手籌備一個店員歌詠隊,約有20多人,最終遭到國民黨遵義縣黨部的干涉,沒能成立。
1940年5月,“音教會”出面聯(lián)系了“浙江大學”的鋼琴教授王振聲和過遵居住的小提琴家魯之瀚,聯(lián)合舉辦了一場以抗日救亡為主題的“鋼琴、小提琴音樂會”。這次音樂會,在形式上有鋼琴獨奏、小提琴獨奏以及兩件樂器的二重奏等。聽眾除了“音教會”本身的會員外,還邀請了浙江大學愛好音樂的理學院院長胡剛復等教授和學生,遵義文化、教育屆二十人余人。這一時期,尤其是“皖南事變”發(fā)生后,國民黨頑固派制造分裂,破壞團結,對“音教會”造謠中傷,指使國民黨各種特務機構,一齊向“音教會”進行攻擊。為了保存實力,音教會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指示下暫時停止了活動。
遵義地下黨從1938年起,正確執(zhí)行了當時中共中央所提出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通過所領導的幾個群眾團體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團結了當時遵義各階層的愛國民主人士,尤其是團結了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學生及社會青年。在思想上,通過大唱抗戰(zhàn)歌曲激發(fā)了人民的愛國熱情;在音樂藝術方面,從普及到提高,為后續(xù)的活動打下了基礎。在政治斗爭方面,采取了長期蓄積力量,待時而動的做法,為日后取得和平解放遵義的勝利準備了極為有力的人事條件。
附:遵義市青教會、音教會名單
遵義青教會名單遵義音教會名單傅邦瑞 黃生民 曾仲?! 钐煸础 ±韬阏隆 堦馈 ≈軜浞摇 £惛c 傅邦懷 曹杬章劉云慶 張淑慧 王繼文 潘明揮 劉銘坤 羅澤榮 劉宜書 侯均烈 徐明德 羅正華高允夫 陳其坤 曹杬章 陳福桐 趙俊英 杜群英 劉珍書 張淑琴 王三易 聶篤敬劉麗君 楊天源 劉惠書 傅邦瑞 徐繼英 李叔森 劉麗君 陳其坤 鄧維倫 聶篤志劉珍書 謝樹中 劉宜書 夏雨屏 羅澤民 張宗壁 劉庚書 皮泉清 周永恌 王同星劉庚書 羅正偉 李厚德 吳開治 李厚德 楊起才 曾仲常 林莉 姜光濟 陳仕倫羅澤民 陳正榮 潘明揮 李德宣 高允夫 羅正偉 曾仲剛 付邦榮 陳碧輝 朱永福陳福桐 曾仲康 李伯謙 何其榮 張淑慧 詹建民 楊國棟 李隆榮 李聲賢 余汲姚少滄 晏東潘 陳永強 曹慶章 幸達三 蘭輪 蔣杏蓉
[參考文獻]
[1]陳磊.歷史回眸與觀念芻析[J].傳承,2014(3) :42-43.
[2]政協(xié)遵義市委文史資料委員會.遵義文史資料第(十一輯),1987.
Introduction to zunyi region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and art work
CHEN lei
School of Marxism,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Abstract】After the outbreak of Anti-Japanese War,zunyi region driven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communist,use a variety of platform to form a chorus,awarded the "way",and the cooperation with zhejiang university,active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ti-japan war.their movement,the these activities for zunyi as a rear area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at that time,played the lead,condensation of inspiring morale,confidence,and for the future of zunyi region's peaceful liberation laid a firm foundation.
【Key words】Literary work; Zunyi people teach pavilion;The Anti-Japanese War period
*作者簡介:陳磊,男,山東棗莊人,歷史學碩士,遵義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中共黨史、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K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049-(2016) 04-00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