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思陽
【摘要】臨床專業(yè)技能相整合的心理治療過程。它包括三個方面的要素:最佳研究證據(jù);臨床專業(yè)技能;病人的特征、文化與偏好。循證心理治療可在高校、強制隔離戒毒所等特殊領域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循證心理治療 循證戒治 循證矯正
對于心理治療的研究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方興未艾,雖然批評不斷,但更堅定了學者們繼續(xù)研究的決心。針對各種臨床問題的循證心理治療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應運而生,這場循證運動與20年前的循證醫(yī)學研究同時出現(xiàn),倡導將研究數(shù)據(jù)與臨床實踐相結合來改善研究成果。
1何為循證心理治療
循證心理治療被廣泛定義為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利用研究成果產(chǎn)生的經(jīng)驗證據(jù)來說明針對當前的問題,哪種成果是有效的,并將該成果直接用于選擇和制定一個針對特定個體實施的全面的治療方案。這與美國心理協(xié)會的主張基本一致,后者將循證心理治療定義為“依據(jù)病人的特征、文化與偏好,將所獲得的最佳研究證據(jù)與治療者的臨床專業(yè)技能相整合的過程”。
2循證心理治療的三要素
循證心理治療有三個不可或缺的要素:a.研究者的最佳研究證據(jù);b.治療者的臨床專業(yè)技能;c.病人的特征、文化與偏好,循證心理治療就是整合這三個要素的過程。
2.1最佳研究證據(jù)
許多醫(yī)學家與心理學家認為最佳研究證據(jù)是循證心理治療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心理學家有三種方式獲得研究證據(jù):作為研究者,可以通過設計、具體實施、分析和報告,直接創(chuàng)造出研究證據(jù);作為評審員,可以幫助研究者定位、評價和量化研究證據(jù);作為治療者,他們通過使用研究證據(jù),評價其質量與相關性,然后將之整合到實際決策過程中去。在所獲得的研究證據(jù)中,哪個是最佳研究證據(jù),取決于所要解決的問題。針對不同的問題,研究者要從所獲得的各種研究證據(jù)中找出最合適最有效的證據(jù)來進行研究設計或臨床治療。例如,針對病因或預后的問題,最佳的研究設計是縱向群組研究;如果要考慮治療的療效和實效性問題,出現(xiàn)最小偏差或錯誤的研究設計是隨機臨床試驗。
2.2臨床專業(yè)技能
這是循證心理治療中最具爭議性的一個要素。臨床治療師在接受訓練之初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他們在接受訓練之后的能力是否能超過一個明確的閾值水平也尚未可知。美國心理協(xié)會在《心理學中的循證實踐》一文中將臨床專業(yè)技能定義為“治療者在臨床過程中進行診斷、評估、干預、決策、預后等實踐時所運用的能力。”因此,治療者臨床專業(yè)技能的儲備與運用,直接關系到臨床心理治療的效果。例如,健康護理專業(yè)最重要的臨床專業(yè)技能就是溝通能力,因此領導機構在基礎課程中加入了大量的溝通技巧的教學,比如在臨床心理學、社會工作和護理訓練中,重點強調關系確立、信任建立、聯(lián)盟形成等過程中的溝通技巧。
2.3病人的偏好
這是循證心理治療發(fā)展得最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偏偏又是循證心理治療過程中最關鍵的部分。其原理是讓病人更充分地參與對自己的健康與衛(wèi)生保健的自我管理當中,治療者要尊重病人,并幫助病人明確自己的價值觀與治療偏好。讓病人的偏好變得系統(tǒng)化不是件輕松的事情,在許多心理治療過程中,病人需要決定他們更喜歡藥物治療還是行為治療,或者兩者皆可;病人如何權衡治療方案所涉及的風險與收益,甚至有些病人根本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因此,病人有權知道各種不同的治療模式及其治療效果,了解不同治療的費用及成本-收益狀況。最終的臨床決策應該是在治療者的個人經(jīng)驗、最佳研究證據(jù)及病人的偏好之間所取得的一種平衡。
3循證心理治療在特殊群體中的應用
3.1大學生心理咨詢
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尚處于摸索經(jīng)驗階段,心理咨詢在大學生中干預的有效性還不太夠,需要我們借鑒西方成熟的模式,從高起點開始進行探索,走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和大學生特點的心理咨詢模式。因此,以證據(jù)為本的循證心理治療在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具有廣闊的運用空間,特別是在我國高校心理咨詢剛起步的關鍵階段。首先,我們要改變大學生心理咨詢?nèi)藛T的工作方式,提升心理咨詢的科學性,從單純咨詢服務者向臨床治療師+教師+科學研究者三位一體的轉變;第二,強調運用有效證據(jù)證明的方法,結合大學生的特征、文化與偏好,形成具有中國大學生特色的治療指導手冊;第三,對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工作進行評估,有利于提升心理咨詢中心的投資效益。
3.2戒毒人員心理矯治
作為一種科學的戒毒治療方法,戒毒心理矯治應當在強制隔離戒毒場所推廣使用。為了進一步提高矯治質量,司法部提出在戒毒領域引進循證實踐的理念,開展本土化的“循證戒治”。從循證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循證戒治是指“戒治工作者在意識到戒毒人員的生理、心理與社會文化特征的情況下,采取研究人員、管理者制定的經(jīng)過科學研究證明最為有效的、標準化的戒治手段,結合戒治工作者自己的實踐經(jīng)驗所進行的戒治實踐”。這就要求戒治工作者要了解循證心理治療的基本原理與實施步驟,樹立戒治過程標準化、科學化、高效化的理念;第二,要以研究者與管理者為主導,結合戒毒民警與戒毒人員及其親友的配合,通過研究逐漸形成一些本土化的、高效的、標準化的量表、指南、手冊與戒治方法,作為在強制隔離戒毒所可廣泛推廣的證據(jù)資源;第三,戒毒民警根據(jù)研究者提供的證據(jù),將工作經(jīng)驗、管教經(jīng)驗和戒毒人員的主觀惡性程度等具體特征(成長經(jīng)歷、生活環(huán)境、吸毒原因、社會支持系統(tǒng)等)相結合進行實踐;第四,戒治過程中,要考慮戒毒人員的價值觀和矯治需求;第五,循證戒治過程要在戒毒機關的統(tǒng)一規(guī)劃與協(xié)調下完成。
現(xiàn)如今,循證心理治療正在被政策制定者、研究者、病人和一些實踐者吹捧為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比如醫(yī)療保健費用上升的問題、護理質量、從業(yè)人員培訓和監(jiān)控、消費者的滿意度等。然而,循證心理治療并不僅僅是以一種既定的方式治療各種病癥,臨床判斷、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都是循證心理治療至關重要的維度,但它們都缺乏像其它心理治療方法那樣的實證分析。這就需要加強研究者與臨床醫(yī)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將科學研究與臨床實踐相整合,并在高校和戒毒所等特殊領域中推廣,從而造福病人與行業(yè)人員。
參考文獻:
[1] Martin J La Roche, Terri M Davis, & Eugene DAngelo.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a Cultural Evidence-Based Psychotherapy in the USA: Suggestions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ustralian Psychologist, 2015, 50:95-101.
[2]APA Presidential Task Force o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6, 61(4):271-285.
[3]楊文登.循證心理治療述評與展望[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8, 8(11): 951-955.
[4]楊文登,鄧巍.戒毒工作中的循證戒治及方法[J].中國司法, 2015(1):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