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麗麗
摘 要: 無論是在英語還是漢語中,謂語都是構成句子的核心成分,但兩種語言的謂語在種類、表達方式、與句中其他成分的關系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在英語表達中,由于漢語負遷移而導致的謂語部分錯誤很多:時態(tài)、語態(tài)誤用,多謂語動詞或無謂語動詞句,語氣錯誤,主謂不一致等,只有注重英漢對比,才能避免此類錯誤。
關鍵詞: 英漢對比 謂語 錯誤
一、引言
語言對比是指對兩種或兩種以上語言進行共時比較,描述其異同,以促進人們對所對比語言的認知。拉多于1957年出版《跨文化語言學》一書,系統(tǒng)討論了如何從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對語言進行對比。他認為,當?shù)诙Z言與第一語言不同時,學習者會借助第一語言規(guī)則學習第二語言,故學習第二語言的主要問題就是要克服來自第一語言的干擾,而將兩種語言進行系統(tǒng)的對比分析是解決此類問題的根本方法。趙世開先生說:“通過兩種語言結構的對比可以更好地認識語言的結構,進一步認識語言本質(zhì)?!庇h兩種語言盡管有許多相似性,但是由于屬于不同語系,它們的差異性遠遠大于相似性,無論是在語音、詞匯還是語法等方面都存在許多差異,故在英語學習中,學習者往往用漢語的方式表達英語,導致許多錯誤,只有注重英漢對比,才能克服漢語負遷移,避免此類錯誤。
謂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都是構成句子的核心成分,但英漢謂語在種類、詞類選擇、與句中其他成分關系等方面差異很大,故在英語表達中,因漢語負遷移而導致的謂語部分錯誤很多,幾乎占到語法類錯誤的30%,應用對比分析方法,找出錯誤的原因,是杜絕此類錯誤的根本策略。
二、謂語部分常見錯誤類型
通過對在批閱Ways of Releasing Pressure和on the Internet兩篇作文時搜集到的樣本進行分析,謂語部分錯誤可大致歸為以下幾類:
(一)多謂語動詞句和無謂語動詞句
漢語中,動詞、形容詞、介詞短語、名詞等都可作謂語,且謂語動詞使用靈活,可多個動詞連用,構成連動句;英語中,只有動詞能作謂語,并且一個主語只能有一個謂語動詞。受漢語影響,在英文寫作中常出現(xiàn)無謂語動詞句或多謂語動詞句。如:
Getting information online very convenient.(無謂語動詞)網(wǎng)上獲取信息很方便。
Convenient是形容詞不能作謂語,而缺乏謂語部分的句子是不完整的,故正確表達應為“Getting information online is very convenient.”。
There are many people like shopping online.(多謂語動詞)有許多人喜歡網(wǎng)購。
原句中“people”有兩謂語動詞are和like,這違背了英語句型“一主一謂”的原則,正確表達應為“There are many people liking shopping online.”(like用現(xiàn)在分詞形式作定語)或“Many people like shopping online.”(去掉多余的there be結構)。
(二)時態(tài)、語態(tài)、語氣錯誤
英漢謂語動詞在時態(tài)、語態(tài)和語氣變化的表達方面有很大差異,因此導致的錯誤有:
1.時態(tài)表達錯誤
漢語謂語動詞無時態(tài)變化,通過助詞、副詞等體現(xiàn)動作發(fā)生的時間,而英語謂語動詞要隨時間改變,還要借助助動詞體現(xiàn)時態(tài)和進行句式變化,而漢語無助動詞,寫作中動詞時態(tài)類錯誤主要有時態(tài)誤用、混用、不完整等。如:
People have to spend much time getting information in the past.(時態(tài)誤用)過去人們得花好多時間獲取信息。表達過去要用一般過去時:People had to spend much time getting information in the past.
They surfed the Internet all day, not have time to study and often fail the exam.(時態(tài)混用、結構不完整)他們整日上網(wǎng),沒時間學習,考試常不及格。句中有三個謂語動詞,混用了一般現(xiàn)在時和一般過去時,否定句中無助動詞,結構不完整:They surf the Internet all day, so they do not have time to study. As a result, they often fail the exam.
2.語態(tài)誤用
英漢盡管都有主被動兩種語態(tài),但使用頻率不同。英語中,只要主語是動作承受者,謂語部分(除個別用主動結構表被動的情況外,如:The door opens easily.門很好開。)一般都要用被動語態(tài)。漢語作為一種意合語言,動詞與主語的關系常通過詞匯本身的意義體現(xiàn),故被動語態(tài)使用頻率很低,受此影響,學習者在英文表達中常用主動結構表被動。如:
Pressure must deal with properly.必須正確對待壓力?!皩Υ焙汀皦毫Α笔潜粍雨P系,英語中必須用被動結構:The pressure must be dealt with properly.
