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碧青
摘 要:本文闡述了如何將情境設(shè)置植入初中英語語法教學,并指出將語法與情境結(jié)合起來教學,不僅改變了學生學習語法的枯燥,而且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的興趣與老師教的興趣。
關(guān)鍵詞:語法教學 情境教學 初中英語 運用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4-0121-01
1 初中英語語法教學現(xiàn)狀分析
英語語法教學一直是英語教學中的一大難點。雖然老師多次講解,反復練習,但學生還是難以系統(tǒng)地、完整地掌握英語語法體系。在與學生的交流當中,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抱怨語法不懂。特別是英語基礎(chǔ)薄弱的學生,對語法的學習更是困難重重、舉步維艱。漸漸地,他們由對語法學習的厭倦就會慢慢轉(zhuǎn)化為對英語學習的整體厭倦。
2 英語語法教學中的情境設(shè)置背景與方法
2.1利用實物、圖片、表格、數(shù)軸,多媒體等輔助教學進行語法情境教學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直觀性原則是創(chuàng)設(shè)情境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情境教學法使學生身臨其境,就是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間接形象),一則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二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baike.baidu.com/view/1268543.htm2011-12-9)
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教材8上第二單元的語法時,要求學生學會用“more--than--, fewer--than, less--than, the most--, the fewest--, the least來比較事物的多少”這時如果我們直接告訴學生它們各自后面加可數(shù)名詞或不可數(shù)名詞,學生肯定會覺得易混淆。而如果我們用具體的實物或利用多媒體上的圖片讓學生進行比較多少,學生會立刻產(chǎn)生興趣,而且不易忘記。因為學生是在具體的情境設(shè)置中,自己真正地參與其中。
2.2 利用演繹法與歸納法相結(jié)合的方法進行語法情境教學
歸納法,指的是從許多個別事例中獲得一個較具概括性的規(guī)則。這種方法主要是從收集到的既有資料,加以抽絲剝繭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個概括性的結(jié)論。
演繹法,則與歸納法相反,是從既有的普遍性結(jié)論或一般性事理,推導出個別性結(jié)論的一種方法。由較大范圍,逐步縮小到所需的特定范圍。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英語教學中,許多老師在語法導入時喜歡運用演繹法,一開始就告訴學生該語法的定義,然后再舉些例子就行了,像這樣沒有任何情境的設(shè)置與導入,直接背誦記憶語法概念,學生當然會感到困乏,而如果首先運用歸納法,讓學生自己了解總結(jié)知識,他們會形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教材8上第八單元的語法時,要求學生掌握好過去完成時的用法。如果老師不注重情境的設(shè)置,就會按照演繹法從過去進行時的定義,構(gòu)成,肯否定形式,時間狀語逐一向?qū)W生介紹,學生只是不停記筆記,甚至都不理解其用法。漸漸就會因為記不住而不知該時態(tài)如何運用。而如果我們設(shè)置一下該語法的具體情境范圍,效果就會不一樣了。很多學生都對《爸爸去哪里》這個綜藝節(jié)目很感興趣,如果我們將當中的人物Kimi,Cindy, Angela等小朋友的活動配上過去進行時的時間狀語,再以圖片的方式展示出來,學生肯定會覺得耳目一新,也會根據(jù)例句自己一步步總結(jié)出過去進行時的定義,構(gòu)成,時間狀語等等。然后我們在授課快結(jié)束時,再運用演繹法讓學生回顧并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語法。這樣將二者有機的結(jié)合起來發(fā)揮了各自所長,學生學得也會輕松快樂。
2.3利用對話操練的方法進行語法情境教學(Work in pairs/groups)
“角色扮演即按某人或想象中的人物的行為方式來行事的行為。作為英語教學的一種方法,它把學生置身于各種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想象,讓他們自由地用語言來表達思想?!保蠲缃?010:32)
例如:8B Unit2 Grammar A--have/ has been & have/ has gone
Have/ has been & have/ has gone的區(qū)別一直是困擾老師與學生的一個難點。老師強調(diào)的少了怕學生理解不透,強調(diào)的多了又怕學生搞混淆。這時我們就可以將這兩者的用法放在具體的對話情境中,讓學生操練,這樣,既易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Work in pairs--Practise the dialogue
A: -- is not here. Where is he/she?
B: He/She has gone to--
A: Have you ever been to--?
B: Yes. I have been there once/ twice/ three times/ many times--
No. I have never been there.
2.4 利用小組合作競爭選題的方式進行語法情境教學
眾所周知,語法知識的學習必須要用習題來鞏固。當然老師可以打破常規(guī)做題的方法,將不同的習題分別編制到相對應(yīng)的號碼中并在每道題后注明不等的分值,題目可以包含選擇,詞匯,完成句子,改錯等,甚至有的號碼里可以標記上You are lucky dogs.幸運兒直接得分/ What a pity!沒有題目可選。然后讓小組派代表選號做題加分。本組同學答錯,其他組同學可以舉手更正補充,然后加分。這樣既不單一又有較廣泛的思考空間,更能讓學生在快樂的情境中鞏固所學的語法知識。
3 結(jié)語
總之,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教師可以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語法教學不再“枯燥”,讓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學習語法知識,只有這樣,新課改下的英語語法教學才能在英語教學的全過程發(fā)揮重要作用。相信敢于嘗試,敢于改變,敢于挑戰(zhàn),將會對語法教學的發(fā)展帶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