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秀娟
摘要:微課是以教學視頻為載體,以主題明確的知識點為內容,以短小精悍為特點的一種教學形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微課的介入,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強調要以“學”為本,突出快速高效、靈活簡便的優(yōu)勢,使其成為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和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微課;教學資源;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02-0018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開放教育理念的發(fā)展,教學模式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轉變,正在從基于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以“教”為中心的知識傳遞模式逐步向基于信息化環(huán)境的以“學”為中心的問題探究模式轉化,與此同時,產生了與快節(jié)奏、網絡化的現代生活相適應的課程教學“微”理念及“微”教學模式,以及隨之而來的“微課”教學資源。
一、微課的概念
“微課”,通常譯為“Micro courses”“Micro-lesson”“Mini-lesson”“mini courses”“small lecture”等等。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微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形式,微課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適合學習者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
二、微課的特點
1. 教學時間較短:教學視頻是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根據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微課”的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宜超過10分鐘。因此,相對于傳統(tǒng)的40或45分鐘的一節(jié)課的教學課例來說,“微課”可以稱之為“課例片段”或“微課例”。
2. 教學內容較少: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tǒng)課堂,“微課”的問題聚集,主題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中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的教學,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的活動,相對于傳統(tǒng)一節(jié)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的內容更加精簡,因此又可以稱為“微課堂”。 在英語教學中,微課很適合將一些重點、難點有針對性、有比較性、有趣味性地進行呈現,這樣既精簡,又目的突出,學生印象自然就深刻。
3. 資源容量較小:從大小上來說,“微課”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格式須是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師生可流暢地在線觀摩課例,查看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也可靈活方便地將其下載保存到終端設備(如筆記本電腦、手機、MP4等)上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非常適合于教師的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4. 資源組成/結構/構成“情景化”:資源使用方便?!拔⒄n”選取的教學內容一般要求主題突出、指向明確、相對完整。它以教學視頻片段為主線“統(tǒng)整”教學設計(包括教案或學案)、課堂教學時使用到的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huán)境”。
三、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 課前預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新知識所需的銜接知識點設計制作好微課,課前布置學生觀看指定的微課預習,自學、思考問題,幫助學生進行課前的預習,提高學生的預習的效果,為新課做好準備。
2. 導入新課,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上用微課來導入教學的內容,運用互聯網中的圖片、視頻以及自拍的視頻、圖片來構建一個語言的環(huán)境或情境,互聯網的交互功能有利于英語微課自然地導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但能使學生迅速安靜下來,而且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新課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掌握英語的生活和工作中的日常交流用語。
3. 知識理解,現在可以把這一個個的知識點做成一個個的微課,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把觀看者的注意力引入實質性的內容中去,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針對主題內容高度集中注意力,這樣更加有利于學生去理解、融會貫通所學的新知識,從而方便學生根據學習進程自主選擇所需的學習內容進行碎片式學習,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單一地去關注所學的詞匯、語法和句型,學生悟透了,解起題來自然是得心應手。
4. 課后學習,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依靠教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不夠用的,微課可靈活運用于多種學習情境,如在線學習、面對面教學或混合學習;學習形態(tài)可以是正式學習,也可以是非正式學習;教育層次多樣,滿足社會大眾各種學習需求。同時,教師也可以把自己上課所用的微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上,提供給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來及時地復習和鞏固,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起來。
四、有關微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1. 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學資源不足的情況。在網上搜索到的相關學科的微課不多。一個微課雖然是短短5-10分鐘。但制作一個微課從“選擇微課教學主題、制作微課教學課件、教師教學活動實施過程,到最后的錄制成功”這一個過程需要的時間要幾天乃至十幾天。這樣對于一線教學的教師來說,長期自己制作微課使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2.自翻轉課堂和微課出現以來,全國各地的學校都積極的舉行微課比賽以及開發(fā)微課,網上的微課形式多樣,但對于實際教學來說,網上的微課大多數是為了比賽而作的,能直接使用的不多。那么,我們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所選擇的微課視頻不能采用純粹的拿來主義,而是要對共享平臺下載的視頻資料加以甄別,找到符合我們學生的特點的,易于被學生接受的視頻,必要時對其進行剪輯或自己制作,并且每上完一次課后,都要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及時地調整,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
3. 微課要有實用性,不能過于注重形式,在進行微課設計要充分的聽取有經驗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微課所承載的內容必須是每一個單元的難點和重點,還必須和學生的需求結合起來,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不論教師運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是為了給學生解惑,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力以及自主的構建能力。
4. 我們還要搭建和完善微課平臺。微課平臺可以實現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復習的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平臺和學生互動交流,給出課前預習的指導和課后在線任務的布置,以及得到任務情況的及時反饋,及時地給學生評價,督促學生在課后運用微課平臺認真地進行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就變成了“碎片化的知識點→碎片的知識點系列化→知識點與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自主的學習→創(chuàng)新的能力”這樣一個過程,運用微課來學習的效果就會顯現出來。
怎樣的微課才能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心理和學習習慣,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如何通過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提高學習效率?怎樣才能真正體現微課的完整性?目前,有很多學校制作微課是為了參加國家的、行業(yè)的比賽,獲得獎項來擴大自己學校的知名度,在這里微課主要是用來當作任務,當作工具來使用,而忽略它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在有的學校對微課的認識不清楚,只看到這個新東西帶來的觀念的沖擊,而看不到微課的局限性,在建設時一概而上,所有課程都要建設微課,這樣會導致盲目建設,反而帶來不好的效果;還有的人覺得建設微課就是錄視頻,供學生課余時間來觀看,這種認識太過于片面,很明顯,微課與常見的教學視頻又有很多不同,包含的要素很多??傊?,微課是一個新生的事物,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而我們要不斷地進行思考,進行修正,讓微課在教學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3(4).
[2] 梁樂明,梁錦明.從資源建設到應用:微課程的現狀與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13(8).
[3] 劉惠敏,江長冰.微課,要微在何處[J].課程教學研究,2015(2).
[4] 汪曉東.微課的外在特點與核心特征[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4(1).
[5] 王春波.中小學微課建設與應用難點問題透析[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5(4).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二中 83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