3.語氣的錯誤表達
英語謂語動詞有陳述、祈使和虛擬三種語氣,都通過謂語動詞變化來實現(xiàn)。漢語的語氣是通過詞匯本身的含義表達的,故語氣錯誤很常見,尤其虛擬語氣的表達。如:
If there isnt the internet, we cant communicate so easily.沒有網(wǎng)絡,交流就不會這么容易。表達與事實相反時,英語要用虛擬語氣,謂語動詞要變化,本句表達與現(xiàn)在事實相反,故應用虛擬語氣:If there werent the internet, we couldn t communicate so easily.
(三)主謂不一致
英語謂語動詞要受到主語的人稱和單復數(shù)限制,而漢語謂語無此限制,故在表達時經(jīng)常有此類錯誤。如:
Shopping online bring people great convenience.網(wǎng)購帶給人們許多便利。
非謂語動詞短語作主語要當做單數(shù),故bring應改為brings。
(四)用詞不當、搭配不當、修飾語位置錯誤
英漢動詞在搭配能力、與其他詞的關系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此類錯誤也占到一定比例。如:College students should listen to their parents advice.(搭配不當)大學生們應該聽從家長建議。聽從某人建議的英文表達為take ones advice,故應把listen to改為take。
再如:The internet enables people to timely get information.互聯(lián)網(wǎng)可使人們及時獲取信息(修飾語位置錯誤)。英語中,修飾動詞的方式副詞一般放在動詞后:The internet enables people to get information timely.
三、從英漢對比角度淺析錯誤原因
導致上述錯誤的原因有很多,但漢語的干擾是主因,了解英漢差異對避免此類錯誤有很大幫助。英漢謂語主要對比如下:
(一)類別
二者分類基本相同。英語謂語分簡單、復合和雙重三種。漢語謂語有簡單、合成和復雜三種,但各類別因表現(xiàn)形式不同,范圍存在很大差別。
(二)表現(xiàn)形式
漢語句子結構相對松散,謂語可由多種詞性充當,且無詞形變化,英語句子必須“以動詞為核心,以主謂為主軸”。
1.漢語簡單謂語可由動詞、名詞、形容詞、介詞短語等表達,英語簡單謂語只能由動詞表達。如:上網(wǎng)很有趣。Surfing the Internet is interesting.
2.漢語謂語動詞無變化,英語謂語動詞有時態(tài)、語態(tài)、語氣變化。如:他大學剛畢業(yè)。
He has just graduated from college.漢語中用“剛”表動作已發(fā)生,而英語中要用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表達,謂語部分要有相應變化。
英漢實意動詞都有及物、不及物之分,但許多范圍不統(tǒng)一。如:serve在英語中為及物動詞,而在漢語中為不及物動詞:為……服務;看在漢語中為及物動詞,在英語中為不及物動詞:look at。此外,英漢動詞的搭配能力也有差異。如:“打”據(jù)賓語的不同在英語中對應不同的詞:打水fetch water,打的take a taxi,打洞dig a hole;“play”與名詞的搭配在漢語中同樣對應不同表達:play the guitar彈吉他;開玩笑。
3.漢語中動詞無變化,故使用靈活,經(jīng)常好幾個動詞連用,構成連動式或兼語式;英語中,一個主語只能帶一個謂語動詞。故漢連動式謂語在英語中要用“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結構或并列謂語表達,漢兼語式謂語在英語中要用“謂語動詞+復合賓語”表達。如:
他站起來跑了。(連動式)He stood up and ran away.(并列謂語)
老師走過來迎接我。(連動式)the teacher came over to meet me.(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
媽媽讓她打掃房間。(兼語式)Mom asked her to clean the room.(謂語動詞+復合賓語)
(三)與其他成分關系對比
漢語謂語動詞不受主語限制,英語謂語動詞也稱限定動詞,要受到主語人稱、單復數(shù)的限制。如:我們/我已盡力。We have tried our best./I has tried my best.
英漢謂語動詞都可由狀語修飾,但位置不同,漢語狀語一般放在動詞前,而英語中除否定副詞not、頻度副詞等前置外,其他狀語一般都后置。如:他開心地笑了。He smiled happily.
總之,漢語的干擾是導致寫作中謂語部分錯誤的主要原因,連淑能在《英漢對比研究》的前言中指出:“通過對比分析,可進一步認識外語和母語的特性,有意識注意不同語言各自的表現(xiàn)方法,以順應差異,防止表達錯誤,避免運用失當……”在英語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重英漢差異,加強分析對比,促進表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徐士珍.英漢語比較語法[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5.1.
[3]潘文國.漢英對比研究一百年[J].世界漢語教學,2002(1):60-85.
[4]許雪芬.試論句子層面上的英文寫作[J].理工高教研究,2004(12):118-119.
[5]鄺麗蓉.英漢思維差異和大學英語寫作[J].考試周刊,2008,(6).
[6]何華清,陳文存.大學英語寫作中的詞匯錯誤分析[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