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英
摘要:德育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全面貫徹實施德育是教育界廣泛關注的問題。本文從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存在的問題入手,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一系列建議,希望對改進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策略有所幫助,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推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關鍵詞:初中;語文;德育;問題;策略
初中時期是一個人身體和心理迅速發(fā)生變化的時期,如果不對學生加以正確的引導,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語文教學因為其學科的特殊性,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擔負起對學生的德育培養(yǎng)的責任。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科學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更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教師應對學生起到思想道德上的引領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透過對教學內(nèi)容的分析對學生的思想品德進行一定的影響,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
一、目前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存在的問題
1.德育與語文相分離。
自從新課改實施以來,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已經(jīng)加大對德育的重視。但是德育教學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說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片面重視德育,卻忽視了語文教學,拖慢教學進度,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應當是潛移默化的,而不是一節(jié)課從頭至尾講授思想品德知識,這樣的語文教學課堂就變成了思想品德課堂?;蚴侵活欄s教學進度,忽視對文本的思想上的分析,造成德育與語文教學的分離,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2.應試教育導致學校、教師片面追求分數(shù)。
雖然中國現(xiàn)在將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作為改革的首要目標,但是考試作為定期檢測和考察學生能力發(fā)展情況的一項手段,始終存在。中考可以說是一個人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就直接影響了社會各界對于德育的態(tài)度[1]。學校、教師片面追求升學率,在教學過程中大搞“填鴨式教學”和“題海戰(zhàn)術”,所有的教學活動都為分數(shù)而設計,忽視對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培養(yǎng)。
3.教師忽視學生的個人發(fā)展。
古語有云“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儒家的思想一直講究尊師重道,師道為先。這種傳統(tǒng)的師生觀念根深蒂固,一直影響至今?,F(xiàn)在的中國教育的師生關系可以簡單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教”與“學”。在教學活動中主要還是以教師系統(tǒng)的傳授書本上的知識為主,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很少,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僅僅局限在“教”與“學”上。二,“命令”與“服從”。教師象征的是一種權威,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也不平等,教師總是扮演命令的角色,學生總是扮演服從的角色,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長期受到抑制,得不到很好的發(fā)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的扮演引導者角色,而是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個人的發(fā)展。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策略
1.教師應當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交流,改善師生關系。
新課改的背景下,師生關系應該向更和諧、更融洽的方向發(fā)展,師生關系的改進有利于德育的進行。教師應當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交流,改善師生關系,要做到以下兩點:第一,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雙方應處于平等的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感受,以便通過學生的反饋來更好的改進自己的工作;鼓勵學生對教師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應大膽提出質(zhì)疑,幫助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案[2]。第二,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對于學習的想法。對學生進行情感上的引導和啟發(f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
2.利用具體的情境進行德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初中語文教材十分豐富,既有形象的內(nèi)容,也有思辨的理性的內(nèi)容,但還是形象性的內(nèi)容占很大的比重,這為實現(xiàn)語文的情感熏陶和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條件。即使是抽象的理性的文章,只要緊緊遵循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來教學,依然可以收獲德育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情境。情景是事件發(fā)生的環(huán)境,人物活動的場景,人物行為的依托,是情感形成和呈現(xiàn)的方式。因此,情感體悟只能在具體情境中展開?!敖虒W內(nèi)容可以分解為這樣幾個要素:文體要素、情理要素、語言要素以及風格要素。也就是說,教學情境要和教學內(nèi)容的文體、情理、語言及風格形成高度的和諧。”
3.關注文章的作者,注重人物形象分析。
在教學時,教師應當對作者有一個適當?shù)慕榻B和評判,并鼓勵學生課下搜集更多關于作者的相關資料,加深對作者的認識。同時語文教材中選取了很多文質(zhì)兼美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塑造了眾多的人物形象[3]。這些藝術形象被作者塑造的栩栩如生,有鮮明的特色。這些人物形象來源于生活真實,但又不等同于生活真實,而是傾注了創(chuàng)造者的靈魂和主觀情志。一個個鮮活的形象凝聚著創(chuàng)造者的愛憎,喜怒哀樂的情感,質(zhì)疑和反抗,希望與理想。把握人物形象,既是感受美好人物的人格魅力,真善美的人性光輝,或是批判人物形象的假惡丑,明辨是非,愛恨分明,同時也是與創(chuàng)造者即作者心靈的對話,通過人物形象來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是一種雙重的熏陶。教師在閱讀教學時應該重視對作品藝術形象的分析,通過藝術形象,將榜樣的力量傳達給學生。
在改進初中語文教學的德育策略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做出改變的就是教師及其他外界因素,從而完成教學活動中從教師到學生的主體地位的轉變,淘汰舊的教育觀念,將德育與語文教學結合起來嗎,從而提高初中語文教學德育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潔瓊.社會主義和諧價值觀下初中語文德育教學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08:50-51.
[2]劉愛平.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培養(yǎng)的途徑[J].民營科技,2013,03:140.
[3]李愛華.淺議當前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現(xiàn)狀[J].考試周刊,2013,27:30-31.